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技术论文分析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4990370 上传时间:2022-11-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互联网技术论文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移动互联网技术论文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移动互联网技术论文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移动互联网技术论文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移动互联网技术论文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移动互联网技术论文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互联网技术论文分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得分:论文题目: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姓名:朱强专业:2013级物联网工程班级:1班学号:13480144联系电话:摘要 移动互联网,著云台的分析师团队结合科学发展的理论认为, 是指互联网的技术、 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实 践的活动的总称。 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 市场潜 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 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 曾预料到的, 所以移动互联网可以预见将会创造经济神话。 移动互联 网的优势发展与趋势决定其用户数量庞大,截至 2012年 9 月底,全 球移动互联网用户已达 15 亿。关键字 :移动互联网;移动通信;发展趋势目录一、移动

2、互联网的定义 1二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 21. 便捷性和便携性。 22. 即时性和精确性。 23. 感触性和定向性。 3三、用户感受 41. 相对封闭的网络体系。 42. 庞大的自下而上的用户群。 43. 广域的泛在网。 44. 强制性。 55. 永远在线。 5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6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分析 81. 移动互联网超越PC互联网,引领发展新潮流。 82. 移动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融合,催生新的应用模式。 93. 不同终端的用户体验更受重视。94.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多样化。 10六、总结 11参考文献 12、移动互联网的定义移动互联网是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 继承了移动随时

3、随地随 身和互联网分享、 开放、互动的优势,是整合二者优势的 “升级版本 ”, 即运营商提供无线接入, 互联网企业提供各种成熟的应用。 移动互联 网被称为下一代互联网 web3.0。比如dropbox, uDrop这类应用就是 典型的移动互联网应用。 移动互联网业务和应用包括移动环境下的网 页浏览、文件下载、位置服务、在线游戏、视频浏览和下载等业务。 随着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将 成为继宽带技术后互联网发展的又一个推动力, 为互联网的发展提供 一个新的平台,使得互联网更加普及。并以移动应用固有的随身性、 可鉴权、可身份识别等独特优势, 为传统的互联网类业务提供

4、了新的 发展空间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商业模式; 同时,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 为移动网带来了无尽的应用空间,促进了移动网络宽带化的深入发 展。移动互联网业务正在成长为移动运营商业务发展的战略重点。二 、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小巧轻便”及 通讯便捷”两个特点,决定了移动互联网与 PC互 联网的根本不同之处,发展趋势及相关联之处。可以 “随时、随地、 随心”地享受互联网业务带来的便捷,还表现在更丰富的业务种类、 个性化的服务和更高服务质量的保证, 当然,移动互联网在网络和终 端方面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与传统的桌面互联网相比较, 移动互联 网具有几个鲜明的特性:1. 便捷性和便携性。移动互联网的基础网络是一张

5、立体的网络,G PRS、 3G、 4G 和WLAN 或 WIFI 构成的无缝覆盖,使得移动终端具有通过上述任何形 式方便联通网络的特性; 移动互联网的基本载体是移动终端。 顾名思 义,这些移动终端不仅仅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还有可能是智能眼 镜、手表、服装、饰品等各类随身物品。 它们属于人体穿戴的一部分, 随时随地都可使用。2. 即时性和精确性。由于有了上述便捷性和便利性, 人们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 工作 中的碎片化时间, 接受和处理互联网的各类信息。 不再担心有任何重 要信息、时效信息被错过了。无论是什么样的移动终端,其个性化程 度都相当高。 尤其是智能手机, 每一个电话号码都精确的指向了一

6、个 明确的个体。 是的移动互联网能够针对不同的个体, 提供更为精准的 个性化服务。3. 感触性和定向性。这一点不仅仅是体现在移动终端屏幕的感触层面。 更重要的是体 现在照相、摄像、二维码扫描,以及重力感应、 磁场感应、移动感应, 温度、湿度感应等无所不及的感触功能。而基于 LBS的位置服务,不 仅能够定位移动终端所在的位置。甚至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趋向性, 确定下一步可能去往的位置。 使得相关服务具有可靠的定位性和定向 性。以上这三大特性, 构成了移动互联网与桌面互联网完全不同的用 户体验生态。移动互联网已经完全渗入到人们生活、工作、娱乐的方 方面面了。三、用户感受1. 相对封闭的网络体系。移动

7、互联网的网络不是自由开放的平台,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 网络体系。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从第一天就是有管控能力,用户 也知道它是有管控能力,用户使用的态度非常不同。一个简单的例 子,在互联网上,用户收到垃圾邮件,用户也不满意,但是用户知 道互联网是自由开放的,没有管控,所以用户随了删除,只能隐忍。 移动互联网上,用户收到垃圾短信,用户是需要运营商进行管理。2. 庞大的自下而上的用户群。互联网时代的用户群是从上而下,最早的用户群是有知识的人, 有钱人,年龄也相对较大。移动互联网的用户群是一个很不同的用 户群,最早使用移动互联网,有非常高传染性和粘着度的是三低人 群,低学历、低年龄、低收入。这个人群正是

8、因为手机学习门槛较 低,价格也较低,也有通信工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于手机有非 常大的依赖感。对于很多在外地打工的农民工来说,他们需要交流、 沟通、帮助,他们需要爱,需要正常的性生活。把他们和世界联系 起来的唯一工具就是手机。智能手机让他们拥有了了解世界的更多 机会。因此,他们是最有粘性的移动互联网用户。3. 广域的泛在网。在社会生活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一个双向交流的网络存在,从 前不可想象,同时也创造了巨大机会。即使是互联网的时代,随时随地、如影随形这件事是不可能想象的,广域的泛在网就让随时随 地、如影随形成为可能。这也让大量需要即时的业务和通讯成为可 能。今天几乎每一个新闻事件都可能被马上发

9、到微博上,每一个事 件都可以在第一时间传播,这就是广域泛在网的作用。4. 强制性。我们被强制携带了手机,我们被强制接收信息。今天手机远不 是一个通信工具,它已经从通信工具,转变为我们社会关系的全部。 手机带着我们的体温,已经成为我们身体一个器官,成为我们身体 的组成部分。每时每刻必须携带的手机,我们依赖它,同时我也对 它越来越敏感,也越来越挑剔。互联网时代我们能容忍屏幕上的广 告,屏幕大,对于我们的干扰度低,我们不开电脑,广告并不会影 响我们的正常生活。智能手机的时代,我们被强制携带了手机,只 要铃声一响,我们必须要看手机,提醒度很高,强制力也很强。如 果大量的广告通过智能手机传输,用户会不胜

10、其烦。5. 永远在线。智能手机已经做到了可以 24 小时在线。以前的服务,除了电话 和短信可以做到永远在线,没有一个互联网的服务可以做到永远在 线,永远不关电脑,这件事不可能做到。永远不关手机,这已经成 为一种可能。通信的即时,互联网再好的即时工具不能做到,移动 互联网时代,永远在线正在悄悄改变这一格局, QQ 再强,它不能让 用户关了电脑还能接收到信息。微信却是收到就可以提醒。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被誉为 20 世纪最伟大发明的互联网与最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激 情碰撞,一个创新无限、活力无限的移动互联网新世界就此诞生。移动互联网第一次把互联网放到人们的手

11、中,实现 24 小时随身 在线的生活。 信息社会许给人类最大的承诺 随时随地随身查找资 讯、处理工作、保持沟通、进行娱乐,从梦想变成活生生的现实。正 如中国移动一句广告语所说的那样 “移动改变生活 ”,移动互联网 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翻天覆地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在购物、用餐、 出行、工作时,都习惯性地掏出手机,查看信息、查找位置、分享感 受、协同工作数以亿计的用户登录移动互联网,在上面停留数十 分钟乃至十多个小时,他们在上面生活、工作、交易、交友这些崭新的人类行为,如同魔术师的手杖,变幻出数不清的商业机会,使 得移动互联网成为当前推动产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最强有力的技术 力量。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正在

12、席卷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新闻阅读、 视频 节目、电商购物、 公交出行等热门应用都出现在移动终端上,在苹果 和安卓商店的下载已达到数百亿次,而移动用户规模更是超过了 PC 用户。这让企业级用户意识到移动应用的必要性, 纷纷开始规划和摸 索进入移动互联网,客观上加快了企业级移动应用市场的发展世界各国都在建设自己的移动互联网, 各个国家由于国情、 文化 的不同,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上也各有千秋, 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些移动运营商采取了较好的商业模式,成功地整合了价值链环节, 取得了一定的用户市场规模。五、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分析曾几何时, 移动互联网还仅仅被人们视作互联网的一个分支。 事 实上,传

13、统互联网和电信业巨头采取的种种战略转型举措早已深刻说 明,移动互联网不单是一种时髦应用,更是一股席卷 ICT领域的破坏 式的创新浪潮。 移动互联网时代摧毁沾沾自喜的领先者、 淘汰麻木不 仁的守旧者的速度, 比当年互联网兴起时对落后者的淘汰速度有过之 而无不及。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个人电脑和桌面软件掀起了信息产业的第一 次浪潮,PC走进了人类的办公室。进入90年代后,互联网掀起了信 息产业的第二次浪潮,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让一大批固守传统生存法则的老牌企业为其对科技变革的漠视与迟 钝付出了沉重代价, 他们要么饱受经营下滑之苦, 要么就此告别历史 舞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移

14、动数据流量的井喷,推动移动网 络的升级换代。人民网研究院 29 日发布 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蓝皮书 ,认 为移动互联网在短短几年时间里, 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产 生了巨大影响,但它仍处在发展的早期, “变化”仍是它的主要特征, 革新是它的主要趋势。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为:1. 移动互联网超越 PC 互联网,引领发展新潮流。有线互联网是互联网的早期形态,移动互联网 (无线互联网 )是互 联网的未来。 PC 机只是互联网的终端之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 电子阅读器 (电纸书 )已经成为重要终端,电视机、车载设备正在成为 终端,冰箱、微波炉、抽油烟机、照相机,甚至眼镜、手表等穿戴之 物

15、,都可能成为泛终端。2. 移动互联网和传统行业融合,催生新的应用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推动下,传统行业与 互联网的融合正在呈现出新的特点, 平台和模式都发生了改变。 这一 方面可以作为业务推广的一种手段,如食品、餐饮、娱乐、航空、汽 车、金融、家电等传统行业的APP和企业推广平台,另一方面也重构 了移动端的业务模式,如医疗、教育、旅游、交通、传媒等领域的业 务改造。3. 不同终端的用户体验更受重视。终端的支持是业务推广的生命线,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逐渐升 温,移动终端解决方案也不断增多。 2011 年,主流的智能手机屏幕 是 3.5-4.3 英寸, 2012 年发展到 4

16、.7-5.0 英寸,而平板电脑却以 mini 型为时髦。但是,不同大小屏幕的移动终端, 其用户体验是不一样的, 适应小屏幕的智能手机的网页应该轻便、 轻质化,它承载的广告也必 需适应这一要求。而目前, 大量互联网业务迁移到手机上,为适应平 板电脑、智能手机及不同操作系统,开发了不同的 APP, HTML5的自 适应较好地解决了阅读体验问题,但是,还远未实现轻便、轻质、人 性化,缺乏良好的用户体验。4. 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多样化。成功的业务, 需要成功的商业模式来支持。 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新 特点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空间。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快车道, 网络、终端、用户等方面已经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不盈利的情况已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