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塞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4983278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腔隙性脑梗塞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腔隙性脑梗塞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腔隙性脑梗塞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腔隙性脑梗塞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腔隙性脑梗塞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腔隙性脑梗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腔隙性脑梗塞(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床表现1. 纯感觉型:一侧面、唇、口部或肢体的感觉障碍,如:冷感、热感、刺痛 感、肿胀感、触觉过敏等轻度感觉障碍。2. 纯运动性软偏瘫及其变异型:一侧面、上下肢无力(轻偏瘫)。3. 共济失调性轻偏瘫:一侧下肢无力、走路不稳,可伴感觉障碍;4构音不全-手笨拙综合征:中枢性面无力、构音障碍、纳吃、轻度吞咽困 难手无力书写笨拙等共济失调表现;5. 感觉运动性卒中:一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及轻偏瘫,感觉症状早于运动症状;6. 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动脉硬化表现;诊断依据1. 5 0岁以上发病、有高血压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2. 有一侧面、肢体的感觉障碍、轻偏瘫、共济失调等不同症状。3. 脑脊液检查无异常。4

2、. 颅脑CT或颅脑核磁共振成像(MRI )发现缺血性、陈旧缺血性病源。脑梗塞和脑梗死是同义词,已合并。脑梗死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l)是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的总称,包括脑 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是脑血液供应障 碍引起脑部病变。 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 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 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缺失的症候。脑梗死发病2448h 后,脑CT扫描可见相应部位的低密度灶,边界欠清晰,可有一定的占位效应。 脑MRI检

3、查能较早期发现脑梗死,表现为加权图像上T1在病灶区呈低信号, T2 呈高信号, MRl 能发现较小的梗死病灶。1 症状体征脑梗死好发者为 5060 岁以上的人群,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 病、冠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约 25%的患者病前 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起病前多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短 暂性肢体麻木、无力。起病一般较缓慢,患者多在安静和睡眠中起病。多数患者 症状经几小时甚至13天病情达到高峰。脑梗死发病后多数患者意识清醒,少数可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一般生命 体征无明显改变。如果大脑半球较大面积梗死、缺血、水肿,可影响间脑和脑干 的功能,起病

4、后不久出现意识障碍,甚至脑疝、死亡。如果发病后即有意识不清, 要考虑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1. 主要临床症状 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复杂,它与脑损害的部位、脑缺血性血 管大小、缺血的严重程度、发病前有无其他疾病,以及有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疾 病等有关,轻者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即无症状性脑梗死;也可以表现为反复发作 的肢体瘫痪或眩晕,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重者不仅可以有肢体瘫痪,甚至可以 急性昏迷、死亡。如病变影响大脑皮质,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可表现为出现癫痫发 作,以病后 1 天内发生率最高,而以癫痫为首发的脑血管病则少见。常见的症状 有:(1) 主观症状:头痛、头昏、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运动性和(或)感

5、觉性失 语,甚至昏迷。(2) 脑神经症状:双眼向病灶侧凝视、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 如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3) 躯体症状:肢体偏瘫或轻度偏瘫、偏身感觉减退、步态不稳、肢体无力、 大小便失禁等。2脑梗死部位临床分类脑梗死的梗死面积以腔隙性梗死最多,临床表现 为:亚急性起病、头昏、头晕、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少数有饮水呛咳,吞咽困 难,也可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部分患者没有定位体征。中等面积梗死以基底核区、则脑室体旁、丘脑、双侧额叶、颞叶区发病多见, 临床表现为:突发性头痛、眩晕、频繁恶心呕吐、神志清楚,偏身瘫痪,或偏身 感觉障碍、偏盲、中枢性面瘫及舌瘫、假性延髓性麻痹、失语等。大面积梗

6、死患者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危重,可以有偏瘫、偏身感觉减退,甚 至四肢瘫、脑疝、昏迷等。(1) 颈内动脉闭塞:颈内动脉闭塞可以没有症状。有症状的闭塞可以引起类 似于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表现如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减退、同向偏盲,优势半 球受累可产生失语。颅内或颅外颈内动脉闭塞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1/5。在颈内动脉动脉硬化性闭塞的病例中,近15%的病例有先兆,包括TIA和 同侧视网膜动脉缺血引起的单眼盲。由于颅底动脉环的作用,使颈内动脉闭塞的 症状复杂,有时颈内动脉闭塞也可不出现局灶症状,这取决于前后交通动脉、眼 动脉、脑浅表动脉等侧支循环的代偿功能。也可伴有一过性失明和Horner征。(2) 大脑中动脉

7、闭塞:由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最常累及的 地方,发生的临床征象取决于累及的部位。 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发生在大脑中动脉发出豆纹动脉的近端。因为整个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全部受累,此为该动脉闭塞发生脑血管病中最为严重的一 种。主干闭塞的临床表现是引起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优势半球 侧动脉主干闭塞可有失语、失写、失读。如梗死面积大时,病情严重者可引起颅 内压增高、昏迷、脑疝,甚至死亡。 大脑中动脉深支或豆纹动脉闭塞:可引起病灶对侧偏瘫,一般无感觉障碍 或同向偏盲,优势半球受损,可有失语。 大脑中动脉各皮质支闭塞:可引起病灶对侧偏瘫,以面部及上肢为重,优 势半球可引起运动性失语

8、、感觉性失语、失读、失写、失用,非优势半球可引起 对侧偏侧忽略症等体象障碍。(3) 大脑前动脉闭塞:大脑前动脉闭塞并不多见,可能因为来自颅外或心脏 的栓子更倾向进入管径大、血流大的大脑中动脉。一侧大脑前动脉近端闭塞时, 如前交通动脉循环良好,可无症状。前交通动脉后闭塞时可有: 皮质支闭塞:产生病灶对侧下肢的感觉及运动障碍,伴有尿潴留。 深穿支闭塞:可致病灶对侧中枢性面瘫、舌肌瘫及上肢瘫痪,亦可发生情 感淡漠、欣快等精神障碍及强握反射。(4) 大脑后动脉闭塞:大脑后动脉闭塞引起影响对侧视野的同向偏盲,但黄 斑视觉保留,因为双支动脉(大脑中、后动脉)供应支配黄斑的皮质,同大脑中动 脉区域的梗死引起

9、的视觉缺损不同,大脑后动脉引起的更加严重。 皮质支闭塞:主要为视觉通路缺血引起的视觉障碍,病灶对侧同向偏盲或 上象限盲。 深穿支闭塞:出现典型的丘脑综合征,病灶对侧半身感觉减退伴丘脑性疼 痛,对侧肢体舞蹈样徐动症等。此外,在中脑水平的大脑后动脉闭塞可引起的视觉障碍,包括垂直凝视麻痹、 动眼神经麻痹、核间型眼肌麻痹和垂直眼球分离。当大脑后动脉闭塞累及优势半 球枕叶皮质时,患者表现为命名性失语。(5) 基底动脉闭塞:由于基底动脉主要供应脑干、小脑、枕叶等的血液,所 以该动脉发生闭塞的临床症状较复杂。常见症状为眩晕、眼球震颤、复视、交叉性瘫痪或交叉性感觉障碍、肢体共 济失週。若基底动脉主干闭塞则出现

10、四肢瘫痪、眼肌麻痹、瞳孔缩小,常伴有面 神经、展神经、三叉神经、迷走神经及舌下神经的麻痹及小脑症状等,严重者可 迅速昏迷、中枢性高热、去脑强直、消化道出血,甚至死亡。椎-基底动脉因部 分阻塞引起脑桥腹侧广泛软化,则临床上可产生闭锁综合征,表现为患者四肢瘫 痪,面无表情,缄默无声,不能讲话,但神志清楚,能听懂人们的讲话,并以眼 球活动示意理解。(6) 小脑后下动脉闭塞:小脑后下动脉主要供应延髓背外侧血液,当闭塞时 可引起延髓外侧部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眼震, 同侧面部感觉缺失,同侧霍纳(Horner)征,吞咽困难,声音嘶哑,同侧肢体共济 失调,对侧面部以下

11、痛、温觉缺失。小脑后动脉的变异性较大,故小脑后下动脉 闭塞所引起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和多变,但必须具备 2 条基本症状即:一侧后组 脑神经麻痹,对侧痛、温觉消失或减退,才可诊断。3.临床表现类型 根据脑梗死发生的速度、程度,病情是否稳定以及严重程 度,将脑梗死分为以下5种类型。(1) 完全型脑梗死:指脑缺血6h内病情即达到高峰,常为完全性偏瘫,一般 病情较重。(2) 进展型脑梗死:指缺血发作6h后,病情仍在进行性加重,此类患者占 40%以上。造成进展原因很多,如血栓的扩展、其他血管或侧支血管阻塞、脑水 肿、高血糖、高温、感染、心肺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多数是由于前两种原因 引起。(3) 缓慢进展

12、型脑梗死:起病 2周内症状仍在进展。(4) 稳定型脑梗死:发病后病情无明显变化者,倾向于稳定型脑卒中,一般 认为颈内动脉系统缺血发作 24h 以上,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发作 72h 以上者, 病情稳定,可考虑稳定型脑卒中。此类型脑卒中,脑CT扫描所见与临床表现相 符的梗死灶机会多,提示脑组织已经有了不可逆的病损。(5) 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RIND):是指缺血性局灶性神经动能障碍在 2472h才恢复,最迟在4周之内完全恢复者,不留后遗症,脑CT扫描没有相 应部位的梗死病灶。2 用药治疗1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原则是: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在疾病发展的不同 时间,针对不同病情、病因采取有针对性的

13、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措施。积极 改善和恢复缺血区的血液供应,促进脑微循环,阻断和终止脑梗死的病理进程。 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水肿。急性期应早用脑细胞保护治疗,可采取综合性措 施,保护缺血周边半暗带的脑组织,避免病情加重。加强护理和防治并发症, 消除致病因素,预防脑梗死再发。积极进行早期规范的康复治疗,以降低致残 率。其他:发病后12h内最好不用葡萄糖液体,可用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 或林格液加三磷腺苷(ATP)、辅酶A及维生素C等,避免在急性期用高糖液体加 重酸中毒和脑损害。2急性期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尽量卧床休息,加强皮肤、口腔、呼吸道及大 小便的护理。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如起病4872h后

14、仍不能自行进食者, 应给予鼻饲流质饮食以保障营养供应。应当把患者的生活护理、饮食、其他合并 症的处理摆在首要的位置。另外,大多数患者、患者亲友及部分医务人员期望的 是有更好的药物使患者早日康复,而忽视了其他治疗方面,如患者的饮食。由于 部分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吞咽困难,若不给予合理的营养, 能量代谢会很快出现问题,这时,即使治疗用药再好,也难以收到好的治疗效果。3. 脑水肿的治疗(1)甘露醇:临床常用20%的甘露醇高渗溶液。甘露醇是最常用的、有效的 脱水剂之一。脑梗死范围大或伴有出血时,常有病灶周围的脑水肿,近年来发现 甘露醇还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作用。依病情选用20%的甘露醇

15、125250ml,快 速静注,每 68 小时 1 次,静滴的速度要快,最好是静脉推注,要求在 1530min 内注完 250ml 20%的甘露醇,太慢起不到降颅压的作用。甘露醇用量不宜过大, 一般控制在 1000ml/d 以下,对于老年患者或肾功能欠佳的患者,应控制在 750ml/d 以下,并分 46 次给药。一般应用 35 天后应减少剂量,使用时间以 710天为宜。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除用于抢救脑疝外,快速小剂量输入(125ml) 可获得与一次大剂量输入类似的效果。应用甘露醇期间要密切监控患者的肾功能 变化,注意监控水、电解质变化。(2)10%甘果糖(甘油果糖):可通过高渗脱水而发生药理作用

16、,还可将甘油代 谢生成的能量得到利用,进入脑代谢过程,使局部代谢改善,通过上述作用,能 降低颅内压和眼压,消除脑水肿,增加脑血容量和脑耗氧量,改善脑代谢。用量:一般为10%甘果糖(甘油果糖)250500ml缓慢静点。甘果糖(甘油果 糖)注射液降颅压高峰出现时间比甘露醇晚,故在抢救急性颅内高压如脑疝的情 况下,首先还是推荐使用甘露醇。但是甘果糖(甘油果糖)降压持续时间比甘露醇 长约2h3 饮食保健各种杂粮,如绿豆、小米、玉米、豆类。各种新鲜以及大蒜、水果、山楂、 鱼、香菇、淡菜、脱脂奶、精猪肉、植物油等。 香菇:性味平。具有补气益胃、活血化瘀之功效。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 降低血压,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心脑及微循环供血。加热后营养不被破坏。对高 血压、动脉硬化有良好疗效。 芹菜:有清热利湿、醒神健脑、平肝凉血之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