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知识易错点.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4984548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知识易错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知识易错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知识易错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知识易错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生物知识易错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知识易错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知识易错点.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前阅读 高中生物易错点归纳必修一第一章走近细胞1、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病毒是非细胞结构生物,不是原核生物(细胞)2、病毒是营寄生生活(寄生于细胞内),不能用培养基培养。3、带“菌”字的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酵母菌、霉菌都是真核生物。带“藻”字的也不一 定是原核生物,如绿藻、褐藻、红藻都是真核生物4、原核细胞的共性:都有细胞膜、细胞质、拟核。细胞质中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5、原核生物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因为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结 构,只进行无性生殖。6、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一般是基因突变,因为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而 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7、

2、显微镜使用原则:先低倍镜后高倍镜;先粗准焦螺旋后细准焦螺旋(但换高倍镜后只能 用细准焦螺旋)8、 观察有丝分裂应选择根尖分生区细胞,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物像与实像位 置相反,但细胞质环流方向不会改变。必修一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1、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占细胞鲜重的是O元素,细胞干重的是C元素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是H2O,占细胞干重(有机物)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表现在元素的种类上,而不是元素的含量上。4、某些离子参与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如Fe2是血红蛋白的成分,Mg2参与叶绿素的形成,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等。5、当自由水比例增加时,生物体代谢

3、活跃,生长迅速,如干种子内所含的主要是结合水,干种子只有吸足水分获得大量自由水,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6、鉴定脂肪时,是利用染料将细胞内的脂肪微粒染色,而不是整个细胞,因此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相应的实验结果。7、能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的糖是还原糖,如果糖、麦芽糖、葡萄糖,蔗糖不是还原糖。8、一条多肽链上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分别在肽链的两端。9、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多样性。10、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和羧基脱水缩合后形成肽键(CONH)。11、

4、脱水缩合产生的H2O中的H来自于COOH和NH2,而氧则只来自于COOH。12、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水解需水数。13、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在生物体内主要具有以下功能: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具有催化作用;具有运输载体的功能;对生物体的调节功能;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在动物体内氨基酸可以通过脱氨基作用,形成的不含氮部分可以氧化分解供能,但不是主要能源物质,糖类才是细胞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14、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胸腺嘧啶(T)可以研究DNA,标记尿嘧啶(U)可以研究RNA。15、DNA中的糖为脱氧核糖,故DNA称为脱氧核糖核酸;RNA中的糖为核糖,故RNA称为核糖核酸16、乳糖只

5、存在于动物乳汁中,而糖原存在于肌肉、肝脏处,分别称为肌糖原、肝糖原。17、磷脂是构成生物膜(包括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18、同种生物不同细胞中DNA一般相同,而mRNA则一般不同,蛋白质种类和含量也不同19、植物特有糖:二糖中的麦芽糖和蔗糖;多糖中的淀粉和纤维素。20、动物特有糖:二糖中的乳糖;多糖中的糖原。21、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22、盐酸(HCl)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23、细胞内有DNA和RNA,共有8种核苷酸,而病毒体内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含有4种核苷酸。必

6、修一第三章易错易混点1、细胞膜特点:流动性(结构特点)、选择透过性(功能特点)。2、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细胞核,没有染色体,细胞壁由肽聚糖组成,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3、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无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结构,不能合成蛋白质,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能量。4、胞内酶合成是在游离的核糖体上进行。分泌蛋白是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上进行5、核孔是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小分子一般通过核膜选择性出入。6、线粒体不能完成有氧呼吸全过程(有氧呼吸第一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不耗氧,产生少量能量)7、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中都可以进行DNA复制和转录、翻译。8、细胞膜、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增大膜面积的结构依

7、次是内质网、嵴和类囊体薄膜。9、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具有单层膜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具有单层膜的细胞结构: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10、植物细胞一定有细胞壁,但有细胞壁的并不一定都是植物细胞。11、真核细胞不一定具有线粒体(如人的红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叶绿体(如蓝藻)。12、细胞内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主要场所是线粒体。13、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和光合作用产生ATP的过程均在膜上进行。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产生能量。14、生物膜不是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8、而是细胞内的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15、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必修一第四章易错易混点 1.发生渗透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具有半透膜;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2.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两者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一层半透膜。3.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原理: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具有一定伸展性,但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中水分经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质壁分离。质壁分离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外界溶液中的水分经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质壁分离原。4.跨膜运输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是由物质直接

9、穿过细胞膜完成的,它是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物质运输方式,其动力来自物质的浓度差或由ATP提供。5.主动运输与协助扩散均需要载体蛋白,但主动运输还需要能量,这是判断主动运输的最主要依据。6.主动运输不一定是逆浓度梯度,但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7.物质进出细胞与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都有关系,选择透过性的物质基础是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量。8.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作用,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靠ATP提供动力。9.水进入细胞膜需要“水通道”(蛋白)是协助扩散。水直接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的扩散是自由扩散。现在发现了水可由水通道(蛋白)进出,但不等于水都是由水通道(蛋

10、白)进出。10.葡萄糖、氨基酸和无机盐离子进出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神经细胞外的钠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细胞内都属于协助扩散方式。必修一 第5、6章易错点 1、酶与无机催化剂的作用实质上都是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只不过酶降低活化能更显著。2、酶只有催化作用,但直接参与代谢活动。3、过酸、过碱与温度过高会是蛋白质的空间破坏而使酶失活,低温只是强烈抑制酶的活性。4、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蓝藻则不是。5、呼吸作用的结果如果没有水的产生,就一定是无氧呼吸6、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与载体蛋白的参与,运输方向可以是顺、逆浓度梯度。7、高等植物无氧呼吸的产物大多数是酒精与CO2,

11、但少数可生成乳酸(如马铃薯块茎、玉米胚乳)。8、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与叶绿体基质中,光合色素附着在类囊体薄膜上。9、光合作用实现能量转换是: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化学能再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10、高等植物色素分布在叶绿体与液泡中,但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中。11、自养生物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光能合成细菌与化能合成细菌。12、细胞体积越小,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就越大,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也就越高。13、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14、细胞板的形成是在植物细胞分裂末期,而赤道板是一个假想的平面。15、光反应必需在

12、光下才能进行,而暗反应则只要满足条件下有光无光均能进行。16、线粒体作用的底物是丙酮酸17、溶解(提取)色素的试剂是丙酮或无水乙醇,分离色素的是层析液。18、水解是用8%的盐酸,目的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DNA与蛋白质分离;解离是用解离液(15%的盐酸与95%的酒精混合液1:1)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19、细胞分裂、分化、衰老与凋亡遗传物质均没有改变,细胞癌变遗传物质则发生改变20、细胞全能性是指离体的细胞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的过程,一粒种子发育成个体不属于全能性的体现。必修2第1章和第2章 1. 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2. YYRR是两种性状一种表现型,XY或XX

13、是性染色体组成,XbY或XBXb是基因型。4. 相对性状纯合亲本杂交,子代只有一种性状,该性状是显性性状;同一种性状相互杂交, 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分离出来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5测交可以判断亲本的基因型及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6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97或961或934或151或1231 或14、641的比例,则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一定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7 某一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同源染色体正在移向两极,同时细胞质也在进行均等的分配, 则该细胞一定是初级精母细胞。8 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中表现型与 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所占

14、的理论比为6/16或10/16。9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DNA与染色体数目之比为21的时期可以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与中期。10基因型同为Aa的雌雄个体,产生的含A的精子与含a的卵细胞的数目之比不是11。11某二倍体生物在细胞分裂后期含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12. 二倍体生物的次级精卵母细胞一定没有同源染色体存在。13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某种变化,使得一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为Aa,则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的这种变化可能是基因突变,不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14在正常情况下,同时含有2条

15、X染色体的细胞也可能出现在雄性个体中。15. 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16. 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的红白眼这一相对性状的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17 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所有的非等位基因之间 不一定都发生自由组合。18 色盲母亲的儿子一定色盲,色盲儿子的母亲不一定是色盲;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父亲所生女儿都患病, 患抗维生素D的女儿其父亲不一定患病。19. 只有减数第一次分裂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并移向两极;减数第一次分裂之后 ,染色体数目才减半。20.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不是DNA)数目的恒定, 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21. 有性生殖包括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有性生殖的结果形成受精卵。基因的本质和基因的表达两章易错点1. 格里菲思的实验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