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册语文第二组导学案.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4983009 上传时间:2023-12-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册语文第二组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12册语文第二组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12册语文第二组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12册语文第二组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12册语文第二组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册语文第二组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册语文第二组导学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 年级 语文 学科导学稿执笔人:汪育拓艳丽 审核学校(组):安边镇学区语文组时间:2014年 月 日教 学 流 程教学调整一、课题:6、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二、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学习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三、教学过程【温故知新】1、 我会填写并解释词语。零七( )( ) 万象( )( ) 日夜( )( )万( )得( ) 截然( )( ) 张灯( )(

2、)残灯( )( ) 腊( )腊( ) 冻( )寒( )2、走近作者:老舍,( )族,原名( ),字( ),生于北京。1950年创作话剧( ),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 )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 )( )( )( )等。【导学释疑】1、读课文,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写了北京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课文按( )顺序写的,写了春节差不多在_就开始了,在_这天,家家都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_过小年,差不多是春节的“”彩排。_真热闹:要做_、穿_、贴_、放_、吃_,还要_。_男人们外出_,女人们在家_。_张灯结彩,吃元宵。_春节结束。2、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巩固提升】春节贴对联是我们

3、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请你写出自己积累的几副对联。【检测反馈】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热闹( )间断( )光景( )接待( ) 特有() 姿态()娴熟( )技能( )2、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请写下来。【作业超市】一、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唐代诗人王安石写的元日中的诗句。( ) 2、北京的春节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介绍了节日的风俗。( )二、根据提示写出含“手”字的成语。 形容高兴的:( )形容聪明的:( )形容容易的:( )形容慌乱的:( )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六 年级 语文 学科导学稿执笔人:汪育拓艳丽 审核学

4、校(组):安边镇学区语文组时间:2014年 月 日教 学 流 程教学调整一、课题:6、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二、学习目标: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学习重点: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学习难点: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三、教学过程【温故知新】1、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写在()里。彩:颜色 彩色的丝绸 称赞、夸奖的欢呼声 花样,精彩的成分 戏剧、舞蹈正式演出

5、前的化妆排演 获胜的预兆彩排( )喝彩( )丰富多彩( )五彩缤纷( ) 张灯结彩( ) 2、请你按时间顺序排列一下节日活动( )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 )泡腊八蒜过年吃饺子用。( )买杂拌、爆竹、各种玩意儿,准备过年。( )孩子们逛庙会、看野景、骑毛驴,还能买到新年特有的玩具。( )大扫除一次,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导学释疑】1、北京的春节一文中,作者重点写了哪几个节日?这些节日有什么特点?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节日活动在小组里合作学习。 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除夕(色、味、声): 正月初一(人们的活动): 元宵(灯的数量、种类): 2、 课文哪些部分写

6、的详细,哪些部分写的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小组讨论交流)【巩固提升】二、能根据课文内容填关联词。1、小孩子最爱过年,( )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玩意儿,( )还可以放鞭炮。2、春节( )很快乐,( )一眨眼功夫就过去了。3、小孩子们( )不跑到街上去淘气,( )能高高兴兴地玩耍。4、北京( )是城市,( )它也跟着农村一起过年,( )过得分外热闹。【检测反馈】1、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请写下来。 2、 填空。“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请你联系上下文,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 ), ( ), ()。作者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为的是突出()。作者写这段话运用( ) 段落结

7、构。这部分主要写( ) 。【作业超市】一、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重阳 春节 端午 元宵 中秋 训练 响枪 热身 起跑 冲刺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木材资源森林资源 二、写出下列节日的农历时间。除夕( ) 腊月( ) 重阳( 正月( ) 元宵节( ) 中秋( )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六 年级 语文 学科导学稿执笔人:汪育拓艳丽 审核学校(组):安边镇学区语文组时间:2014年 月 日教 学 流 程教学调整一、课题:7、藏戏二、学习目标1、读读记记“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和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重点:通

8、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学习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三、教学过程【温故知新】1、读准字音,选择正确的画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hng hng)随着雄浑的歌声响彻雪山旷野,有人献出钱财。(ch qi)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bi bi )观众在吃喝玩耍中看戏,一出戏演它个三五天毫不稀奇,大家随心所欲、优哉游哉,毫无倦意。 (h h )2、用课文里的词语填空 ( )的激流 ( )的江水 ( )的百姓( )的牛皮船( )的容貌 ( )的舞姿( )的唱腔 3、我理解了以下词语 我是这样理解的 4、我知道藏戏是这样形成的 一、朗读

9、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藏戏的开山鼻祖是( ),人们将藏戏演出称为( ),被称为藏文化的( )。它的特色是( )。面具运用( )、( )、( )的手法,使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善者的面具是( )色的,代表( )。二、藏戏独特的地域特点体现在哪?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藏戏的特点:面具: 舞台: 程式: 演唱: 2、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小组共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本文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 【巩固提升】1.比较本文和北京的春节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交流你了解的剧种。【检测反馈】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面具

10、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这是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难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1.藏戏中“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的原因是_。2.举例说说藏戏面具运用的象征、夸张的手法。如:藏戏中用白色面具代表纯洁,戴白色面具的是善者、好人。 。3.这段话两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 )A.总分 B.因果 C.递进 D.转折【作业超市】一、给下列句子换说法 ,使其表达意思不变。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带着面具演出的呢? 2、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的呢?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二、运用关联词,把两个句子合为一句。1、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2、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难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三、缩句。 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建起了58座铁索桥。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六 年级 语文 学科导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