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4986050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邵阳市双清区东塔学校 李 芳【设计理念】教学设计力求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多媒体课件和新颖的图片创设故事情境,设计了富有童趣的识字活动,既有随文识字教学,又有集中识字教学,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快乐识字的氛围。在进行教学时“突出学生个性化朗读”,让朗读贯穿整个课堂,形式多样,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教学设计上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基础,引导孩子们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并通过自读、齐读、开火车读、男女生对读、做动作表演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再加上老师的适时点拨,学生品读到了故事当中蕴含的道理,情感随之升华。【教材简析】小猴子下山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单

2、元的第四篇课文。这是一篇趣味浓厚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猴子在下山时,看见许多可爱的东西,它看见什么都喜欢,但抓到这个丢了那个,结果一无所获,只好空手而归。本文图文并茂,语言简洁生动,五个自然段分别对应五幅图,如同连环画一般使小猴的动作、形象更加直观化。【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具备了初步的识字能力,识字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动作表演自主识字。但他们在认知方面比较直观,有意注意还未成熟,学生对猴子的接触又少,对猴子的动作想象也有一定的难度,因而需要创设情境,利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和生动形象的插图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

3、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12个生字,会写“块、非、常、往、瓜、进、空”7个生字。过程与方法: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字理识字、动作演示等方法,理解“掰、扛、扔、摘、捧、抱”等词,了解并积累“又-又-”和“AABB”形式的词语。 2、了解故事主要情节,知道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做了什么,并能借助板书简要说说故事情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初步明白做事要有目标,要一心一意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又-又-”的词语。2、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等词

4、的意思。3、能借助板书简要说说故事情节,明白“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教法学法】图文结合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直观教学法。【教学准备】课件、字词卡片、图片板贴。【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猴子图片,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猴子、小猴子)2、今天,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看老师补充题目:小猴子下山。(板书:18 小猴子下山)3、“子”读轻声。齐读课题。想去课文中看看吗?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圈画出课后的生字。(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2、学生自由读课文、

5、读生字,老师巡视。三、检查预习,学习生字。1、课文中的生字宝宝跑到大屏幕上来了,请看。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生字。 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带拼音)2、学生自由练读。3、学生开火车读,学生点评、正音。注意轻声的读法。“进、满”是前鼻音;“扛、扔、捧、蹦”是后鼻音;“摘”是翘舌音。4、学生齐读生字。5、去掉拼音你还能读好它们吗?小老师领读。学生齐读。6、识字大王还会认识这七个生字,谁来读? 课件出示七个一类生字:块、非、常、往、瓜、进、空(带拼音)(1)指名读。女生读。(2)去掉拼音读,指名读。男生读。(3)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它们?(4)指名学生说。老师相机板书。7、写字指导

6、。重点指导写好“非”字,课件演示“非”字的笔顺,学生书空。指名学生说说写“非”字时应该注意什么?师:小朋友真是识字大王!现在小猴子请你们帮忙摘桃子,谁来?8、摘“桃子”游戏。四、理清文脉,明确路线。师:我们随着生字宝宝回到课文中去吧。小猴子下山,它先后经过了哪些地方?1、课件出示:请听课文朗读,听完后说说小猴子下山先后经过了哪些地方?2、播放课文朗读,学生认真听。3、听完故事,你能把这些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排一排吗?4、指名一个学生到讲台前贴图片。5、老师相机板书:玉米地、桃树下、瓜地里、往回走。6、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

7、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五、品读课文,朗读感悟(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1自然段,学生点评。2、指导理解动词“掰、扛”,并动作演示。师相机板书:掰、扛。3、指名读,小猴子看见又大又多的玉米,怎么做的?高兴吗?4、指导朗读,练读,读出高兴的语气。5、齐读第1自然段。(二)学习第2至5自然段。1、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看,小猴子来到了哪里,看见了什么,干了什么?2、指名读。指名学生练说: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 ),看见( ),就( )。3、指导理解动词“扔”、“摘”,并动作演示。师相机板书。4、女生齐读第二自然段,男生点评。5、(出示第三幅图)谁能编故事?“小猴子捧着桃子,走到了( )

8、,看见了( ),干了( )。”指名学生练说。师相机板书:扔、摘。6、积累“又-又-”的词语。学生开火车练说。7、(出示第4自然段)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又来到了哪里,看见了什么,干了什么呢?8、指名读,生点评,男生齐读。师板书:扔、追。9、(出示第五自然段)小猴子抱着一个大西瓜往回走,大西瓜能抱回山上吗?结果怎样?10、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齐读:小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师:小猴子追到兔子了没有?最后怎么样?(板书:三心二意)9、你来推断一下,小猴子最后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去?指名说。六、课堂演练,积累词句1、出示“蹦蹦跳跳”,照样子积累AABB式词语。学生开火车说。2、读读做做,再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 “掰、扛、扔、摘、捧、抱”3、学生齐读,再选词造句。七、总结延伸1、小猴子下山,本来是想干什么?结果呢?为什么会空手而回?2、经过了这次,小猴子一定得到了教训。过了几天,它又准备下山。下山之前,你想对小猴子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板书设计: 18 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 掰 扛小猴子下山 桃树下 扔 摘 三心二意 瓜地里 扔 摘 往回走 扔 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