王教学论文:素质教育以德为本——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地理教学中去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4991061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教学论文:素质教育以德为本——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地理教学中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王教学论文:素质教育以德为本——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地理教学中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王教学论文:素质教育以德为本——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地理教学中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王教学论文:素质教育以德为本——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地理教学中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王教学论文:素质教育以德为本——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地理教学中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王教学论文:素质教育以德为本——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地理教学中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教学论文:素质教育以德为本——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地理教学中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素质教育以德为本素质教育以德为本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地理教学中去 【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念强烈地冲击着现有的教育体系,也对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者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从地理德育着手,从一个侧面阐述了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认真钻研新教材,深入剖析了现行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德育因子;并针对现在中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对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德育因子、实现德育内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素质教育,德育,地理教学Abstract: As we all know, it

2、 is the basic task to advance the quality education from all sides. Which is the educ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New teaching materials, new teaching theories and the course of evaluation affect the modern education system and put forward a new higher demand to teachers. I state the importance a

3、nd necessity of the ideological morality by summarizing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tarting with the geography education. By studying the new teaching material I analyze the current senior geography textbooks, which contain the rich moral genes. And I put forward my own opinion and thought by pointing

4、at the existing misadvise of all kinds in the rural senior education. Ive studied and made a rough try to how to take advantage of the moral genes to make it come true throughout the class teaching.Key words: The innate quality of education moral education geography teaching 1、地理德育的背景11 应试教育以分为本长时间以

5、来,我们的党和国家就一直坚持要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同时,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努力克服不断出现的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倾向,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促使我国的基础教育质量逐步得到全面提高。 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基础教育中还确实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倾向。一些学校和地区在实际教育过程中,紧跟当前的考试内容和形式,考什么,教什么,削弱了德、体、美、劳以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等方面的素质教育。为了提高考试成绩,搞死记硬背、加班加点、题海战术,使学生整天处于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之中,从而将全面教育引向应试教育、分数教育的泥沼。这种单一

6、追求分数、应对考试的教育倾向,使学生淡化了时事和政治,也没有时间去体验做人处事的道理;使学生呆板地掌握书本知识和书面应考技能,不利于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胆魄,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使学生的心理素质非常单纯、幼稚和脆弱;这种长期的封闭式的学习生活,也容易使学生养成不善交往、懒于行动的惰性习惯。在现实教育实践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应试教育感到困惑和无奈,这种教育形式也让学生感到痛苦甚至抵触。当前,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劳动者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鲜明的法制观念以及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所以他们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更应该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很强的心理适应

7、能力以及开拓进取的拼搏精神。如果我们不彻底扭转应试教育倾向,所培养的学生就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12 素质教育的异化我们在觉察应试教育的弊端,倡导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在面对很大一部分教育者和教育机构对素质教育的异化,即对素质教育的概念范畴的理解过于肤浅,对素质教育进行了支解和歪曲。当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淡化知识教育来进行素质教育。既然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一对矛盾关系,我们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再往前分析一步,也就可以看出:素质教育应该克服应试教育本质的东西和一切消极的因素,同时也要有改造地保留其中某些合理的因素,这样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比如,在应试教育中单方面地强调知识教育,因

8、而削弱了其他方面素质的教育,这就是它的致命缺陷。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反对应试教育,就淡化知识教育。再比如,在应试教育中,学生和教师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应考上,削弱了其他方面的教育,这当然也是不对的。但是就目前来说,考试仍然是检验学生的学业成绩、反馈教学效果的一个教育手段,也是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书面解答技能的有效措施。因此,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既要保留考试这种教育评价手段,又要改革教育评价的形式和制度,端正教育评价的目的,让考试等教育评价手段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服务。从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过程也可以看出,素质教育是在否定应试教育的倾向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建国以后,我们的党和政府就提出和坚持了

9、要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同时不断采取措施制止“片追”现象。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明确提出了反对应试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并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施,使基础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因素越来越多,并逐步趋向主导地位。这个过程也是符合事物发展的量变到质变规律的。我们分析这个发展过程和现实状况的目的,就在于澄清当前存在的两种模糊认识:一是认为,现在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这就意味着过去的教育走了大弯路。这种否认过去成绩的观点,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也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另一种看法是,认为现在提出的素质教育与现行的做法差不多,还是老一套。这种不加分析的肤浅的认识和墨守成规、不求进取的思想,

10、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非常不利的。 二是放弃思想道德教育来进行素质教育。我们知道,素质教育是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知识、行为习惯、身体技能的全方位的教育,它是一个以德为本的系统工程。现在有些地区的学校,一提到素质教育,便以牺牲学生的学习时间为代价,大搞音、体、美方面的培训和比赛,大力推行活动课。更值得反思的是,学校在开展这些所谓“素质教育”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引导和培养,学习获得的是一个强健的体魄和熟练的技能,但没有根本的行为准则和是非标准,就像一艘满载的轮船,在驶进大海后,便没有了航行的方向,要么停滞不前,要么横冲直撞。可以想象,像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走进社

11、会后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13 时代呼唤地理德育伴随人类前进的步伐,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现实表明:二十一世纪是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中国要在竞争中获胜,必然要依靠忠于祖国的优秀人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心理个性品质良好的人才来支撑、来建设。而这样的人才首先要掌握丰富的地理知识,深知祖国地理位置的优劣、明察祖国资源环境的现状、洞悉祖国全球发展的导向,如此方能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地理学科正是肩负着这样的时代使命而被列入我国中学基础学科的。目前,我国正迈步于改革开放的时代,旧的教育体制已经难以胜任当前时代的需要。于是,教育界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教育理论,强调应试教育应逐步向素质教育

12、过渡。学生再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体,是知学、乐学、善学的人,学生通过学习,应构建一种有益于社会进步、有益于祖国建设、有益于终身发展的知识和技能。而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规定:德育应摆在学校教育的首要位置。传统的地理教学因受升学的束缚而偏重于知识的传授,教材中丰富的德育资料因为不考而倍受冷落。像这种以丧失本质的、长远的价值来攫取眼前的,甚至最终是无效的教学价值的教学方式必然要引起教育界的反思。前几届国家领导人分别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以德治国、以德育人”的要求,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响应党的号召,狠抓地理德育,积极适应新的教育

13、体制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让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日常地理教学中去。现在,全人类的经济生活水平已得到显著提高,人类从大自然中获取了丰厚的利润,但与此同时,也使大自然变得百孔千疮,全球正面临着“人口爆炸、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三个现实问题,如不及时控制,作出有力反应,人类必将作茧自缚,自取灭亡。因此,作为教育下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应责无旁贷地引导21世纪的社会公民和建设者了解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树立忧患意识,正本溯源,从思想观念入手,加强而不是漠视地理德育。前一届国家领导人就曾在“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中呼吁:要刻不容缓地向青少年一代系统地进行节约能源、资源,防止生态继续恶化和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等方面的教育。

14、时下,中学地理特别是初中地理学科被学校看成“副科”,从而放松了对该学科的重视和引导,这的确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然而,根据古人“福兮依附祸,祸兮依附福”的哲理,这也未尚不是一件好事,它一度使地理教师从升学的压力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时间、有精力去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子,探索实施地理德育的有效途径,使地理素质教育走在各学科的前列,为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中学地理所蕴含的德育因子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强调,地理教育的目的是: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的公民。新的教育思想要求地理教育工作者应本着为人类服务、为祖国服务的宗旨去施教,把德育摆在首位,努力挖掘教材中德育因子,笔者认

15、为中学地理学科含有以下几方面的德育思想:21 富的爱国主义思想地理学科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巨大载体,其爱国主义思想渗透到每一个地理知识当中。我国有着辽阔的陆海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雄伟的名山大川、壮丽的名胜古迹、多姿的风土人情教师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教学,适时加以激情昂扬的讲解,甚至引导学生观看录像等资料,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祖国的美丽,从内心深处激荡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对祖国的深情厚谊。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对外贸易、第三产业等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人们生活水平已接近或达到了小康水准。我国于2001年成功加入WTO,让

16、中国经济融入到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中来,给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历经考验,北京赢得并马上就要举办2008年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也在紧张有序筹备之中,这些给祖国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动力;另外,青藏铁路的修建、南水北调的开工、西气东输管道的架设、载人飞船的升空等都召示了中国的繁荣富强。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离不社会主义祖国的良性环境。学生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从而激励他们树立起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信念和建设祖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决心。中国是一个主权国家,中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每个中国人不容推卸的责任。按照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我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成功地收回了香港,又于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而且实现了港澳回归后经济的健康发展,证实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这是祖国强大的象征。俗话说“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