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伦改革》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4988535 上传时间:2022-1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梭伦改革》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梭伦改革》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梭伦改革》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梭伦改革》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梭伦改革》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梭伦改革》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梭伦改革》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梭伦改革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本次课程是本学期整个实体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总体上说,实体课堂作为网络课堂的延伸,首先就应当具有两大特点:第一是区别于网络课堂。实体课堂绝对不是简单的把学生集合在一起上网,这样做其实只是把学生家中的电脑搬到了学校而已,不但没有新价值,还丧失了网络学习最大的优点学习的灵活性与参与的广泛性。实体课堂要解决的是那些学生在虚拟课堂产生的,但是需要在实体课堂才能更好解决的错误认识或是模糊认识。一句话:实体课堂是对虚拟课堂必要的延伸与提高。实体课堂的第二个特点是更要区别于传统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几乎已经成为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

2、非常困难,主要的障碍其实不是教师观念的改变,而是对学生要求的提高。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就必须在课前有足够的知识量的基础,教师才具有引导的余地,学生也才可能在课堂上自主起来。而网络课堂的出现,才真正使这种学生在课下自我进行的知识储备成为可能,同时也让这之后的实体课堂可以从根本上一改传统课堂教师的一言堂,让学生既想说话,又有话可说。在讨论中,甚至是在观点的冲突中进行学习,才是最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同时也是最高效的学习方式。课程设计: 由于以上的两个教学目的,我将学生的实体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设计,定为由教师提出问题,引领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坚决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具体工作是两

3、个方面:首先是提出问题,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问题不能太浅,浅了学生会没有兴趣如果是把在网络上学生早已经是说烂了的话题,或者是极为资料化公式化的问题拿到实体课堂上,对孩子们来说就如同把老师课堂的笔记回家再抄三遍一样无趣,纯粹就是应付了。当然,太深了学生也会摸不着头脑,没话可说或是言不及义,这一样没有教学效果。因此在问题的设计上,始终要牢记一个老师们早已烂熟于胸的比喻:要让学生去够才能得到,但是又不能让学生够不到。其次,问题的来源。这当然就是学生在网络学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与不足,归纳起来,主要是三种类型:一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肯定会引用一具有些普遍结论性的观点来证明自己的分析,这些被引用的观点本身是

4、正确的,但是学生只是单纯的引用,并没有进一步去思考这些观点自身形成的理由,结果就变成了想当然。对此,教师当然要在实体课堂上引导其深入思考,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二是对于一些正确的历史观点,学生基于片面的历史认识而对其产生了怀疑,且通过网络以讹传讹,造成了广泛的影响。对此,教师在网络课堂上进行逐一纠正的效果,自然不如面对面的统一纠正来的好了。三是学生在学习某一历史事件的时候,往往是孤立的和当时的,要想形成真正宏观的历史认识,由昨天联想到今天甚至是预见到未来,还是要老师自己出马这项工作也同时在网络上进行,但是对于其中那些最重要的,对于整本教材的贯通起着关键作用的部分,必须要在实体课堂上进行

5、强化。当然,从实体课堂的一个不利面来说,它是有课时的限制的,在一个课时之内,学生能够讨论的问题是有限的。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还必须注意代表性,精挑细选之下让学生能够一通百通。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从吸引学生、突出主题还要限制时间的角度角度出发,将每一次的实体课堂上,教师的引导性提问,设定为三个固定的部分:“想当然”、“有人说”和“长一智”。它们分别针对上面我列举的三类学生问题,由教师提出一个最具典型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与辩论。具体到本节课程,“想当然”的问题是:“为什么古代农业文明通常都会导致极权政体?而古代商业文明则有机会催生民主政体?”;“有人说”的问题是:“以财产的多寡来作为给予权力

6、的标准是否合理?”;“长一智”的问题是:“如果你也是一位手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命运的改革者,你从梭伦和他的改革身上可以学到些什么?” 第一个问题的形成源自于网络学生的一个热门跟帖,即“你认为古代的中国有走雅典式民主道路的可能吗?”。在这个题目之下截止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进行了上百个跟帖,但是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一来是视野狭窄,转来转去就那么几个理由,二来是论点多但是史实依托少,总之是思路打开的还不够。再者,这个问题的答案本身也是整个梭伦改革原因的核心,不突破它,我们也无法真正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利用实体课堂来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就变的非常重要且必要了。第二个问题也是源自于网络,在对梭伦改革的得

7、失之处的讨论中。这个问题虽然没有集中出现于某个位置,但是渗透在各个话题之下,牵扯的学生数量也是非常多的。关于梭伦改革的得失之处,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讨论的主要焦点的就集中于:梭伦用财产来划分公民的等级,并以此来给与政治权力上,用财产的不平等来代替出身的不平等。对于这个问题,教材当中虽然给予了答案梭伦的改革即具有极大的历史进步性,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但是这个答案本身就具有很大辩证性,学生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就会产生各种似是而非的错误观点。这就必须通过实体课堂来加以解决,最终让其认识到民主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就如同马克思主哲学观中,对一切事物都应当用发展的眼观去看待一样。即使是

8、我们当今所处的社会主义阶段,也依然是民主不断完善的过程,有缺点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只要较比过去在不断进步,绝不倒退或停下脚步,就是正确的。世界不会有完全的完美,但是将在永恒的运动之中不断的趋向于完全的完美。最后一个问题并不是学生们在网络中出现过的话题,但是它的价值是最深远的,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虽然是源自于梭伦这一个改革的专题,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单独这个内容,成为对整本教材所讲述的所有改革的成败得失的总结与认识。这种总结既是我们这本教材教学的需要,也是我们历史学习最深刻目标的体现用历史上的经验来指导我们的今天与明天,其价值不言而喻。知识链接: 雅典是古代希腊的一个强大的城邦,是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

9、希腊是哲学的发源地,是柏拉图学院和亚里士多德的讲学场所的所在地。苏格拉底、希罗多德、伯里克利、索福克勒斯、阿里斯托芬、欧里庇得斯、埃斯库罗斯和其他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文学家都在雅典诞生或居住过,雅典也因此被称作“西方文明的摇篮”和民主的起源地。公元前5世纪和4世纪在文化和政治上的成就对欧洲及世界文化产生重大影响。雅典也是奥运会起源的地方,1896年曾举办过第一届夏季奥运会。2004年,第二十八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公元前7世纪时,雅典国家形成了由贵族奴隶主掌权的奴隶制城邦政权,当权的氏族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剥削和奴役贫困的氏族成员,甚至把他们卖到外邦为奴,引起普通氏族成员日益强烈的不

10、满。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执政官梭伦(约前640约前558 )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将雅典国家引上了民主政治的轨道。 1、梭伦改革的背景:由于奴隶占有制的发展,雅典许多平民因债务而受到氏族贵族的奴役,平民反对氏族贵族剥削、压迫和独揽政权的斗争十分激烈。公元前594年,梭伦被选为首席执政官,成为斗争双方的仲裁人,并以立法者身分实行了广泛改革。 2、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废除雅典公民以人身作抵押的一切债务,禁止再以人身作抵押借债,由国家出钱把因无力还债而被卖到异邦为奴的人赎回。这一措施史称解负令。废除世袭贵族的垄断,不再以出身而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等级。按一年农产品收入的总量把公民分为4个

11、等级 , 各等级的政治权利依其财力之大小而定。第一、二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国家高级官职;第四等级的公民不能担任官职,但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和民众法庭。设立四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作为最高行政和司法机关 ,扩大公民大会权力,准许每个公民就自身利益攸关的问题向公民大会和民众法庭提出申诉。制定新法典取代格拉古的严酷法律,只保留了其中有关杀人罪的部分,使整个雅典法较有人道色彩。梭伦还奖励公民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禁止输出谷物,改革度量衡,铸造雅典新币,制定了一些有关财产继承、禁止厚葬、抚恤为国牺牲公民的亲属等法令。 3、梭伦的意义: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有助于工商业的发展,调整了公民集体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使自身从事劳动的中、小所有者公民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上的地位得以保证。但是,梭伦的民主改革是不彻底的,以财产资格决定权力多少的规定限制了平民参与高级管理的机会,政权并未完全转到雅典人民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