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有效评价.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496731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的有效评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堂的有效评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堂的有效评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的有效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的有效评价.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的有效评价合理的课堂评价机制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如何在评价过程中关注全员,让学生在评价中得到能力、品格、习惯等方面的综合提高,是目前小组合作学习管理评价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结合现阶段实际,我认为评价要继续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关注小组评价,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通过个人自评可以促进学生及时反思,查找自己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小组评价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有机结合,是当前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必由之路。团队意识是组内学生共有的一种认识,即认识到对组里某个成员有益的事对全组也有益,对组内某个成员有损的事,对全组也有损。现阶段的评价对合作小组中每个成员成果的认定

2、,已经直接影响到他所在的合作小组的总体评价。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团队意识还不强,加上部分班级教师宣传不到位,造成学生小组意识淡薄,缺乏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在这种现状下,即使已经将学生个人积分纳入了小组团体评价,却没有完全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做到两点。一是具有持续培训意识,一定要把相关评价细则和评价结果时时挂在嘴边,经常说经常讲;二是课堂评价中更关注对小组的整体表现评价,包括合作规范的执行情况,合作效果是否优秀等,多拿小组说话,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二、给出评价标准,培养学生评价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而课堂合作学习中的评价构成应是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个方面。目前我们的评价在过去

3、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已经演变到更加关注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这样的评价更能培养学生大胆自信的性格,更能锻炼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确立。历经一年多的改革后,目前我校的学生互评主要存在话语单调,机械化的问题,个别班级的学生在互相评价是总是用“他们小组说得还可以”或“我认为她说的很好”等,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多样,存在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教师没有给出准确的评价标准,比如有一位教师的导学提示为“小组分角色读文”,这个导学提示告诉学生做什么,也说明了怎样做,但具体达到什么效果,也就是读到什么标准没有具体要求,那么这一环节的学习结束后,学生在评价时就不知道说什么了。反之,

4、如果老师的导学提示设计为“小组分角色读文,要求声音洪亮,读出人物的语气”,则学生在评价时就知道要围绕声音是否洪亮,某某同学是否读出了人物的特定语气等方面来评价,就不会只用“还可以”或“很好”这样的语言来评价了;二是学生不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处理,不管什么情况统统用“很好”或“还可以”来评价。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非一人两人、一天两天所能,需要所有学科的教师互相配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给出正确的指导,让学生慢慢形成正确评价的能力,在互相评价中获得持续前进的动力。三、过程与结果并重,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每次小组活动之后教师都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

5、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鼓励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分阶段在小组内对每个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团结友好,哪个小组的学习成果是综合了全组的能力等等,尤其要特别关注那些在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否积极参与。长此以往,学生定能养成正确合作的习惯,在合作学习中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提升。客观有效的课堂评价方式能激发学生潜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能促使学生形成自信、大胆的性格特点,能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我们每位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多发现、多反思,努力通过有效的课堂评价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合作学习的全过程,最终实现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