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4940350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花雨》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桂花雨》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桂花雨》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桂花雨》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桂花雨》教学设计及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桂花雨》教学设计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花雨》教学设计及反思.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本课字里行间都带有作者自身特有的创作背景和强烈的个体情感,那份如丝雨般的思乡情怀对于没有远离故土的十岁孩子来说自然有难度,因此,设计将努力遵循语文教学的本质,贴近文本语言文字,并高度尊重儿童自身体验,依据其身心特点、学习能力而设计教学。教学前,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本能,提供助学题,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序列的“先学”。及时有效的鼓励性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促使他们更为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则要围绕重难点放手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品读中去想象,去感悟,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勾连生活体验与课外阅读,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中感悟文字背后所蕴含

2、着的美好画面与丰富情感时,给予及时评价,让学生在步步深入中由“乐”而生“情”。同时揣摩作者写作手法,在以文本语言锤炼表达中达到发展儿童语言和心灵文化。二、设计理念在教学中实施煽情、愉悦的评价,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教师的角色作用是组织与引导,教学预设是课堂生成的潜隐支撑和基础。充分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言语实践活动,重视析文品句,入境悟情,融合课内外知识,在小组合作交流与互助中引导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阅读表现方式展示阅读成效,从而整体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三、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义并加以积累。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3、、理解课文内容,对比读思中品味母亲分享桂花带给全村人的香甜生活,从而自然悟得母亲说的话的含义,体会母亲和“我”的思乡情感以及“我”对童年生活乐趣的深深眷恋,了解本文“借物抒情”的写法。四、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2、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金秋十月,桂子飘香,桂花走进了无数大诗人的诗篇,也走进了台湾著名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桂花雨学生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1、(学生看书上的插图)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说桂花的外表是

4、怎样的?2、可就是这并不起眼的桂花却让琦君最为喜欢,那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一到四自然段,想一想。用几个字眼就来概括。3、学生交流,师小结:板书:香 乐三、花香四溢1、细细读读全文,找找作者描写桂花香的句子,然后说说自己的体会。2、组织交流:(1)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抓住词语“迷人”,联系生活实际,感受花香。)(2)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体会“浸”妈妈洗衣服的时候把衣服浸在水里,这里是什么浸在什么里?,一个“浸”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师小结:一个简单的字眼都被琦君如此巧妙的运用,(3)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

5、在桂花香中。设疑:桂花是在金秋飘香的,但为什么在这个村庄里全年都有呢?A、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然后说一说B、师小结:那浓浓的桂花茶沁人心脾,那甜甜的桂花糕让人唇齿流芳,这桂花香久久不散,这桂花香了四季,香了人们的生活。C、让我们一起吟诵: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四、乐在其中过度:在竞收桂子期间谁最快乐?1、自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感受一下2、体会第一句。抓住“缠”作者说摇桂花对她来说是件大事,于是,他总是“缠着”母亲去问。从“缠”子,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情?想象他当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然后和小伙伴们演一演。3、学习摇桂花的乐。过渡:终于盼到摇桂花那激动人心的时刻了。(1)终于可以摇桂花

6、了,这下我可乐了,乐在哪呢?好好读读这段话,你从哪儿体会到了作者的快乐?(特别起劲:帮着铺、帮着抱、使劲摇;高兴地喊起来了)相机指导朗读:读出摇桂花的乐。师配乐讲述: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桂花纷纷落下,此刻的你就站在这棵桂花树下,这缤纷的桂花雨飘落在你的头上、你的脖子上、你的身上、就像沐浴着细细的春雨,你就情不自禁地大声喊起来-这桂花雨一定淋着你了吧,读好这一句(2)整体读这一段:作者通过动作、语言的描写,使我们身临其境,与作者一同感受着摇花的无穷乐趣。让我们读好这些动作、语言,读出自己的快乐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3)多美,多有趣的桂花雨啊,老师仿看到了那点点桂花雨如同调皮、可爱的孩子扑入我

7、的怀抱,亲吻我的脸。多快乐呀。一起吟诵: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四、思乡情浓1、过渡:多少年过去了,琦君离开了故土到了外地,从此一家人其乐融融摇桂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以后琦君从外地回家总要捧一大带子桂花给母亲,可母亲却常说:出示句子“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2、读一读这句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同是桂花,难道真是家乡的金桂比外地的桂花香吗?你知道母亲为什么这么说吗?(母亲爱自己的家乡,所以特别爱家乡的桂花。)4、师适时小结并板书:这浓浓的思乡情哟,时时刻刻在我与母亲的心头萦绕,读:(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板书:思乡情5、是呀,再甜

8、不如家乡水,再香不如家乡桂,再浓不如家乡情,让我们一起吟诵:父亲的诗五、阅读引航1、吟诵思乡的古诗,如李白、王维2、推荐乡愁,师配乐朗教学反思教学中先领着学生由认识桂花,闻花香,再感悟“摇花乐”,然后体会“思乡情”,最后让学生谈自己的童年。在教学中我着重注意如下几个环节:1、观察桂花树,感受桂花迷人的香。我让学生把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一一找出,然后通过品读,尤其是抓住体现“香”的词句的反复品味,组织教学。比如“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一个“浸”字,它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时香,泡茶做饼

9、也同样香气弥漫。2、享受摇花乐,体会童年的乐趣。“摇桂花”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妈妈”文中的一个“缠”字把一个爱花的小女孩形象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出来。我在教学时让学生体会“缠”的意思,学着缠缠“我这位妈妈”。通过角色表演体会作者小时候想摇花的急切心情。另外通过找找摇桂花的一系列动词,以不同的形式表演摇桂花想象桂花摇落后我们一家的的不同表现品读出摇桂花的快乐。3、品味语言,理解思乡情课文的难点是通过母亲的一句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写出了自己与母亲一样的思乡情。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是桂花,难道真是家乡的金桂比外地的桂花香吗?你知道母亲为什么这么说吗?学生都能体悟母亲对家乡的爱,对家乡的眷恋,那份浓浓的思乡情。因为母亲的怀旧,每年母亲都与大家一起守候着桂花,收获着桂花,分享花香,品味着快乐。在母亲心中,家乡的桂花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母亲是用心在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