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4947884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一、 名词解释生态学定义:研究有机体及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包括动物学、植物学等。生境:是一个综合体,是由各种因素组成。组成生境的因素称生态因子。生态平衡:是一定的动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发展过程中、各种对立因素通过相互制约、转化、补偿、交换等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人类活动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生物与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城市生态系统:城市化地域内人口、资源、环境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

2、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体。环境承载力: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表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环境效应:指在人类活动或自然力作用于环境后所产生的正、负效果在环境系统中的响应。环境污染:是指由人类的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城市环境效应:城市人类活动给自然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综合效应。城市污染源:指城市内产生污染物的设备、装置、场所和单位。环境质量评价:是指根据环境调查与监测资料,应用各种评价方法对一个地区的环境质量作出的评定与估价。环境容量:指在某一环境在自然

3、生态的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污染源:指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城市污染源:城市内产生污染物的设备、装置、场所和单位。环境质量:指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城市环境容量:指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限度,具体的说,即城市所在地域的环境,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一定的经济水平和安全卫生要求下,在满足城市生产生活等各项活动正常进行前提下,通过城市自然条件等条件共同作用,对城市建设发展规模以及人们在城市中各项活动的强度提出的容许限度。种群:指在一定时空中同种个体的总和。群落:是指一定

4、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生态规划:是在自然综合体的天然平衡情况不作重大变化、自然环境不遭破坏和一个部门经济活动不给另一个部门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应用生态学原理,计算并合理安排天然资源的利用及组织地域的利用。环境:围绕人类生存的各种外部条件和要素的总体。废气:指在矿物燃料燃烧、工业生产、垃圾和工业废物燃烧以及汽车行驶过程中排除的气体。废水:指人类在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过程中排出的使用过的水。固体废物:指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被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质。 按来源分类:矿业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农业废气物、放射性固体废物。城市环境:指影响人类生活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的外部条件。环

5、境区划:是根据特定区域环境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结合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条件,按照一定的准则和指标体系把该区域的环境空间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地域单元的一项综合性环境分类活动。 二、 填空题生物的生存环境:物理环境、生物环境;生态因子组成: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生态学分类: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生态因子的一般特征:综合作用、主导因子作用、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因子作用的阶段性、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拮抗作用、协同、增强和叠加作用、净化作用;生态因子作用规律:限制因子规律、最低量(最小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种群的基本特征

6、:空间特征、数量特征、遗传特征;种群数量动态参数: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年龄结构和性别比;群落的特征:群落中的优势种、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的种间关联性、群落的交错去和边缘效应、群落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结构:空间结构、物种结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物生产、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生态系统调节机制:反馈机制、抵抗力和恢复;城市生态学分类:城市自然生态学、城市经济生态学、城市社会生态学;城市问题根源:城市的集聚性与稀缺性、人们对自然环境及城市环境的错误认识;城市生态学研究层次:城市生物环境层次、城市生态系统层次、城市系统生态层次;城市生态学的科学基础:生态学、城市学、人类生态学

7、;城市生态系统结构:食物链结构、资源利用链结构、生命环境相互作用结构、要素空间组合结构、城市生态系统基本功能:生产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城市生态空间研究的一般假设和基本原理:结构性假设、耦合性假设、量子化假设。城市生态规划原则:自然原则、经济原则、社会原则、系统原则。城市生态调控原理:高效的功能原理、最优的协调原理、环境要素的属性:最差(小)因子限制规律、等值性、整体大于各个个体之和,或者说环境整体性大于环境要素之和 互相联系及互相依赖。环境的功能:空间功能、营养功能、调节功能环境的特性:整体性、有限性、不可逆性、隐显性、持续反应性、灾害放大性、城市噪声: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

8、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城市环境容量:城市人口容量、自然环境容量、城市用地容量以及城市工业容量、交通容量、建筑容量等。影响大气环境的因素:气象因素、地理因素、污染物排放方式、影响水体环境的因素:水体自净作用、水体稀释作用、水体中氧的消耗与溶解、水中微生物、影响土壤环境的因素: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自净作用、土壤酸碱度、城市环境组成:城市物理环境、城市社会环境、城市经济环境、城市美学环境、工业污染源: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化工、造纸工业、制革工业、纺织工业、印染工业、动力工业、城市垃圾综合整治的主要目标“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均权评价法、加权评价法、环境质量分级:综合指数

9、分级法、聚类分级法、城市环境规划分为两个层次:城市环境宏观规划、城市环境专项规划环境区划的方法:土地开发度评价、生态适宜度分析、环境区划、三、 简答题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是动态功能的系统、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 生态系统是开放的“自持系统、 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功能。 生态学的一般规律: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的规律、 微观与宏观协调发展规律、 物质循环转化与再生规律、 物质输入与输出的动态平衡规律、 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 环境资源的有限规律。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城市生态位原理、 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 食物链原理、 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 限制因子原理、 环境承载力原理。

10、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自然生态系统具有有机体的一系列生物学特征、 自然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 自然生态系统是开放的“自我维持系统”,具有功能连续的代谢功能 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城市生态系统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根本特征、 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城市生态系统的不完整性、 城市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城市生态系统的高“质量”性、 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问题:实质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不平衡; 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地占用和土壤变化、 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用水短缺和水污染、 人口密集与绿地奇缺、乡镇生态问

11、题严重。生态城市的衡量标志:高效益的转换系统、高效率的流转系统、 高质量的环境状态、多功能、立体化的绿化系统、 高质量的人文环境、高水平的管理功能。城市生态建设内容:确定人口适宜容量、研究土地利用适宜性程度、 推进产业结构模式演进、建立市区与郊区复合生态系统、 防止城市污染、保护城市生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城市生态调控的途径和方法:生态工艺的设计与改造1.能源结构的改造;2.生物资源的利用;3.物质循环与再生;4.共生结构的设计; 共生关系的规划与协调: 生态意识的普及与提高:1.生态化的人与自然观;2.生态化的科学价值观 3.生态化的经济观;4.生态化的绿色价值观 5.保护生态多样性;现代环

12、境问题的特征:环境问题的全球化、环境问题的综合化、 解决环境问题的社会化、解决环境问题的高智能化、 环境问题的政治化、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和特点:特点:产生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某些环境问题,在性质上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 源于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其影响和危害具有跨越国界、跨越地区, 某些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球共同努力和行动问题:臭氧层耗损、温室效应及全球变暖、酸沉降危害加剧、生态系统简化、森林锐减、 土壤退化、淡水资源危机、海洋环境污染、固体废料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城市环境的特点:城市环境的界限相对明确、 城市环境受自然规律的制约、 城市环境的构成独特,结构复杂、功能多样、 城市环境限制众多,矛盾集中、城市环境系统相当脆弱、 城市环境对人的影响,对经济发展影响大。城市环境效应:城市环境污染效应、城市环境的生物效应、 城市环境的地学效应、城市环境的资源效应、 城市环境的美学效应、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措施:合理利用大气环境容量 以集中控制为主,降低污染物排放量 强化污染源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 发展植物净化城市水污染综合整治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环境容量 节约用水,计划用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