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山雨(教案).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494248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山雨(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山雨(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山雨(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山雨(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山雨(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山雨(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山雨1.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4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写法。1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1上一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访问了“山里的朋友”,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无间。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这篇课文,一起去体味那山雨的无穷韵味吧!2板书课题:山雨,带着各自不同的感受读题。二、作者简介,资料助读赵丽宏,1951年生于上海,1968年中学毕业

2、后曾下乡“插队”,种过田,当过教师。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成名作小鸟,你飞向何方,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生命草爱在人间,诗集珊瑚沉默的冬青等。赵丽宏的散文叙写清新明丽,重视创造诗的意境和情调,是一位很有创作个性的散文作家。三、初读课文,理清文脉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将好词佳句用横线划下来,多读几遍,并将课文读通读顺。提醒需注意的字音,并掌握词语的意思。水淋淋()啼啭()倾吐()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轻盈:一般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啼啭:形容鸟婉转地叫。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集体品读。3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简单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引

3、导学生共同归纳。(教师板书:雨前、雨中、雨后)4作者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请用课文里的话回答。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四、学习“雨前”,感知“悄悄”1看,山雨来了。请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山雨初来乍到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2练习说话,朗读品评。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1)自由读这句话,感受雨来时带来了怎样的感觉?悄悄然的、有节奏的(2)就带着这种静悄悄的韵味有感情地朗读。五、学习“雨中”,感悟神奇1雨就这样悄悄地来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播放磁带或光碟),用心听,你听到了什么?2课文中的山雨到底有着怎样的一番韵味呢?

4、请拿起书,轻声地读,体会山林中飘飘洒洒的山雨带给你的感觉。3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山雨的神奇、韵味?细读课文,找到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话语,将它们画下来。4有侧重地交流、品析、朗读。(1)感悟山雨的音乐美。A.沙啦啦,沙啦啦这是写实的表达,写出了雨声的真实音响。B.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a.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这里连用两个“由远而近”,后面还用了省略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带着体会朗读。这里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出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b.在自由读的基础上指名读,并点拨,然后集体有感情地朗读。C

5、.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a.读一读这段话,想一想山雨神奇在什么地方?这段描写妙在哪里?这是大胆新奇的联想,描写雨至山林的音响特点:雨水落在山中的岩石、树叶、绿草上发出的声音是各不相同的。作者借此发挥奇特想象,用比喻的手法将岩石、树叶、绿草比作琴键。将河中的雨丝比作“轻捷柔软的手指”,将雨声比作“优雅的小曲”。同时运用排比的句式,使语言生动活泼,富有节奏,增加了文章的美感,表达了作者对山雨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b.雨丝是飘飘洒洒的,还会是怎样的?请换一个叠

6、词来说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听,用心灵去感受。示例:轻轻柔柔c.同学们带着遐想朗读。(2)感悟山雨的色彩美。A.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里实写雨雾中的色彩,却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B.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流动”一词写出了山林的“绿”在雨中所独有的特点,富有动态感。连用两个“流进”,体现了两个层次,一是眼睛看到的绿,二是用心感受到的“绿”。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因为作者发自内心地喜爱这绿色,所以说“流进我的心胸”。C.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这句话突出了雨中的绿非同一般,给作者的印象也格外深,

7、从而使记忆变得鲜活,且具有灵性。六、学习“雨后”,感受韵律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的最后三个自然段,同桌交流感受。2汇报交流,自主朗读。教师适时点拨。七、通读全文,积累背诵1分小组轮读整篇课文,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味。2自由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八、布置作业课后搜集其他的写“雨”的词语、句段或诗文。学习语文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加强语言的积累,能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这节语文课上,我注重了引导学生对本文优美语句的赏析和积累。让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运用落到实处并引导学生反复读、多想象、多感悟。这并不需要逐字逐句斟酌含义,但要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力求通过品读、积累成诵等多种方式的阅读实践进行不同层次的读,完成全程的阅读。课文中有很多美的词语、句子,但是对于优美的意境,课堂中创设的还不够,有的学生好像并没真正感受到,一堂课下来,虽然读了,想了,但显得很空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