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研究.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4942516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摘要: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开展和应用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基于这一现状,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接受能力,为将来学习计算机打下良好的根底,各大中职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本文主要针对目前中职教育计算机教学方面的问题展开了详细的研究,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能为广阔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关键词: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改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开展和进步,计算机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同时计算机离人们也越来越近。各大中职高校都已经发展了计算机课程,并将其定为必修科目,足见学校对于计算机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过目前计算机教学遇到了一些问题,示例仍然

2、处于传统的教学思维,只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提高却很少提供其实际操作的时机,这与当下的教育观念背道而驰,所以很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的形势,需要尽快进行教育改革,解决类似的问题。一、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简述计算机不仅仅作为一项技术,更是事关未来国家平安与开展的一个战略资源,也因此受到了国家和人民大众的重视,因此计算机应用技术应运而生。作为中职教育的根底性课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当于为今后的学习做铺垫,打下理论根底,这样才能学好计算机专业方面的知识。学习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要波及很多的知识面,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动手操作

3、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然而,在传统教育模式当中,教师思想尚且不开放,教育观念陈旧,一些教师认为理论远远高于实践,因而无视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与提高,这就导致学生只会纸上谈兵,虽然具备一些理论知识但欠缺动手能力,也不足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匮乏,这就使中职教育中计算机教育的开展举步维艰。基于此,我们对于中职教育的改革必须提上日程。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引入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创新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二、发展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的必要性一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效率计算机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想掌握计算机技术就需要学校积极培养相关人才。实际上计算

4、机领域所包含的知识是非常多的,这就要求学生具备非常强的学习能力,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加以利用。而学习能力又与学习效率间接相关,所以我们不仅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效率的提高不仅仅有助于计算机课程的进一步学习,还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大有裨益。二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开展计算机课程波及的方面众多,并且计算机技术本身就在不断地开展,日新月异,不停迭代,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足够的创新能力,具备创新思维,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这有助于学生更高效地学习相关的知识。这个过程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社会不足

5、具备综合性素质的人才,因此大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会对于学生的开展起到非常大的帮忙。三、现今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中遇到的问题一教师无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教师对中职教育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不够重视是其中主要的问题。尽管素质教育目前日益推广并且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仍然有很多学校采用之前的教学观念,不能与时俱进。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很多中职学校在考试中难以进行对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仍然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学生取得的成绩上。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无视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尽管计算机应用教学的确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是如果理论知识不能与实践相结合,则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会得到有效的

6、提高,换句话说仅仅掌握理论知识就失去了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存在的意义,也无法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二学校课程安顿不合理,教学内容不具备科学性目前学校方面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学校不考虑学生的日常课程安顿,单方面地按照学校的课程方案来安顿,再加上很多学生并未学习过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不具备计算机学习的根底,掌握一些知识的学生水平往往也是参差不齐,在这样的情况强行上课就会导致很多学生上课似懂非懂,对于新知识难以接受,而掌握根底并且掌握水平比拟高的学生学习重复的内容很容易引起厌烦的情绪,抵触授课。同时,教师如果未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就无法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这样的计划不具备科学性,教师按照统一的教学计

7、划和教学模式去教学,只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达不到教学的初衷。三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让学生获得参与感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应当充当学生的帮忙者和引导者,同时学生也要充沛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应当在教育过程中收获参与感,充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之中来。但是,目前很多学校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只能被动地去学习而不是因为对于知识的好奇,在求知欲的驱使下主动学习。学生没有主动参与的意识,无法正确理解学习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课堂氛围会更加沉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非常低下,

8、对于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妨碍。四、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有效措施一更新教学观念,高度重视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教学要想对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进行教学改革,则进行相关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刻不容缓的。只有学校各方真正重视计算机课程发展的重要性才能保证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顺利发展。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引导者、帮忙者,应当对学生起到引领和帮忙的作用。如果教师不主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则学生也不会有太大的积极性,教学就会产生困难。因此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起到正面的积极的引导作用,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学成果的规范,这样才

9、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二合理安顿课程,创立具备科学性和系统性的教学体系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尤其是针对计算机应用这种需要夯实根底的课程。因此中职学校需要合理安顿计算机应用科学技术专业教学课程,发展根底教学课程,让学生夯实根底,为将来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底。同时,教师应当将学生放在主要的位置,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别,在这个根底上制订教学方案,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具体来说,对于根底差的学生,教师要侧重教授其根底知识,而对于根底知识扎实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师还应当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情况,对于教学方案做出动态调整。合理安顿教学课程,创立兼备科

10、学性和可行性的综合的教育体系,这不仅充沛关照了学生的感受,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快了教学改革的进程。三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共行的方式,丰盛课堂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的教学理论知识体系中,由于内容的限制,教师无法照搬其他课程的教学形式,但是教师可以根据要教授的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实例,借此加深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让学生获得更深的理解,这样可以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占据主导的地位,让学生充当教育的主体,引导学生培养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知识的探索的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

11、习过程中来。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同时还能有所收获,这就让学生拥有了收获感和参与感,让学生对于学习过程的印象更加深刻,这不仅对于学习本身有帮忙,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良性循环。同时,在教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编程,之后交由学生自己来进行交流和点评。这样一来,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还可以让学生正视自身的缺乏,了解到自身目前的水平,知道自身的缺乏,之后就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弥补。四更新中职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观念计算机技术的一大特点就是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快,与之对应的,教师的教育理念也要与时俱进,改变之前只注重理念而不注重实践的观念,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12、示例,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网页制作比赛、编程能力大赛、装机比赛等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摒弃之前只学习理论而欠缺实践的传统学习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灌输职业素养的观念,让学生从点滴中体现中职生应有的素质,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自主掌握专业技能,进而逐步适应时代开展的需要,将自身打造成社会所需的综合型人才。此外,中职学校应当准确定位,把社会所需求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当做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五、结语综上所述,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大胆创新教学模式,以迎合时代开展的需要。具体来说,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综合考虑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让他们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效劳。此外,教师要充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获得参与感和收获感,进而主动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学校和学生要一起努力,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的最大化,培养出社会所需的综合型人才。参考文献:【1】李文光.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电子测试,200822.【2】潘元香.中职计算机应用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现代职业教育,200824.【3】周琴.中职计算机导论课教学改革探析.教育与职业,200815.【4】曹小其.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浅析.江苏教育,2008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