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11化本1班陈露1113010111.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4984784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8.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11化本1班陈露11130101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11化本1班陈露11130101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11化本1班陈露11130101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11化本1班陈露11130101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11化本1班陈露111301011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11化本1班陈露11130101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能与电能教学设计11化本1班陈露1113010111.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人教版化学能与电能原电池教学设计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11化本1班 陈露一、教材分析(一)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包括:化学能与电能的直接转化,锌铜原电池的本质。 电能作为现代物质文明的原动力,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本节内容则是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研究,从知识上说则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应用之一,也是实现氧化还原反应这一主干知识的螺旋式上升的一个重要环节。原电池本质的学习为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中金属腐蚀与防护以及“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教学过程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可作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实验能力的很好的素材,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理解)对生产生活中各种电池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

2、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二) 学情分析1、知识储备角度:学生“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知道电流的产生过程 ,生活中,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故而设定辩论形式学习火电站利弊,激发学生兴趣。直观教学则是让学生能够从中提升自我学习能力。2、实验技能角度:初步掌握了实验探究式学习的一般方法;能对实验现象及结果作初步分析和处理;缺乏微观原理分析能力,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锌铜原电池原理将会比较困难。因此采用实验探究的教法可以很好提升学生实验技能,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3、从心里上来看,处于此时期的学生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特别是对于化学实验,这对于他们对本节

3、课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本节课,我以引导为主,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并以实验为载体,将实验探究与思考交流相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教学目标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及“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为此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识别出锌铜原电池并能判断正负极,写出锌铜原电池电极反应方程式。2.解释锌铜原电池的本质原理。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等方法。增强学生处理信息、互动交流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自主建构锌铜原电池本质,理解和掌握其原理。2.进行对比实验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本质,体

4、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科学探究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火力发电的利弊的辩论分析培养学生树立能源观和环保观,增强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2.通过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奥秘,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四)重点、难点本节内容理论性强且较为抽象,学生很难在头脑中建立电子在原电池正负两极转移的微观模式;学生通过必修1的学习,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但长期受还原剂直接把电子转移给氧化剂的思维定势干扰。重点: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本质,以及锌铜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 难点:阐述出锌铜原电池的本质。二、 教法和学法教法:直观教学,实验教学,辩论探究等。学法: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三、教学过

5、程设计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次的教学主要以“新课导入,实验探究,小结归纳”三个主体步骤来实施。从火电站的利弊讨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交流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到锌铜原电池的本质。再进行反复的练习加深知识体系构建,达到理解原电池的原理。具体如下:1 、导入新课提出我国火力发电为主要发电方式,让学生讨论:“火电站发电的利与弊”的论题,引领学生辩论。当辩论完火电利弊之后,提出火力发电在能量转化中有严重损失。就可以设想“能否使化学能导电能直接转化呢?”引导学生结合物理知识联想电的产生需要电流,而电流是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在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从而提出是否可以将起化学能

6、转化为电能的构想。引出实验探究。【设计意图】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形成高效利用燃料,积极开发高效清洁燃料的意识,同时使得课堂更加活跃高效。通过引导学生联系氧化还原反应,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承接下一个知识。2、实验探究锌片铜片稀硫酸给出两组实验装置,让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让学生分组试验后。这样产生鲜明的现象反差,因此问道:实验1中发生的反应是什么类型的反应并写出离子方程式。随后提出,为什么连接导线后,实验2产生气泡位置不同。【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方法,根据实验现象的反差调动学生认知意识,提出原电池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让学生小组讨论,解决三个问题。 问题1:试验中生成的气体是什么?(氢气)问题

7、2:哪种金属反应生成该气体,它有什么变化?(锌片,溶解)问题3:该气体在铜片上产生说明什么?怎样验证?(有电流产生,有电子的转移。电流表偏转。)【设计意图】三个问题的讨论结果就可以很好地解决了原电池的本质,电子移动方向,电极以及电极反应方程式等问题。学生通过集体讨论自己加深了对知识的探究和理解。有利于学生更进一步牢记知识。3、 小结归纳电解质溶液电极电子流向电流流向电极方程式现 象能量转化 稀 硫 酸Zn(-)Cu(+) Zn Cu Zn Cu负极: Zn2e-=Zn2+ (氧化反应)正极:2H+2e-=H2(还原反应)1.Zn片溶解2.Cu片上有气泡3.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化学能电能4、得出结

8、论(1)化学能可以直接转化为电能氧化还原反应电能化学能化学电池(2)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3)原电池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意图】展开师生互动,根据现象,分析锌铜原电池的原理及其本质。既突出了第二个重点(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本质),又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探究过程中的合作与互动,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在本实验中,师生互动共同分析总结得出原电池的概念及原理。四、 板书设计一、 实验现象:实验一:Zn + 2H+=Zn2+ + H2实验二: Zn2e-=Zn2+ 2H+2e-=H2二、 原电池的概念: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三、 原电池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