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第一课时.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4966751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琵琶行第一课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琵琶行第一课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琵琶行第一课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琵琶行第一课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琵琶行第一课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第一课时.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琵琶行导学案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及贡献和“行”这种文学体裁。2.学会古诗诵读,熟读的基础上,背诵。3.整体把握诗歌,概括各段的内容。一、自学 1、简介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

2、书。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他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他与元稹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2、写作背景: 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

3、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3、简介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含义有了变化,指一种合乐的诗歌,

4、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意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文人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包括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诗体裁的作品。这首诗属于后者。4、关于歌、行、引: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 “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

5、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本诗属七言古体诗。5.教师范读或者放朗读录音6、自读、个别读、群读。二、互学和示学1. 给下列难字注音:湓浦口( ) 贾人( ) 荻花( ) 霓裳( ) 六幺( ) 裂帛( ) 幽咽( ) 浔阳( ) 慢捻 ( ) 舫船( ) 虾蟆陵( )呕哑( ) 嘲哳( ) 阑干( ) 琴弦( ) 红绡( ) 钿头( ) 银篦( ) 春江花朝( ) 悯( )然 转徙( ) 荻( )花 霓( )裳( ) 瑟( ) 琵( ) 琶( ) 钿( )头 铮( )铮然 悯然( ) 谪居( ) 还独倾( ) 间关(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伴奏),小组可以分段形式进行朗读。(

6、思路点拨:结合知识链接在多读的基础上,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对学组、群学组相互指导朗读的字音、断句、节奏。) 3. 诗虽长,却结构严谨,如行云流水,一气贯注。请概括各部分的内容并分析一下本诗叙事的特点。(思路点拨:诵读全诗,理清诗歌的叙事线索,从整体上把握诗意。从叙事的详略上分析本诗的结构技巧。) 四、思学本诗的感情基调五、测学1.下列词语中粗体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 )A湓浦口(pn) 憔悴(jio) 六玄(yo) B铮铮然(zhng) 贾人(ji) 荻花(d)C虾蟆陵(h) 嘈杂(co) 钿头(din) D江浸月(jn) 呕哑(y) 嘲哳(zh)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曲罢悯

7、然 钿头银篦 连篇累牍 杜鹃啼血 B转徒江湖 幽愁暗恨 扣人心弦 豪言壮语C轻拢慢捻 天崖海角 幽咽泉流 汗流浃背 D东船西舫 恬然自安 翻复无常 春寒料峭六、作业 背诵课文第一段知识链接:朗读指导(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船中夜弹琵琶者,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於穆曹二善才。 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 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於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 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 平述,以读古文的方式,轻重音加准,吐字要清楚。 (浔言江头夜

8、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以叙事口气读这几句,没有悲凉的感觉,只有到“举酒欲饮”之后略停,“无管弦”三字要读出遗憾的语气。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这两句承上面,读出一种失落感。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这里语气突转,略快,读出惊喜。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弹者谁要读出疑问的语气,欲语迟则须语气凝重;重开宴一句有兴致重回的感觉,略有喜色;千呼万唤要强调,重,慢;半遮面,略轻,慢,有羞涩感。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三两声读得要有跳动感,接下来一句则是要

9、读出感慨。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这几句是描述的语气,告诉人家当时的情形,语气长而平和,你平时要说这几句话什么语气就是什么语气。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这几句最叫功夫。前面两句用语气模仿动作产生的声音,但不可以失了诗本身的节奏,注意裳和么的发音;大弦一句重而急,小弦一句轻而缓;接下来的两句你也来个轻重缓急错杂,落玉盘要轻脆;花底滑轻高,水下滩低缓。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重缓,后句个字顿动,给人水流艰难停顿的感觉。 别有幽愁

10、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叹息的语气,句后略长停顿。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突然,加急,读得要猛烈,句尾语气急收。记住,发力要突然,听的就是这几句。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突然变缓,慢悠悠的语气送出这两句,我象电影的空镜头一样,描写静态,要有为电影配话外音的感觉。 沈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

11、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这一长段,无大起伏,只须重整语气,越读越悲,最后一句,语带梗咽。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前两句长叹,低些,后两句转高,感慨,语调激动。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虽也是叙事,语气要比前面高些,作者此时已有激动的情绪。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读出悲苦不如意的感觉,呕哑一句要读出难听的感觉。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突转兴奋,节奏转快。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良久立要低沉缓慢,后一句语气变紧挑高。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转悲,梗咽 座中泣下谁最多, 谁语气加重上扬,有疑问语气。 江州司马青衫湿! 司马之后长停,但音断意不可断;后三字虽轻出,但一字一拖,语意相连。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