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上册8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4978454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3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上册8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上册8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上册8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上册8单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部编版语文上册8单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上册8单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上册8单元教案.doc(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宝塔片区三年级语文教案 主备人:何滨海24 司马光【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2能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读出文言文的特点,并背诵课文。3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抓紧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学难点】 紧扣重点词句,感悟司马光的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司、跌

2、”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2能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读出文言文的特点,并背诵课文。3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4.紧扣重点词句,体会司马光的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一、出示资料,介绍文言文1.【设计意图:出示文言文句段,把学生不知不觉得带到学习文言文中来。】(课件出示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 教师范

3、读,学生跟读后,自由朗读,简单交流句子的意思。3.相互交流说说以上句子和现代语言的不一样,教师小结:像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也叫古文。它是我们祖国语言文字宝库中的一笔巨大财富。4.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板书:司马光)生齐读课题。转:谁能说说自己对司马光的了解? 二、认识人物,引入课文1.认识复姓“司马”,说说其他的复姓(诸葛,欧阳)。2.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评议。司马光选入孩子看得懂的语言,了解司马光的为人,加深印象,感佩之余,更好地理解学习文言文。,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

4、,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聪敏好学,天天早起读书,坚持不懈,他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故事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他当上了宋朝的宰相,编写了一部伟大的史书,名为资治通鉴。三、初读感知,读出韵味。过渡:这个故事是真实的,距今将近一千年了。故事记载于宋史司马光传,古代是怎么记载的呢?想看看吗?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s tn dn di zhn q ch ji 司 庭 登 跌 众 弃 持 皆 自由读,指名读,

5、正音:平舌音“司”,翘舌音“众、持”,后鼻音“庭、登”。注意后鼻音“瓮、迸”。2. 指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准停顿,听老师范读,对比:老师读的和你们有什么不一样?拿出铅笔在文中用“/”画出停顿。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读好文言文的句逗,减轻说意思的难度,帮助后面的翻译。3. 理解生字字义,参考注释,自学课文。(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相机指导:利用课文中的注释理解“瓮、皆、迸”3个生字的意思,借助书中插图和图片,说说瓮和缸的区别。(瓮是收口的,缸是敞口的)通过组词等方式理解“跌、

6、弃、持”。43(预设)(1)群儿:很多孩子。这里指小伙伴们。(2)戏:玩耍。(3)于:在。(4)水迸:水流了出来。(5)一儿:有个小孩。(6)登瓮注意结合书下注解,讲清口小肚大收口的陶器为瓮,并出示图片,辅助理解。机动:勾起了孩子的兴趣,为下文失足掉下大瓮埋下伏笔。其余的在孩子查不出,思考不得时出示出来,帮助孩子翻译说话。:爬到瓮的边沿上玩。(7)足跌:一不小心,掉到瓮里。(8)没水中:眼看那孩子在水里快要没顶了。(9)众:别的孩子们。(10)弃去:跑到外面。(11)持石: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12)击瓮:使劲向瓮砸去。(13)破之:瓮破了。之,它,指瓮。(14)儿得活: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

7、救了。四、借用注释,理解文意1.互相交流每个句子的意思,教师评议。(1)群儿戏于庭。(司马光跟一群小伙伴们在庭院里玩游戏。)(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有个小孩子爬到瓮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瓮里。瓮大水深,孩子一下子就被水淹没了。)(3)众皆弃去。(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去了。)(4)光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从地上拿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瓮砸去,“砰!”瓮破了。)(5)水迸,儿得活。(瓮里的水涌出来了,被淹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7. 男生读原句,女生读译文。引导学生注意课件中红色的文字,小结:在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时,为了使语句通顺、内容连贯,需要加入恰当的内容。三、回读课文,

8、感悟品质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 这篇文言文还藏着什么秘密呢?我们再来读一读它。激发兴趣。 2.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译文。情境会话。3.现在把自己当作司马光,我来问问你们。(1)司马光,当你的同伴落水后,别的小朋友都跑了,只有你留下来了。你为什么选择留下来?(2)你为什么用砸瓮的办法?难道就没有不否定学生更加合理的方法。小结:当时,事发突然,情况紧急。也为加深理解,评价司马光这个人物“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服务。别的办法救人了吗?4.同样是孩子,说一说你眼中的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课文中哪个地方写出了司马光很聪明。(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聪颖机智,遇事

9、沉着冷静。(板书:聪明,沉着)5. 指导感情朗读,读出对司马光的赞赏。四、配乐朗读,熟读成诵。 1. 这么聪颖机智、沉着冷静的孩子,你们喜欢吗?(喜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出喜欢的感受,读出古文的韵味,请几个同学读。 2. 学到这里,你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吗?一起背一背,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 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司马光这篇文言文,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看启发孩子回答,适当停顿,孩子讲不出来,老师再加以强调总结。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遇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还读不懂的做批注。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方法,去读懂其它的古文。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观

10、察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跌 持”为左右结构的字,写时要写的左窄右宽。“登、弃”是上下结构,“庭”是半包围结构。 2.师指导写字“庭”半包围结构,注意“广”作偏旁时,要写得宽大一些,横、撇要长一些。“登”,上边部分“癶”旁,不要写错,看清笔画,下面的“豆”穿插进去,要写紧凑。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然后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六、布置作业:1完成习字册 2.完成“语补“一、二、三”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把故事讲具体。2了解司马光的成就,学习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质。3初步感受文言文语言简洁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指名读课文,背诵课文。2用自己的话说

11、一说这篇文言文的意思。二、学讲故事1. 鼓励学生大声朗读原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师评议。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瓮,有个小孩爬到瓮的边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瓮里。瓮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瓮砸去,“砰!”瓮破了,瓮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没在水里的小孩得救了。2.指名朗读,试讲,相机指导。要求:把文中“登、足、去”等文言词转化成现代文中常见的词语来讲述。按时间顺序讲述,可用:“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表示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的词语。3.古今对照,发现文言

12、文的特点。提示一时答不出来,可让孩子再用现代的语言讲一遍故事的内容或直接出示,然后再让孩子充分思考和发言。:你发现文言文和现代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一样吗?小结:文言文的重要特点语言简洁。(板书:简洁)三、练写故事1完成“语补”第四题,以内容为故事提纲。2回顾司马光砸缸等各版本故事,略写讲清掉进瓮的原因。3重点关注书中插图上的人物表情,试着揣摩人物内心,想象人物说的话,并把这些内容添加到故事的讲述中。4在小组内讲一讲,听听同伴的意见。5.分组写练笔,巡视并相机参与一组,了解情况。6.指名讲述,集体评议。四、当堂完成“语补”第五题。五、布置作业。把课文背给家长听,再讲一讲这个故事。【板书设计】 24

13、 司马光一儿 没水中 得活众 皆弃去 光 持石击瓮 瓮破25 掌声【教学目标】1.认识文中的“默、姿”等11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落、调”,会写“掌 班”等11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前后的心理变化及变化的原因。3.能从课文2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转换人称,从英子的角度进行复述。【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教学准备】 PPT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认识文中的“默、落”等11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落、调”,会写“掌、

14、班”等11个字。2.能带着问题对比默读课文,说出英子前后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初步领悟掌声的内涵。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2.小结:是啊,我们在学习、生活当中经常会给予别人或者接受别人掌声。当别人给予关心时要用掌声表示感谢;当别人自信不足时要用掌声表示鼓励;当别人表现出色时要用掌声表示赞美。反过来也一样。我们也可以从别人的掌声中获得谢意、鼓励和赞美。掌声还曾经改变了一个小女孩的命运,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一起去认识她。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掌声(学生齐读课题。)(板书:掌声,适时指导生字“掌”的写字要领:秃宝盖写得要宽,中间的“口”要心得扁;上边尚字头的竖和下边“手”的弯钩在同一条竖中线上)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质疑:谁的“掌声”,因为什么给谁鼓掌?“掌声”中包含着什么意义或作用。请同学们互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多读几遍,遇到不懂得做上记号。 2.检查读书情况:注意:读准平舌音“姿”,翘舌音“势、述、掌”,前鼻音“班、联”,后鼻音“况”,边音“烈、联”。多音字落叶,降落等词语中读lu;表示丢下的意思时读l,如“丢三落四,落下”;“落下了残疾、落枕”中读lo,有留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