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1].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4953662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1].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主备:青塔中学 张聪敏一、教材分析古代诗歌四首是义务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本单元共包括三篇现当代散文和四首古诗词。三篇散文都是写景抒情的名家名篇。朱自清的春以生动形象的笔法,多层次、多角度地描写一个特定时令的景象;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描写和赞美一个地方在一个季节里的风貌;刘湛秋的雨的四季则不限于一时一地,而是描写大自然四季里多多姿多彩的雨的形象。四首古代诗词,或观沧海,或泛江河,或别友人,或诉秋思,所描写的景色和抒发的情感各异,但都很精彩。总的来说,这些古今名篇描绘了优美的四时之景,抒发了真挚热烈的情感,营造了美好而深远的意境,构思巧妙,语言精致。学习

2、本课要通过朗读的方式引领学生读准字音和节奏,在读懂的基础上有所感悟,学习相关文体知识,增加语言积累,并在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审美情感,提升精神品格,并养成良好的语感和学习习惯。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2培养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3能够准确背诵并默写,能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积累诗歌。二、过程与方法:学习并掌握朗读诗歌的有关技巧。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三、学情分析及对策本文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往往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但是课堂听讲

3、精力集中不会超过15分钟,回答问题较少通过大脑思考,所以在课堂教学应精讲多练,讲课时间不超过15分钟,并且在练习中以诵读为主;再有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往往持有争强好胜之心,稍加鼓励便对学习(尤其是课文背诵)勇往直前,但是他们背得快忘得快,多以死记硬背;书写以快为荣,错误较多,多以在教学中注重当堂成诵,并且注意引领学生抓住诗歌的关键词进行诵读。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朗读教学法:洪镇涛先生曾说,朗读是语文的第一教学法。诗文的旋律源自汉语的平仄、压韵、对仗及句式的变化,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准确的朗读是学习的第一步骤。2、启发联想和想象,进行诗词文本与生命灵魂的对话: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

4、,时空跌宕,跳跃腾挪,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再现诗歌中的情景,进而领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获得阅读欣赏的愉悦和二次创造的满足。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准确、琉璃、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3、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海是神秘的,时而波涛汹涌,时而恬静温顺,每一个看海的人感受不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会用同一个词形容海:壮阔。是啊,与海相比,人真是太渺小了。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观海抒情的著名诗篇观沧海,

5、细读这首诗,去感受诗人心灵的震颤,诗人情感与自然的融合,会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板书:题目 为学生创设想象的意境,使学生迅速进入到文本的学习中去。二、学习过程(一)观沧海1.解题;简介作家作品(1)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2)作品简介:题目观沧海中,“观”的意思是“远望、眺望”,沧海:大海,这里指渤海。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后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从

6、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四言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2.朗读指导与训练(1)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2)教师范读,要求字正腔圆,感情饱满(或播放录音)3.整体感知课文难点点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4.合作探究重点提示: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第一层

7、(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统领全篇。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静景,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

8、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主题:本诗作者描写了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5.难点点拨: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当时曹操已削平北方群雄,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纺一北方,如果消灭南方割据势力,就可以实现荡平宇内,一统天下的宏伟目标了)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表

9、现自己的伟大抱负,阔大的胸襟6.小结:“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7.背诵全诗. 学生浪速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学生齐读,要求准确整齐,有节奏感。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山岛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庆幸得很

10、,好极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沧海。(1)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说说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背诵。熟悉作者及相关背景,扫除学生学习中的障碍。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朗读。尤其是诗歌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诗文的诵读,以利于学生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用来帮助理解诗文中的语言难点。对文本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二)闻王昌龄

11、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解题:(1)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2)背景简介: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3)作者简介:李白(701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其父

12、李客,生平事迹不详。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2.朗读训练与指导:古诗有七言和五言之分,一班情况下,七言古诗的朗读节奏有“2/2/2/1,2/2/1/2,2/2/1/2,2/2/2/1”和“2/2/3”两种,我们可根据诗文的具体情况而定。3.整体感知4.合作与探究:5.疑难点拨:6.小结通过诗人丰富的想像,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这种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同样具有感情,也就是使之人格化,乃是形象思维所形成的特点之一和优点之一。说,他的贬官,并不是由于什

13、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后,写了这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7、背诵全诗。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1.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2.学生齐读,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感情。1.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的意境。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子规:即杜鹃鸟。五溪: 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

14、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1.诗人为什么要将愁心寄与明月呢?明确:世上唯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在这首诗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请她将自己的忧愁之心传与王昌龄,带去了诗人莫大的精神慰藉。2.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这被贬之地极偏远?明确: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3.诗中哪一个字真实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感情?明确:愁心。4.本诗借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这首诗借月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明确: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好友被贬官的深切同情和关切之情。1.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明确: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