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试题(附答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4980286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试题(附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试题(附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试题(附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试题(附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试题(附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试题(附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试题(附答案).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阅读理解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庄重的乞讨 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 那天,我乘20路电车,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车上,神情nng zhng。不一会儿,他热情且有礼貌地介绍自己:女士们、先生们,我是下岗的,有个儿子,刚进大学。现在生活发生点困难。我平时喜欢音乐,吹口琴是自学的。我为大家表演口琴独奏,愿大家途中愉快。 说完,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随即,一车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喀秋莎的旋律,他那精湛的吹奏技巧令人屏息细听。此曲终了,日本的北国之春又博得乘客们的点称好。吹奏完毕,他就托起小罐头瓶,扶着椅子,一步一步稳重地向前nu

2、dng脚步。当不断地有人把硬币往罐头瓶里扔时,他能根据硬币发出的qng cu的声音,准确地朝投币人的方向点头致意。走完一圈后,他继续为乘客吹奏。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和采茶调优美轻快的节奏,让人欢悦不已。乘客们静静地听着。他似乎感觉到了某种需求,又吹了首在希望的田野上。他的吹奏已达到了大师级水平,颤音和滑音的变化使人入迷。电车将要到终点站了,他高兴地对大家说,我最后为大家吹奏一首一路平安。悠扬的旋律又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不时地又有人朝他的小罐头瓶里掷下硬币。一对年轻夫妻带着自己才五六岁的儿子,让他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说出一句愿

3、这位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的话,听得大人们面露喜色。 不知是音乐的力量,还是这位盲人得体的举止言行,或两者兼而有之,使人自始至沉浸在一种安详肃穆的q fn之中。 此情此景让我振奋,面对生活中一时的挫折,这位盲人能够有勇气正视它,庄重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我有什么比不上他? 我快步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入迷_知晓_振奋_(2)从文中找到一句反问句写下来,并将它改成陈述句。(4分) 反问句:_陈述句:_(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盲人为乘客演奏了的曲子有:_ 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孩子的动作.这一句的居然的意思是_,作者有这样的

4、感受是因为_,这一切是指_。(4)回答问题。 我快步下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文中的乞讨者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 (1)入神;知道;兴奋(2)我有什么比不上了?;我比得上他。(3)喀秋莎、北国之春、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采茶调、在希望的田野上和一路平安;竟然;盲人应该是看不见的,可他却知道孩子的举动;孩子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4)因为乞讨者的举动让我振奋,让我心情舒畅,更让我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信心;他是一位正视挫折,敢于、乐于庄重地行使自己劳动权利的人。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

5、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入迷喜欢某种事物到了沉迷的程度。知晓:晓得,明了:知道。振奋:振作精神,奋发努力。 (2)反问句: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也就是明知故问。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3)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评价人物

6、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入神、知道、兴奋 (2)我有什么比不上了?我比得上他。 (3)喀秋莎、北国之春、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采茶调、在希望的田野上和一路平安;竟然;盲人应该是看不见的,可他却知道孩子的举动;孩子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 (4)因为乞讨者的举动让我振奋,让我心情舒畅,更让我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信心;他是一位正视挫折,敢于、乐于庄重地行使自己劳动权利的人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

7、言表达能力。 (3)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但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成和勤奋成就了他的金天。母亲因此而骄做,她就是作家的母亲!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催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

8、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上。她不相信她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再试可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往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妈

9、,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1)题目是用打比方的手法,他把母爱比作_。 (2)文中省略号的用法是:_。 (3)句中说“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你知道该怎样做吗? (4)说说“母亲美丽的梦”是什么? (5)短文是按_的顺序写的。 【答案】 (1)一根穿针线;(2)表明省略的话 ;(3)和母亲交流感情等。(4)教会儿子独立生活的能力。(5)事情的发展顺序。 【解析】【分析】(1)此题意

10、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2)省略号的作用:表明省略的话 列举的省略 表明说话断断续续。做题时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依据句意进步去分析句子。(3)、(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5)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来判断。故答案为:(1)一根穿针线;(2)表明省略的话 ;(3)和母亲交流感情等。(4)教会儿

11、子独立生活的能力。(5)事情的发展顺序。【点评】(1)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2)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3)、(4)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5)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雨之歌纪伯伦 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神把我从天穹撤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 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从阿施塔特女神的皇冠上散落下来,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用以镶嵌绿野大地。 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12、。 云彩和田野是一对情侣,我是他们之间传情的信使: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 雷声隆隆闪似剑,为我鸣锣开道;一道彩虹挂青天,宣告我行程终了。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清润迷人。在寂静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鼓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感的心扉。 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

13、词。 装点 _解除_清润_(2)我哭,山河却在欢乐。”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诗人笔下的雨有什么特点?诗人借雨歌颂了什么? (4)这首诗诗人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雨,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 (1)装饰;消除;温润(2)下雨了,雨水滋润了山河大地。(3)雨是奉献者;歌颂了无私奉献的精神。(4)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装点:装饰;布置,整理。解除:免除;消除。清润:清脆圆润。 (2)理解文章语句

14、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3)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4)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知,这首诗诗人釆用了拟人修辞手法来描写雨。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词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装饰、消除、温润 (2)下雨了,雨水滋润了山河大地。 (3)雨是奉献者;歌颂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4)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3)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4)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腊八粥(有删改)沈从文 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看到那一大锅正在叹气的粥,碗盏都已预备得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总说时候还早。 他妈正拿起一把锅铲在粥里搅和。锅里的粥也像是愈发浓稠了。 “妈,妈,要到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