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常识》后感袁晓倩.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4943522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教育常识》后感袁晓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读《教育常识》后感袁晓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读《教育常识》后感袁晓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读《教育常识》后感袁晓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教育常识》后感袁晓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教育常识》后感袁晓倩.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教育常识后感上学期末,太小的金校长向我们推荐了李政涛编写的教育常识。从题目看,以为这是本介绍教育工作的理论性较强的书,读着读着才发现原来此书是一本教育教学工作指导性很强的教育专著,本书以精辟的见解,生动鲜活的例子,顿觉茅塞顿开,受益匪浅。“教师要做好教育之事,需要懂得教育的道理和知识,让教育常识重新成为教育的底线。”这是教育常识封面上写的一句话。简单质朴,一目了然。那么,哪些是教育者不能不知道有关教育的道理和知识,全书七个部分七个主题,依次为“人性常识、教育理想、教育过程、教育内容、学生常识、教师常识和教学常识”等七个专题,每个专题分小节进行生动而具体的讲解。下面我针对读“读透学生是教育的出

2、发点和依据”此节后来谈下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感悟。 所谓读透学生,其实就是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智障学生中个体差异尤为明显。要使全班学生都有所发展,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这我们教育的宗旨。对于所教学生的个性,已有的积累,面对新知识可能的障碍等,教师都有先知式的通晓和预测。对于学生具有透彻的了解

3、,来自于教师的具体步骤方法。第一步:了解学生“已经有什么?”第二步:发现“学生还缺什么”。第三步:研究“学生的困难和障碍是什么?第四步:寻找”学生的差异是什么?”第五步:“追究学情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教学过程的关系是什么?”要把抽象的学生变成具体的学生,除了上述五个步骤,还需要渗透两个意识:年级意识、班级意识。要依据年级特征和班级特点来解读学生和教材。李教授强调最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个内容放在这个年级和这个班级教,学生会如何?”读懂了学生的实际状态,教育教学就有了可靠的前提和依据。比如设计教学目标,提出学习任务就要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各层次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才能让他们“

4、跳一跳,摘果子”。小学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即是听、说、读、写的训练,而每一课又有每一课的具体要求,有每一课的训练点。制定教学目标就要从大纲、教材出发,从各层次学生可能达到的能力出发去考虑教学目标和发展目标。这样制订出来的目标才恰当、全面、具体,体现了层次性。然而,我们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却经常很难做到,对此,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非常形象生动的说法,“教师要学会对准学生心弦的音调。”许多教学之所以低效、无效甚至负效,常常与教师对不准学生心弦的音调有关,要么对歪了,要么对偏了,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没有找对学生的学习基点。所以,在这种对学生缺乏深入了解,甚至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便开始促使生长的教育工作,那必定是失败无效甚至负效的。最后问自己做为从事教育几十个年头的我,是否了解基本的教育常识,是否真正做到了心中有学生,教育教学工作是否真正地能运筹帷幄,而回答却是否定的,因此,我感到惭愧。我深切地感受到:必须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观念和知识,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吸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竞争力和教育教学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