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4987552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张军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用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3.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1. 初步了解议论文围绕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用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设问:1+1=? 学生自由发言 一把锯子 + 一片森林 = 一片荒漠 一支笔 + 一张纸 = 一幅画、一首诗、一首歌、一个世界 一个李白+ 一壶酒” = 诗百篇 抓住切机,转入课文:“由这个问,你还

2、能想到第二个、第三个答案,真好,同学们,从他的思维中,你能发现什么吗?” 生说:“他具有创造性思维” 我们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模式,就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速读课文。2、注意下列字的读音和写法。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持之以恒: 不言而喻: 锲而不舍: 汲取: 推敲:三、细读课文,问题讨论 1、刚才,同学们很有创造性思维。那么,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60页,小声地读课文,思考问题,并用笔画出有关的句子。 第一、必须精通各种知识。 (为什么要汲取知识?不精通知识就会一事无成,知识是形成创意的素材。) 第二

3、、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简洁概括) 第三、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2、作者为了证明这些观点,他是怎样来说服我们的呢? 举例子 举了什么例子?(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排版术的事例,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游戏的事例) 3、这些例子和他的观点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点拨:精通各种知识体现在哪? 探究新事物的意识体现在哪? 活用体现在哪? 持之以恒体现在哪? 小结:看来例子和观点之间是紧密联系的。 4、这三个必须要素之间能不能调换位子?为什么? 不能,这是一个由学到用再到做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5、除了举例论证,还有什么方法吗?看第5小节,这是引用了别人的话,这

4、属于道理论证。 小结:对于创造性思维具备的要素,作者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来证明他的观点。这些观点分别是我们先要精通知识,再活用知识,并且持之以恒。(板书) 四、思读课文,问题讨论 1、看来像我,像你们都具有创造性思维,可是为什么我们没有发明出什么东西啊?(缺乏创造力) 2、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有什么区别呢? 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创造力的人”在文中是指谁?他们创造东西是不是轻而易举的呢? 齐读“这种非凡的灵感 逐渐充实。” 3、这个属于什么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4、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论证拥有创造力的人,他留意了自己细小的想法而有所创造?(同桌合作讨论) 牛顿、瓦特、爱迪生

5、(电灯)、爱因斯坦(相对论)、鲁班等 小结:所以我们平时要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是要知道,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 五、美读课文,明确观点课文经过了层层论述,从创造性思维要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到任何人都具有创造性思维,到拥有创造力的人要具备的条件,是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啊?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所以这个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创造力的人呢?关键是什么? 齐读最后一小节,这一部分,总结全文,揭示观点。 六、再读课文,明确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七、课堂小结 能够说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看来是要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有了这些才能有所创新,有所创造。一片落叶,你也许会看到“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悲惨命运,但是只要换个角度想,你便会发现它“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高尚节操;一根蜡烛,不久便会“蜡炬成灰”但它却为人照亮了前面的路;一支粉笔,只需三笔二画,生命便会结束,但它却在同学们心中撒下了知识的种子。如果说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曾经是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思想武器的话,那么爱因斯坦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句话就必将是21世纪世界最强大国家的思想武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