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孩子们的思维.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4990551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飞孩子们的思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放飞孩子们的思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放飞孩子们的思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放飞孩子们的思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放飞孩子们的思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飞孩子们的思维.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放飞孩子们的思维 合肥市长丰县杜集乡西黄小学 吴仓小学语文教学是语文与认识事物的有机结合,学语文就是发展语言,认识事物发展思维,这是毋庸置疑的。从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个认识过程,是学生认识物质世界及其发展的过程,学生由不知到知,由知到会用。其认识的两次飞跃,关键是思考的作用,是学生思维活动的结果。没有思考的学习,算不上真正的学习。因此,教会学生思考,发掘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至关重要。 学生学会思考是内部的矛盾运动,内因是根据,教师的教师外因,虽然不能与内因等量齐观,但是可以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充分发掘教材中有利于思维的因素,恰当地选择思维训练的有效

2、方法,并为学生创造积极思考的条件,激励他们思考,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作用。思考能力的训练,无不是靠问题来呈现的,所以,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基本途径。 教会学生在课文难以理解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注重发掘学生的思维,用迁移思维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思维的准确性和深刻性。如一位老师教授的惊弓之鸟这一课,虽然是一篇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好教材,指导学生顺着更羸一系列推理过程的思路进行阅读理解,就能明白这个成语故事内容,但是这个成语所包含的意义,学生要领会就非易事。因为成语故事讲的是鸟,而比喻的是人,深刻的比喻意思对于八九岁的孩子来讲的确很难,从惊弓之鸟的形象到

3、类似现象的人,用思维的迁移可以突破这个难点。学习这个成语是为了受到教育和启发,教师可以把成语最后一个“鸟”字改成“人”字,再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位老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它比喻怎样的人?这种人可取吗?为什么? 设计上述问题时,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了思维迁移的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发掘学生思维,加强思维训练。如学生在探讨:“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什么时,教师适时引导启发,并又设计了上述问题:把成语中的“鸟”改写成“人”字可以吗?顿时,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大家情绪高涨,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一生说:“不行,只能说惊弓之鸟,它是个成语。”一生说:

4、“可以改,因为改了之后,可以帮助魏王以后要多动脑筋。”又一生说:“不是帮魏王动脑筋,他是不善于思考和观察。但他不是惊弓之鸟。”还有学生说:“这个成语是用来教育大家,要我们别像惊弓之鸟。但听老师说过成语是不能随便改动的。”针对上述学生的议论发言,教师要把握火候,及时予以正确的引导:“对,同学们说的好,这个成语是用来比喻类似情况的人,成语是不能改动的。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成语比喻怎样的人?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会怎样?”这时一个学生回答说:“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的人,又遇到惊吓的时候就非常害怕。”另一个学生说:“就好像小偷一样,作案的时候顶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害怕担心。作案后每当看到警察或者是听到警车的声

5、音都非常害怕。这其实也惊弓之鸟的体现”。最后老师在进行小结:大家读懂了这则成语故事,又知道了它的比喻意思,同学们以后遇事,就要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筋,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这节课,老师没有机械地讲解这个故事和成语,而是通过和学生互动,放飞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消化了这个成语,极大地活跃了课堂的氛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在教学中要适当的允许学生合理想象,拓宽思维空间,要多多地鼓励他们发现我们身边的问题。比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中,很多同学都被邱少云那种不怕牺牲的精神感动,有的同学甚至哭了。正当大家沉浸在对英雄缅怀的时候,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站起来说:“老师,就算邱少云一动不动,活活烧

6、死,仍然不能避免潜伏部队不被暴露?”话音刚落,同学们一齐投向诧异的眼神。那位同学感觉到自己的言辞好像给大家带了不安,正准备撤退时,老师叫住了他,并鼓励他说:“有什么想说的,大胆说出来,其实我们都想知道为什么?”“邱少云的部队任务是潜伏在枯草丛中,准备对敌人发动攻击。每个战士的身上肯定都带着武器,比如手榴弹、枪械等,而课文中说邱少云一动不动,最后被活活的烧死。我觉得这个不符合实际的情况,手榴弹遇到高温会发生爆炸。通过一动不动,显然可以看出邱少云没有对枪械等易爆物进行处理。”听到这里,老师给予了这位同学热烈的掌声。对于这样一个突发的问题,老师并没有慌张,而是因势利导,最后肯定了这位同学的想法,这个

7、在课堂教学中是难能可贵的东西。这篇文章就邱少云的精神来说,那是值得尊敬的,值得缅怀的;就我们同学的疑问,也是值得肯定的,课文的作者在细节的处理上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老师的鼓励是对这位同学“另类思维”充分的赞赏。在课堂上老师允许学生合理想象,大胆猜测,鼓励他们进行思维。很多人都说过:“童言无忌”,我倒是认为小孩子说的话有时候听起来可笑,但却含义深刻,因为他们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一位刚刚学习写作的三年级学生写道:“今天我们学校来一位法国阿姨,那位阿姨是女的。”结果我们的老师给他的评语是:“阿姨与女的重复!删掉一个”。能删掉吗?只是个删掉就能解决的问题吗?这样的认识、认知,其实是孩子意思的真实表达。作

8、为老师,我们应该鼓励他说出心中想的事、说的话,而不应去“残酷地扼杀”。还有一例:“一幼童,其母带去人家嬉闹。耍中,幼童忽语:有东西掉了。众人找,觅不得。问儿曰:何物?儿曰:屁掉了!众人大笑呜呼!”咋听,确实可笑,但不能仅仅当个笑话听,从孩子的视角考虑,“屁”确实是一样东西,是东西就可以用“掉”这个词。众人的笑,其实是对小孩子的肯定,这个肯定带有太多的娱乐性了。在我看来,这个小孩真的太有才了,但其实这个“才”,也就是他表达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而已。在我们的生活中,想听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表达,太少太少了! 上述两个小故事,我们可以把它引申到课堂中来,在教学语文的同时,适当地甚至更多地拓展学生思维,允许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会更加有利于语文的学习。如果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那可真是枯燥至极,我想这时老师自己都难以接受吧!教学实践证明:真正高效的语文课堂,就是知识与学生思维碰撞的课堂。在这里,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会用自己的方式来理解课文,消化课文。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孩子敢说、敢做、敢想,鼓励他们说出自己最真实的话语,培养与激发学生浓厚的思维因素,这样就能全面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也只有这样,才能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所有所用,才能创造出一流的教学水平,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