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课程设计报告模板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4944085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Web课程设计报告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Web课程设计报告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Web课程设计报告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Web课程设计报告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Web课程设计报告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eb课程设计报告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eb课程设计报告模板(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 程 设 计 报 告学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专业名称:2009计算机、软件工程、网络工程课程设计科目:Web程序设计题目:* 系统学号、姓名:(小组所有成员的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12年2月-4月目 录1. 开发背景32. 功能描述33. 需求分析34. 数据流程分析34.1、数据流程图34.2、数据字典45. 概念模型设计66. 逻辑模型设计和优化67. 物理设计和实施78. 应用程序设计(前台)99.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9一. 开发背景主要介绍开发该系统的意义所在,国内外发展情况,采用什么技术及结构来进行开发等。二. 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操作可行性

2、等。具体参考软件工程第二章。三需求分析1.系统总体目标本系统的开发意图、应用目标及作用范围(现有产品存在问题及建议产品所要解决的问题)2.运行环境简要说明本系统运行环境(硬件环境及其支持环境)的规定3. 用户特点简要说明使用该系统的哪一类型的用户有什么特点4. 功能性需求本节描述系统的功能性需求。4.1 系统功能列表将功能性需求先粗分再细分,下表中的 Feature A, Function A.1等符号应当被替换成有含义的名称。子系统名称模块名称、标识符描述Feature AFunction A.1Feature BFunction B.1Feature CFunction C.1例:子系统名

3、称模块名称、标识符描述系统管理用户管理创建/维护用户信息,分配用户角色。组织管理创建/维护组织机构信息角色管理创建/维护角色信息,分配角色系统功能4.2 子系统 1对子系统的功能进行简要或详细的描述及其需求分析用到的用例图,可以采用图表的形式例如:无线资源管理系统无线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包括如下部分列出所有的功能模块4.2.1 模块 1本节详细描述需求,包括要解决的问题和需求背后的动机。对于每一类功能或者每一个功能,需要具体说明其输入、处理和输出需求。a 目标:对本需求的需求内容进行概要的描述。描述本次功能要达到的目标、方法和技术,还应清楚说明功能意图的由来和背景。b 输入,包括:1) 详细

4、描述该功能的所有输入数据,如输入源、数量、度量单位、时间设定和有效输入范围2) 指明引用接口说明或者接口控制文件的参考资料c 处理,定义对输入数据、中间参数进行处理以获得预期输出结果的全部操作。包括1) 输入数据的有效性检查2) 操作顺序,包括时间的时间设定。3) 异常情况的相应,如溢出、通信故障和错误处理等。4) 受操作影响的参数。5) 用于把输入转换为相应输出的方法。6) 输出数据的有效性检查。d 输出1) 详细说明该功能的所有输出数据,例如,输出目的地、数量、度量单位、时间关系、有效输出范围、非常值的处理和出错信息等。2) 有关接口的说明或接口控制文件的参考资料。5.非功能性需求5.1

5、性能需求本节用数字对系统和人机接口方面的静态和动态需求进行描述,例如:静态数字需求(也称作容量)包括:1、 支持的工作站数量;2、 支持的模拟用户数量;3、 数据库和文件容量;4、 数据通道数量;动态数字需求包括:1、 数据吞吐量;2、 响应时间】。概述系统的性能特征。其中需包括具体的响应时间。如果可行,按名称引用相关用例。? * 对事务的响应时间(平均、最长)? * 吞吐量,例如每秒处理的事务数? * 容量,例如系统可以容纳的客户或事务数? * 降级模式(当系统以某种形式降级时可接受的运行模式)? * 资源利用情况,如内存、磁盘、通信等5.2 可靠性需求对系统可靠性的需求应在此处说明。以下是

6、一些建议:? * 可用性-指出可用时间百分比 ( xx.xx%)、使用小时数、维护访问权、降级模式操作等。? *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MTBF) * 通常表示为小时数,但也可表示为天数、月数或年数。? * 平均修复时间 (MTTR)-系统在发生故障后可以暂停运行的时间。? * 精确度-指出系统输出要求具备的精密度(分辨率)和精确度(按照某一已知的标准)。? * 最高错误或缺陷率-通常表示为每千行代码的错误数目 (bugs/KLOC) 或每个功能点的错误数目 (bugs/function-point)。? * 错误或缺陷率-按照小错误、大错误和严重错误来分类。需求中必须对“严重”错误进行界定,例

7、如:数据完全丢失或完全不能使用系统的某部分功能。6.接口需求本条应分条描述关于系统外部接口的需求(如有的话)。本条可引用一个或多个接口需求规格说明(IRS)或包含这些需求的其他文档。用户接口本节描述软件产品和用户之间接口的逻辑特性。如:屏幕界面图形样例,遵循什么GUI标准和产品族风格指南,屏幕界面设计上的限制,比如标准按钮和功能(如,帮助)要出现在每个屏幕,键盘快捷键,出错信息显示标准等等。定义用户接口需要的软件组件。详细的用户接口设计应被记录在单独的用户接口规范中。硬件接口本节描述系统软硬件产品之间接口的物理和逻辑特性。可包括支持的设备类型,软硬件之间的数据和控制交互特性,以及用到的通信协议

8、。软件接口本节描述本产品和其他指定的软件部件(名称和版本)之间的连接,如:包括数据库、操作系统、工具、集成商业套装软件等。识别出进出系统的数据项或消息,描述各自的目的。描述需要的服务和通信性质,参考的API协议描述,识别软件部件间共享的数据。通信接口描述本系统要求的任何通信相关功能需求,包括e-mail, web browser, 网络服务器通信协议, 电子表单等等。定义相关消息格式。识别用到的所有通信标准,比如FTP、HTTP等。详细说明通信安全和加密问题,数据传输速率,同步机制等。7.故障处理说明本系统在发生可能的软硬件故障时,对故障处理的要求。软件系统出错处理说明属于软件系统的问题;给出

9、发生错误时的错误信息;说明发生错误时可能采取的补救措施。硬件系统冗余措施的说明说明哪些问题可以由硬件设计解决,并提出可采取的冗余措施;对硬件系统采取的冗余措施加以说明。四.概要设计1. 系统总体结构图 画出系统的总体体系结构图及功能模块图。2 关键技术与算法简要说明本系统设计采用的关键技术和主要算法。3 关键数据结构简要说明本系统实现中的最主要的数据结构。4. 概念模型设计(画出E-R图)根据系统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得出系统的总体概念模型(E-R)如图2所示。图2 系统的总体概念模型五 详细设计1.模块关系图图形表述模块间的相互关系,如:组成关系、调用关系等。2.子系统A的模块设计(以此类推,

10、子系统B、C)提供子系统A的概览、描述和服务说明。2.1 模块A-1 (以此类推,模块A-2、A-3)提供模块A-1的概览、描述和服务说明。2.1.1 模块组成列表提供模块A-1的模块组成。如:模块ID调用页面调用类调用程序调用接口用户维护AddUser.jspUserCheckLoginXUserManagerEditUser.jspUserCheckLogin,CheckUserXUserManager2.2.2 页面设计说明(可选) 对模块A-1的所调用的页面进行分别说明。包含信息有:页面名称、物理存放位置、页面功能说明、页面出现前提、页面截图、页面控件(如:文本框、功能按钮等)功能说明

11、等,可用图表形式描述。2.2.3 类(程序/接口)设计说明对模块A-1的所调用的类(程序/接口)进行分别说明。包含信息有:类(程序/接口)名称、物理存放位置、类(程序/接口)功能说明、类(程序/接口)调用前提、输入条件、处理逻辑过程、输出结果等,可用图表形式描述。2.2.4 类(程序/接口)伪代码对模块A-1的所调用的类(程序/接口)分别编写伪代码。2.2.5 出错处理 本节提供模块A-1的出错处理和恢复机制。3. 数据库设计(根据转换规则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根据系统的总体概念设计模型、E-R图向关系模式的转化规则和数据库的范式理论,得到系统优化后的逻辑模型,如表1表5所示。表1 图书信

12、息表(Titles表)编号类别出版社书名作者价格ISBN索书号时间简介库存表2 读者信息表(Reader)读者号姓名密码性别职别单位专业年级电话地址表3 借阅记录表(BorrowRec)记录号图书号读者号书名借阅时间还书时间是否还书表4出版社信息表(Publisher)出版社ID名 称地 址表5 图书类别信息表(Type)类别ID名 称简 介六 软件实现 此处主要描述所选用的客户端及服务器端编程语言及选择的理由及主要算法。1、客户端编程语言2、服务端编程语言3、关键模块A的实现(以此类推关键模块B、C、D的实现)系统中主要模块关键算法的具体实现思想及其部分代码的说明七、软件测试计划1.质量目标

13、测试时要达到的目标2.测试策略2.1 整体策略2.2 测试范围说明内 容测试工具和测试方法3.测试方法3.1主要测试方法黑盒测试的等价划分、边界值分析以及模拟用户的错误推测法、路径分析方法等。3.2 测试文档测试方案、测试用例等3.3 测试实施过程本节的目的是说明在测试过程中测试部门在接受测试系统时应执行什么检查。这些有助于其他部门(开发部门、用户教育部门)了解在发布测试系统时应做些什么。1)测试系统接受条件本节的目的说明在测试过程中测试部门在接受测试系统时应执行什么检查。2) 测试时间表测试项目具体测试内容测试天数(工作日)测试起止日期10月 22-31责任人3.4 功能测试(与需求分析保持一致)3.5 性能测试3.6测试检查表 测试人: 填表人: 日期:测试内容测试类别测试方法测试数据正常状态异常状态3.7故障报告单 (缺陷跟踪工具) 测试人: 填表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