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书法.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4984782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学习书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如何学习书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如何学习书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如何学习书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如何学习书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学习书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学习书法.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学习书法临帖 悟帖 出帖的三个问题: 一、何为临帖?如何临帖? 二、什么是悟帖?怎样悟帖? 三、什么叫出帖?又怎样出帖? 先简要地说说书法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所谓传统,是历史上有的,而且一直流传到现在,以至将来也绵延不断,这样就是“传”而成“统”。如果只是历史上有过的,但一显即逝,便不能说是“传统”的。而且,传统的也不一定都是好的,如腐化堕落。文化的核心是美好,和谐。中华文化是十分先进的文化,强调“德 ”“和谐”,符合人类共同追求,所以具有极其强大的“文化力”和“同化力”。书法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基础和历史沉淀。书法传统的继承,就是借鉴前人创造并保留下来的优秀

2、成果,勇于探索创新,让书法艺术体现出时代气息和精神,从而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实现弘扬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下面我们进入今天讨论的主题。 我们先讨论第一个问题:关于临帖。 首先说明,我这里所说的帖,包括碑崖、甲骨、吉金等所有的学习范式,笼统地称之为“帖”。而所谓临帖,就是指对上述一切范式进行临摹学习。我想有人会问:学习书法必须临帖吗?回答是肯定的。这是因为,临帖是走上书法道路的最佳选择。书法不仅仅是写字,二者的区别很明确:写字以传达书写的内容为主,它是可读的,达到容易辨认、整洁干净等基本要求就行了;书法则不同,不能停留在这个简单的层面上,必须要有深层的东西,在审美范畴和形式上都要达到很高的标

3、准,书法的目的不再是为了传达书写的内容,而是艺术性居第一,内容居其次,以审美为主,以传达写字和内容为辅。而且,几千年来历经筛选的经典作品,无论碑版、法帖,都是被历史公认的范本;就评审书法的普遍原则看,也是要求每一位书家所写的书法作品,都要“见功底”,这个“功底”就是看你临摹了哪家哪帖,就是看你从经典法帖中吸收了多少东西,有无新意,是否具有传统书法的一定内涵等等。可以这样说,单从字迹来说,有不少人写得不错,是自己的习惯形成的样式,或者说风格,但没有一点儿传统经典的踪影,这样的作品是不买账的。书法发展几千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谁要想随意打破这个规律是不可能的,好点说,说你缺乏基本功力,往差里说,说

4、你是瞎胡闹,压根不是书法作品。这些年来,书法已经形成一种几乎纯粹的艺术,早就失去了实用的功能,广大书法家、书法爱好者是“ 有为而为”,已经不是老子所讲的“无为而为”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在书法是超越写字、进而成为一种艺术这个基础上,对现代的造型、现代的构成、现代的旋律、现代的审美、现代的轻重关系、水墨关系等加以认真的学习、研究和借鉴,不能抱残守缺地在固有的观念下去书法、去表现。当然,现代的审美也是多元化的,你写的作品与时代并行,大气磅礴,是一种风格;你写的作品很婉约,很轻松,让人看了觉得很惬意,很闲适,也是一种风格,也是为现代生活服务;你写的作品具有新意,而不失传统功底,乃至带有经典的

5、影子,你可能就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抑或成为具有创新意义的好作品,以至获奖。所以说,坚定不移地临帖、学帖、习古人,深入传统,并十分明确地去提高自己的现代审美能力是要并重共举的,缺一不可,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个明确的认识。甘肃书法这些年发展很快,具有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一次国展,投稿人数、作品数往往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入展的人数却很少,问题出在哪儿?估计很少有人去分析总结。以我之见,光有书法的热情是绝对不够的,必须冷静地分析、思考一下全国书法发展的现实状态,将自己认为拿得出去的作品同全国的放在一起作个比较研究,看看是否能同全国的好作品放在一个层面上来?优点何在?不足何在?不看路、光埋头拉车是有危险的

6、,不仅仅是事倍功半、事与愿违。不少朋友从习书法很多年,周围一片喝彩声,但为什么就是登不上大雅之堂?入不了国展?要我看,先别埋怨评委无眼力,别怨天尤人,还是从主观上冷静地找找原因,总结一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恐怕,多年以来众说纷纭的赞扬害了你,使你不知不觉地滋生了一种优越感、自负感,以至不思进取、死抱教条的心理定势,这一点,是十分可怕的。设想一下,假如你是一个非常严谨、有思想、有追求的书家,你就不至于面对别人的赞扬陶醉其中而不知所措,你依然会把目光投向更深的层次、更高的境界,不断求索,锲而不舍地勇往直前。 临帖,我有个与众不同的观点:不是看你写了多少年、帖子临了多少遍,如果不用心去临,日复一日、月

7、复一月甚至年复一年地照猫画虎,那收效绝对是微乎其微的。我曾遇到一位书友,他说,近一年里他把兰亭序临了三百多遍,但把帖子合起,自己创作一幅作品就没了一点帖的影子,依然回到自己过去的路子上去了。他要我帮他指点一下迷津。我说,其实很简单,你尽管每天一篇地临摹兰亭序,但你实际上只是像小学生一样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每天如此,循环往复,时间没少费,精力没少花,纸墨没少废,其实你并没有临帖,而是抄帖;即使临了,也只是临在纸上,而没有临进脑子里,就像吃了很多山珍海味,可惜肠胃不争气,消化受阻不吸收,等于没吃。 那么,究竟怎样临帖呢?临帖,无论你临哪碑哪帖,无非是从形、神两个层面学习和把握它的风格与精神。从基

8、本的形的层面说,我以为要走好四步:首先是读帖,在读帖基础上,一是临习笔法;二是临习字法;三是临习章法;四是临习墨法。 读帖,不是读帖上的内容,而是从帖的字形上、用笔上、章法上先看清、读懂。比如字形,先宏观地观察帖上每一个字的基本形状,是方的还是扁的,是长的还是短的,是矩形的还是三角形的;读用笔,就是看清楚是方笔还是圆笔,还是方圆并使,笔是藏锋逆起还是出锋而行,收笔有无回锋,是下按逆回还是笔画中顿按回带,或者是直接出锋;一个线条、笔画在书写过程中如何运行,是略拱平行还是一波三折,线条表现有无变化等等。章法上,以行草书来说,包括字的挪让、大小、纵敛、疏密、轻重、虚实、欹侧、断连、启承、呼应,包括落

9、款的大小、位置,是富款还是穷款,是独占一行还是仅占半行,还是末尾双行等。墨法相对来说是灵活多变的,没有固定的成法,但凡经典法帖对墨法都是很讲究的,就是学习古人用墨的干湿浓淡,以便灵活运用。如果我们把帖子读懂了,脑子里已经有了个大致的印象,临习起来就很容易做到形似。应该说,临帖首先不在形似上花功夫,以至中途知难而退,或者对着帖子只是抄写过一段时间是不行的,也是没用的。必须静下心来,选出自己喜爱的帖子用心摹习,直到完全达到很像才算你真正临过帖了。我们经常见不少人简介中说自己“遍临碑帖”之类的宣传,其实绝对是说假话。书法发展几千年,迄今为止究竟有多少碑帖都没人能弄得清楚,你能见到的碑帖有多少?怎么能

10、说“遍临”呢? 临帖,大致可分为影临、对临、背临等几种方式。影临就是把帖衬在纸下拷贝式描写,对临就是对照着帖子临摹,背临则是在你熟知帖法的基础上合起帖子默写。我不赞成有人所谓“舍形而求神”的说法,美其名曰“意临”,实际上是根本不愿去下工夫临帖为自己开脱的逛言而已。我们主张临帖要达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这就是尊重传统,也是继承传统。把形与神割裂来看、来说的做法本身就是亵渎传统,何须偏造一堆大话去唬人?稍有书法常识的人心知肚明,谁都知道皇帝的新衣的故事,用不着自欺欺人。说到这里我想讲个题外话,就是有些人的所谓创新。看着书法热,人家入展、获奖、能赚钱,心里痒痒不服气,从不临帖学古人,拿起笔来胡涂乱拐

11、,还说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以至被归为“流行书风”。应该承认,流行书风中多数人是具有扎实的传统功底的,但也有不少人什么功底都没有,从一开始拿毛笔就扭七歪八地写。我想信,历史是无情的,光靠一种极其浮躁的心态下的白日梦话,过不了多久就会真相大白的。我曾在十多年前碰到一位爱好者,诚恳地向我提出一个问题,她问我:我跟老师学书法快一年了,每次拿临作去见老师,老师总是说这不对、那不对,我弄不明白,但老师从来也不示范,只是教我回去再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问她:你的老师是谁?她说出一个名字。我很熟悉这个人,知道他是一开始就信手挥来的“知名书法家”。所以我告诉她:你把老师拜错了,因为你写楷书,临柳公权

12、,而你的这个老师压根就不懂得柳楷是怎么个东西。由此可以说,临帖可以拜老师,得到老师的指点,你会进步得快一些,但你必须拜对老师,不要听名气就拜师,季羡林是国学大师,名气大得不得了,但你去拜季老指导你学书法可就大错特错了,你拜电影明星成龙去学霍家拳也不会学到真功夫。我还想提醒大家,千万别迷信媒体的宣传,只可了解,从中得到对自己有益的东西。现在是个媒体泛滥的时代,谁都可以去作宣传,但是有真有假,往往真假难辨,前些时候书法导报不是大篇幅地介绍过一位官员书法家么?看看他的那一大堆“作品”,能叫书法么?有一丁点碑帖的影子么?连怎么用笔都不知道,拿起毛笔硬在那里玩墨团,不懂笔性,提不起笔,让人看上去很花稍,

13、其实什么东西也没有,实在是当今书坛的一大悲哀。 言归正传,再说说临帖要注意的几个方面。要把碑帖临像,学到真东西,一是可以采取选、读、临、查、知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学习。选就是选择自己喜欢的碑帖,别去临习自己不喜欢的帖子。我就不喜欢柳公权,所以从来没写过柳公权;读就是寻找和抓住碑帖的特点,弄懂一些基本规律;临就是影临;对临和背临,查就是把临过的东西对照原帖检查,总结问题,找到不足;知当然就是检查后真正知道自己临帖的现状,下一步该如何做。二是注意不要急于见异思迁,一种碑帖没临习好,要领没掌握,这样做到头来是猴子掰包谷,结果可想而知。什么时候换帖?这是个科学发展观范畴的问题,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概

14、括讲,就是当你把一种帖子经过临摹学习完全把握其特点、规律之后,就可以换帖,以达到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笔法变化,为以后的创作打下良好基础。三是要注意笔具的选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笔具选择不当,对临帖学习的影响也很大。宏观地讲,大致在北宋苏黄米蔡之前,古人所用的毛笔皆是硬毫,宋以前没有羊毫,这是个基本常识问题。如果你用现在的羊毫笔去临习宋人以前的法帖,肯定很难奏效,即使临习也缺少古人的那种精神。而且要注意,加长的长锋笔也不适合临帖,要选用笔杆挺直、笔锋饱满、长短适中的狼毫或兼毫。像怀素的自叙帖,于右任的草书帖,笔锋要短些的,甚至用秃笔去临写,笔锋较长或用新笔就很难达到那种效果。图片 现在我们

15、讨论第二个问题:悟帖。 其实,悟帖是临帖的一个内在要求,我们之所以分题来作讨论,是基于把问题弄得更加透彻的需要。学习书法,临帖,从形似层面到神似层面,是一个升华的过程,神似源于形似,神似是对形似的升华,二者相辅相成。达不到形似,就无从谈到神似。形似是前提,神似是根本。悟者,觉也,明也。所谓悟帖,其实质体现在“悟 ”字上,悟什么?简而言之,就是悟得法帖的风格特点和内在规律,努力将法帖中内质的东西转换成自己笔下活的灵魂。这一点,是奠定学书基本功的关键,非常重要,不可小觑。什么是神似?这个“神”字怎么讲?所谓“神”,是指精神,指风范,指境界。颜鲁公的多宝塔表现出的威武壮严,一个个字活像一个个久经沙场

16、的将军,每一个笔画线条都透显着一种男性的雄壮美感;张黑女人们都说以秀而美,其圆熟的程度达到炉火纯青,但很多人没有从中悟得其雍容洞达的气度与质朴多变的气息,没有从外紧内松中发现其雄强浑厚之感和线条中暗藏着的波动变化所折射出追求人性美的精神力量,而多是人云亦云,谓之“清秀”,谓之“俊雅 ”,而当你真正悟得其谛,又怎么能一个秀字了得!临习此碑的人很多,结果呢,十之八九走入甜媚俗态,而汉碑经典之一的曹全碑就更不用说了。 我们讨论悟帖,实际上首先是悟人。先来举个有关黄庭坚的例子。黄庭坚主张“人书合一”,学书先要去俗气,并说:“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余尝为少年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