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同步导学案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4940920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同步导学案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同步导学案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同步导学案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同步导学案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同步导学案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同步导学案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同步导学案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极地地区 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等方面,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2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任务及展示自主学习法、导学法、读图分析法和小组讨论。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一、因纽特人的家1.位置、范围主要位于_以北,包括_大部分及其周边的_、_、_三洲部分地区2.自然环境:(1)气候:_(2)代表动物:_。 二、冰雪大陆1.位置和范围:主要位于_以南,包括_及其周边的海域。2.自然环境(1)气候、代表动物南极地区北极地区气候特点严寒、_、烈风终年冰封,但与南极地区

2、相比,气温较_、降水较_、风速远不及南极地区代表动物_(2)暖季与别称:南极地区的暖季是从每年的_月到次年_月;别称有“_”“_”“_”。三、极地科学考察与极地保护1.丰富的自然资源:(1)南极地区:地下丰富的_资源,地上大量的_资源,海域及沿岸的_,被誉为自然资源的“_”。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_、海洋、生物、_、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2)北极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如_、天然气、煤、_等已被发现并开采。2.科学考察:南极地区北极地区科考时间始于20世纪_年代始于20世纪_年代末我国科考站_、_、_三、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南极地区北极地区问

3、题过度捕杀_等极地动物,将破坏_,从而破坏其生态环境滥杀海豹、海狮、海象等动物;开采、加工_、_等导致环境污染;石油泄漏等极大地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1959年12月,签订了_,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该条约1991年制定了_【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列举实例,说说极地科学考察活动具有怎么样的科学价值?【达标检测】在距离地面20-50千米的高空存在着臭氧,臭氧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臭氧减少或出现臭氧空洞会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危害人体健康。结合右图完成12题。1据观测,地球上空臭氧空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 )A青藏高原上空 B北极附近上空C南极附近上空 D北美大陆上空2

4、造成臭氧空洞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异常变化B火山、地震频繁C煤炭、石油等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D冰箱、空调等制冷设备排放的氟利昂气体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3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B全年都有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C居住着黄色人种的因纽特人D企鹅和白熊都是该大洲特有的动物4下列气候资料图中,与南极洲相符合的是( )【拓展阅读】危险的南极杀人风与雪盲症【南极杀人风】在南极考察队员中流传一句:南极的冷不一定能冻死人,南极的风能杀人。风能杀人这话听起来似乎令人难以置信,有那么严重吗?你也许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可是那些领教过暴风厉害的人,无不谈风色变。南极沙侵世界的“风极

5、”,有人称南极是“暴风雪的故乡”。而寒冷的南极冰盖则是孕育暴风的产床,它像一台制造冷风的机器,每时每刻都用冰雪的躯体冷却空气,孕育风暴。由于南极大陆是中部隆起向四周倾斜的高原,一旦沉重的冷空气沿着南极高原光滑的表面向四周俯冲下来,顿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一场可怕的极地风暴便大施淫威了。这时,雪冰夹带着沙子从滑溜溜的冰坡铺天盖地滚来,简直像一道无形的瀑布,像一股飞奔而来的洪流,人在暴风中不过像迅猛流水中的一片叶子和一粒石子,休想站住脚。日本的一位考察队员就在暴风雪中被吹得卡在冰柱中失去了生命。那么南极的风究竟有多大呢?我们通常所说的12级台风,风速达到32.6米秒,已经是非常强大的风力,可南极的

6、狂风常常超过12级台风。在南极半岛、罗斯岛和南极大陆内部,风速常常达到55.6米秒以上,有时甚至达到83.3米秒!在南极的各国科学站,都经常遇到暴风袭击的情景。尤其是寒冷而黑暗的冬季,呼啸的狂风,将房屋摧毁,推倒通讯铁塔,卷走车辆,甚至将一座科学站变成一片废墟的事时有发生。因此,为了考察人员的安全,南极各国科学站都有严格规定,大风时绝对禁止外出,一切室外活动都是不能允许的。平时外出一定要两人结组同行,并给每人一个登山包,里面装高频电话、食品、鸭绒睡袋、海绵垫、铁铲等物品,以维持个人的生存。在各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周围,都建有大小不一的“避难所”。里边备有食品、饮料、燃料、通讯设备、小型发电机、取暖

7、炉、睡袋等日常生活必需品。在外考察的科学家一旦碰上突如其来的暴风雪,一时又赶不回站的,均可就近躲进避难所。避难所的门是不上锁的,也不分国籍,“南极人”可以进任何国家的避难所食宿,离去时只需留字致谢。为了保障考察人员不致迷失方向,科学站的主要建筑物之间的道路上,必须埋设标桩,拉上粗粗的绳子。遇上暴风雪时,队员们可以扶着绳索行走,以防被暴风雪刮走。所以南极考察队员把这些绳索叫做“南极救命绳”。【危险的雪盲症】在南极大陆有一种神奇的“白光”。这种白光曾使不少勇敢的探险家丧失生命。据有的文章透露,当人们看到这种强烈的白光时,眼睛就什么也看不见了。结果使疾驰着的滑雪者因失明而摔倒在雪面上,车辆或飞机的驾

8、驶员每每造成事故,甚至车覆机毁。1958年,在南极埃尔斯沃斯基地上空,一架直升飞机的驾驶员突然遇到这种白光,眼睛顿时失明,飞机失去控制,坠毁在雪原上。智利的南极探险家卡阿雷罗达尔,有一次外出工作,不慎没有戴墨镜而遇到白光。他感到有一个光的实体向他移动,先是玫瑰红的,接着变成肉色的。这时眼睛疼痛极了,仿佛有人往他眼里撒了一把石灰,接着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幸亏同伴找到了他,把他带回基地。过了三天视力才恢复过来。在高山冰川积雪地区活动的登山运动员和科学考察队员,稍不注意,忘记了戴墨镜,也时常被积雪的反光刺痛眼睛,甚至暂时失明。医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雪盲症”。雪盲是人眼的视网膜受到强光刺激后而临时失明的

9、一种疾病。一般休息数天后,视力会自己恢复。得过雪盲的人,不注意会再次得雪盲。再次雪盲症状会更严重,所以切不能马虎大意。多次雪盲逐渐使人视力衰弱,引起长期眼疾,严重时甚至永远失明。那么,雪盲症的罪魁祸首到底是谁呢?原来就是积雪对太阳光的很高的反射率。所谓反射率,是指任何物体表面反射阳光的能力。这种反射能力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比如说某物体的反射率是45,这意思是说,此物体表面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中,有45被反射了出去。雪的反射率极高,纯洁新雪面的反射率能高到95,换句话说,太阳辐射的95被雪面重新反射出去了。这时候的雪面,光亮程度几乎要接近太阳光了,肉眼的视网膜怎么能经受得住这样强光的刺激呢?在南极辽阔无垠的雪原上,有些地方的积雪表面,微微下洼,好像探照灯的凹面。在这样的地方,就有可能出现白光。出现白光的雪面,当然要比普通雪面所反射的阳光更集中更强烈了。在一般情况下,雪面并不象镜子那样直接把太阳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而是通过雪面的散射刺激眼睛的。人眼在较长时间受到这种散射光的刺激后,也会得雪盲症。因此,有时候即使是在阴天,不戴墨镜在积雪地上活动久了的人,眼睛也会暂时失明。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