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 教案[204].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4952481 上传时间:2023-06-2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山界》 教案[20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老山界》 教案[20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老山界》 教案[20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老山界》 教案[20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山界》 教案[204].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山界 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顺叙的方法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2、体会本文朴实优美语言里行间流露着真挚而强烈的感情。3、学习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1、本文语言朴实而优美,字里行间流露着真挚而强烈的感情2、学习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山,这里面有一座山岭叫越城岭,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它也被称为老山界,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座 “难”翻的山的呢?今天就一起听听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的讲述吧。2. 作者介绍:陆定一,生于1906年,江苏无锡市人。曾任八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

2、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二、 整体感知请同学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并能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明确: 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三、交流互动1、了解老山界翻越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万水千山”中的一个,它有什么特殊之处,值得一些呢?下面请同学们呢从书本中查找信息,并向同学们简要介绍老山界。第一座难走的山,30里高, 陡峭 山高路远。越城岭2、面对如此难走的老山界,红军战士又是怎么翻越的呢?请同学们按照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理出红军战士的行踪。学法指导:时间和地点是记叙文的要素,根据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可以有效地梳理

3、文章线索。 (投影展示)时间变化地点转移当天下午至天黑山沟山脚天黑后至黎明前山脚山腰次日黎明至下午两点多雷公岩山顶登上山顶以后山顶山下3、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提到“远征难”,翻越老山界的“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困难表现具体体现战士的态度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酣然入梦、观赏夜景;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鼓着勇气、继续前进;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毫不畏惧、嘲笑敌机明确: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 (板书)2、对于这些困难,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要求学生跳

4、读、勾划、概括)。明确: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 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3、面对困难,红军战士以什么态度面对,是如何克服的,体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可用文中语句回答) (板书:只等闲 不怕)明确: 打趣逗笑、奋勇登山; 酣然入梦、观赏夜景;鼓着勇气、继续前进; 毫不畏惧、嘲笑敌机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板书四、揣摩描写一切景语皆情语,在乐观的红军战士眼中,老山界上的景色也别具特色。【重点段落】之一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

5、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思考: 1、概括这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露宿山腰的所见所闻 2、“见”写了哪些景物?给人什么感受?以什么为序?用了哪些修辞? 星星、山峰、四周的山、(身边的战友);高峻奇伟(行军生活艰苦);由上及下,由远及近;比喻。3、作者描写星星,山

6、峰,四围的山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运用了许多 比喻 ,比如:“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把“星星”比作“宝石”,形象而美丽;“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把“山峰”比喻成“巨人”,写出山的气势;“四周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把“山谷”比喻成“井”,写出红军当时所处环境的特点。这些比喻不仅形象生动的描绘了自然景物,而且表现了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五、品味语言: (结合书后练习二、三)1、半夜露宿的情景写得非常生动感人,作者是怎样写夜景和感受的?找出关键词语来讨论体会。明确: “颤”和“蜷”使我们仿佛看见战士们全身因寒冷而发抖、哆嗦的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寒气刺

7、骨的情景。但是,战士们没有被吓倒,他们冻醒了就围着火堆小声谈话。写出了他们的乐观和从容镇定。2、作者在文中细致的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明确:突出长征路途的艰难,也更能突出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只要有这种豪迈的精神,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3、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明确: 指红军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这是红军长征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六、 总结全文1、 中心思想: 本文真实、生动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板书设计:老山界远征难 不怕走路难、睡觉难、 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吃饭难、处境难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