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的治国之道丛哲.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4983090 上传时间:2024-03-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皇太极的治国之道丛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皇太极的治国之道丛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皇太极的治国之道丛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皇太极的治国之道丛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皇太极的治国之道丛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皇太极的治国之道丛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皇太极的治国之道丛哲.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师范大学毕业论文(设计)论文分类号:K20密 级:无论 文 题 目皇太极的治国之道学 院、专业: 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专业 学 生 姓 名: 丛哲 年 级 班: 2008级 1 班 指 导 教 师: 孙明(讲师) 2012年 4月20日皇太极的治国之道丛哲(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8级1班 吉林四平 136000)指导教师:孙明( 讲师 )摘要: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1643年),是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号称四贝勒。于天命十一年(1626)九月庚午承袭汗位,1636年改称皇帝,同时易国号为清。作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皇太极虽然仅在位17年,但其统治时期确实清朝政权从

2、武治向文治过度的重要时期。他为清问鼎中原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并为其奠定坚实的基础。皇太极于崇德八年(1643)逝世,1644年清军便挥师入关,取代了明政权而问鼎中原,所以说皇太极的治国之道为清朝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将对皇太极的治国之道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性分析和阐述。关键词: 皇太极;治国之道;君主集权;满汉关系;安抚政策The Statecraft Of Hang Tai-jiCong Zhe(Class1 Grade2008 in History Culture School,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Jilin ,136000,China)D

3、irective Teacher: Sun Ming (Lecturer)Abstract: Qing Taizong AixinjueluoHuang Tai-ji (1592-1643), the eighth child of Aixinjueluo Nurhaci, the Qing Dynasty, known as the four Baylor. Inherit the sweat in September Tianming eleven years (1626), in 1636 renamed the emperor, at the same time easy countr

4、y for clearance. As an outstanding statesman, Huang Tai-ji only reign for 17 years, but during the rule does the Qing regime from the Wu-chih, sandwiches excessive period. He made a very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the clear aspirations to the Central Plains and its lay a solid foundation. Huang Taiji

5、s death the Congde eight years (1643), 1644 Qing and troops on the entry and replaced the Ming regime and aspirations to the Central Plains, so that Huang Tai-jis statecraft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prosperity of the Qing Dynasty. This article will Huang Tai-ji statecraft and impact analy

6、sis and elaboration.Key words: Huang Tai-ji; Statecraft; Centralized monarchy; Man Han relation; Comfort治国之道即统治者在其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所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总称。清太宗皇太极是大清王朝的缔造者,他的统治时期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为清王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其存世的半个世纪中,他与其父亲努尔哈赤一道趁着明王朝日渐衰落的有利形势,在中国辽阔的东北大地上纵横驰骋,完成了整个女真族的统一,并逐渐发展壮大,为清朝的创建和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作为清王朝第一位皇帝,在其掌

7、管政权的十七年中初步的建立了一个政治制度完善的国家。他是英勇善战的军事家的同时,他也是一名治国有方的政治家。本文记述的是自天命十一年(1626)九月至崇德八年(1643)期间皇太极的治国思想,即从其承袭汗位,执掌后金政权到逝世期间17年的治国方略。清太宗皇太极,将女真政权不断发展壮大,最终缔造了大清政权。他的治国之道,对于女真的不断壮大和大清政权取代明朝的天下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现今各民族之间和谐相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文将从皇太极加强君主集权、改革行政机构、缓和满汉关系等方面对皇太极的治国之道的内容进行阐述和分析。一、加强君主集权清太祖努尔哈赤在建立的后金政权后,为了缓和各旗旗主

8、和贝勒的权势过于强大,以及激烈的争夺汗位的矛盾,努尔哈赤于天命七年(1622)三月初三向八旗贝勒宣布:“一人虽有知识,能集众人之谋耶?故命尔等八子为八王,八王同议,必然无失。尔八王中择其能受谏者即嗣父为国君。若不纳谏,所行非善,尔八王即更择其能受谏而好善者立之。”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译注,满文老档(全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90:345346.从此开始实行“八和贝勒共治国政” 制度,新汗由八贝勒商议决定,国家大事由八贝勒共同处理,八贝勒并肩而坐,不分等级,同时受大臣和国人朝拜。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努尔哈赤病故,诸贝勒商议决定皇太极为新汗,以皇太极、代善、阿

9、敏、莽古尔泰四人为主,辅之以诸贝勒,处理全国的军政要务。但当时的皇太极“虽有一汗之虚名,实无异整黄旗一贝勒也。” 天聪朝臣工奏议.清入关前史料选辑C.第二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34.皇太极没有独立处理国家大事的权利,“无论什么事情,皇太极如果不征得八固山王,特别是代善、阿敏和莽古尔泰三大贝勒的一致同意,就难以实行,而在一些大政方针问题上,由于政见的不同,往往意见也难尽一致。” 陈涴著.皇太极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28.例如,天聪三年(1629),皇太极第一次领兵进犯明朝内地的时候,军队出发并已达到蒙古喀喇沁部青城(今内蒙古赤峰县南),而代善和莽古尔泰去连夜拜

10、访皇太极,并坚决要求他退兵。虽然此时皇太极不同意,但却也无可奈何,不敢断然发令进军。而后来在其他将领一致要求进军的情况下,才让八固山王去劝说代善和莽古尔泰,直到午夜时分,才接受了众人的意见,放弃了退兵的主张,至此皇太极才下令进军。由此可见,在后金政权中,事权分立,极不利于后金政权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后金政权中缺少一个拥有绝对权威的汗的统帅。随着后金势力的不断强大,皇太极已经对由诸贝勒商议处理国家军政要务的共同执政体制十分不满。尤其是“由四大贝勒按月轮值,执掌政务”的局面使皇太极深刻的认识到,诸贝勒共同执政会使其在治国方略上受到牵制,所以皇太极开始倾心于加强中央集权,以达到巩固汗位,提高“皇”权,

11、维护统治的目的。为了提高君权,效仿明朝确定皇帝的绝对权威,皇太极就必须违背其父亲努尔哈赤制定的“八王共主”制,但皇太极对于违背“八王共主”制度心存忧虑。而马国柱的“如疑八家分人而赡为先帝旧例,试思先帝时虽曰分赡,而厚薄予夺操之一人。今昔相较,果何如乎?况善继者谓之大孝。先帝到今日,亦当更旧习。” 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9517.的进言,打消了皇太极的一切忧虑。自此皇太极开始了削弱和压制各旗旗主贝勒的权利和势力,加快了集权的步伐。皇太极加强集权,在废除“八王共主”制的同时,还必须对现有的“四大贝勒同时南面平坐”的局面采取措施。天聪三年(1629)皇太极以“一切机务辄烦诸兄弟

12、经理多有未便,肆后可令以下诸贝勒代之” 清太宗实录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1985:卷五六七.为由,开始削弱三大贝勒的权力。天聪四年(1630)六月,借口以二贝勒阿敏于五月壬辰“弃永平四城归”之事,将其定为“十六罪”,被幽禁终生,二贝勒所控制的镶蓝旗由忠于皇太极的济尔哈朗继任旗主,镶蓝旗控制在皇太极的势力之下。天聪六年(1632)正月,废除了“凡国人朝见,上与三大贝勒,俱南面同坐受”的形势,开始“南面独尊”。天聪九年(1635)十二月,追定已故的三贝勒莽古尔泰与其弟德格类谋逆,将莽古尔泰的儿子额必伦、屯布禄、爱巴礼诛杀,将莽古尔泰余子及德格类之子俱免为庶人,并将三贝勒莽古尔泰控制的正蓝旗据为己

13、有,并借故训斥了大贝勒代善。至此皇太极将三大贝勒逐个的排挤出统治集团的最高层。由此一来,在削弱和压制各旗旗主权利和势力的同时,“八和贝勒共治国政”制度也难以为继,“至尊之汗”地位也逐步形成。崇德元年(1636)四月,皇太极“祭告天地”,于盛京即皇帝位,易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在崇德年间皇太极继续以各种借口和手段削弱诸王权势,使皇太极独尊的地位不断加强,并得到巩固。二、 改革行政机构清太祖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成为了后金政权的最高领导者。由于努尔哈赤长时间致力于女真社会、东北地区的统一以及后金政权的巩固,使皇太极在即位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八旗贵族垂涎汗位和阴谋分裂势力不

14、断滋生,此时的满族与周边民族关系也日渐紧张。尤其是进入辽沈地区之后封建化影响迅速加深,面对如此复杂的政治形势,皇太极不得不打破原有的维护大奴隶主贵族利益的八固山王共理国政的奴隶制政权形式,在确立其“南面独坐”总揽政权的同时,确立封建制的政体形式,建立一套新的行政机构,以维护政权的统治,最终达到问鼎中原的目的。为完成与中原争雄,皇太极认为必须先学习汉民族的先进文化、典章制度。因而在其继掌后金政权之后,便采取措施进行一场体制改革。没有继续向其父努尔哈赤学习,而是专心学习汉族文化,废除了其管辖境内对汉人压迫的政策。天聪三年(1629)皇太极“以历代帝王得失为鉴,并以记己躬之得失” 清太宗实录M.北京

15、:中华书局影印1985:卷五.设立文馆,命令儒臣翻译汉文书籍,并于同年后金初试儒生,无论身份地位如何均可参加,录取二百人,这也开辟了后金政权大批任用汉族知识分子的先河。其实文馆并不是一个只负责译书和记注的机构,一切国书和奏折都需要经过它的承办和经管。文馆内的大臣还参与议政,“实际上这个机构就是清代最早的内阁。” 陈涴著.皇太极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28.而随着文馆在天聪年间地位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汉人知识分子被选入到文馆当中任职,如“马国柱,辽阳人。天聪年间,以诸生值文馆” 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9517.;“天聪三年,太宗伐明,下遵化,(沈)文奎降,从贝勒豪格以归,命值文馆” 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9507.。文馆的设立,不仅对后金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产生了十分积极且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加速了后进政权封建化的过程。宁完我认为,想要巩固后金政权,并使其迅速发展壮大,就必须效仿明制对后金的官制进行改建。天聪五年(1631)宁完我上疏建议“设立六部,各有所司,无旷废之处,国事已尽理矣。” 钱议吉.碑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