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班主任的十则故事.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4939475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给班主任的十则故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送给班主任的十则故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送给班主任的十则故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送给班主任的十则故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送给班主任的十则故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送给班主任的十则故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给班主任的十则故事.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送给班主任的十则寓言故事一、班主任工作就和交朋友的道理一样先看 一个故事:一只乌鸦打算飞往南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一起停在树上休息。 鸽子问乌鸦:“你这么辛苦,为什么要离开这里呢?要飞到什么地方去呢?”乌鸦叹了口气,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里的居民都不喜欢我的叫声,他们看到我就撵我,有些人还用石子打我,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 。”鸽子好心地说:“别白费力气了 。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儿都会不受欢迎的 。”许多人总喜欢责怪别人,怪环境不好,怪别人不喜欢他不欢迎他,但他总不反省自己的为人举止,是否值得他人尊重及欢迎 。假如 一个人不经常反省自己,只会责怪别人和环境,他就会和这只

2、乌鸦一样,到处惹人讨厌 。由此看来,不被人讨厌是结交朋友的最好办法 。做班主任也一样,只要学生不讨厌的班主任就是好的班主任 。做个好的班主任并不难 。可为什么很多班主任感觉难呢?主要是评价标准的问题,我们的班主任工作是否成功,我只看一点:当遇见学生时,学生是否会微笑着向你走来 。二、做个无忧的班主任有这样 一个故事:一天,见一老农赶着驴子,驴欲啃路边的小麦,农夫喊:“尽想好事 。”随手轻轻地给了驴一鞭 。驴慢悠悠继续前行 。见此情景,心羡老农他太 幸福了 。“尽想好事”,好事成真当然是 幸福的 。要是我们的学生都听话,按照我们的“吆喝”前行多好 。“尽想好事”这话不太好听,不管怎样,有点好事想

3、总比没有的好 。我们心中有梦才会有前行的目标,才会有前行的动力 。那就做个梦吧:做个无忧班主任 。三、班主任不做雕刻家,做个欣赏家过去同一座山上,有两块相同的石头,三年后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一块石头成为雕塑,受到很多人的敬仰和膜拜;一块石头却成为路边石,被人搬来搬去,还经常受到践踏、污损 。路边石极不平衡地说道:“老兄呀,三年前,我们曾经同为一座山上的石头,今天却发生了这么大的差距,我的心理特别痛苦 。”雕塑石头答道:“老弟,你还记得吗?三年前,曾经来了 一个雕塑家,你不愿意改变,更害怕割在身上一刀刀的痛,你告诉它只要把你简单雕刻一下就可以了 。而我那时想象未来的模样,乐于改变,也不惧怕割在

4、身上一刀刀的痛 。于是,雕刻家在你身上只是简单地处理了一下,在我身上呢?锤子砸,钢锯锯,刻刀刻,纱布磨我经受的改变是你的数倍,我忍受过的痛苦比你多得多,这才产生了今天的不同啊!”路边石听了这一席话,既惭愧,又后悔 。看完这个故事,千万不要认为我们想成为学生的“雕刻家”,对学生又是“锤子砸,钢锯锯,刻刀刻,纱布磨” 。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一件值得欣赏的“艺术品 。”学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的选择,我们无法改变他们,只有学生自己能改变自己 。我们要作的事是放大他们美好的一面,积极上进的一面 。当他们受到污染时,为他们除去污汁 。鼓励他们积极地面对人生,对自己负责,做自己命运的雕刻家

5、 。知缘斋主人 。四、追寻学生 幸福的象征和感觉一位国王总觉得自己不 幸福,就派人四处去找 一个感觉 幸福的人,然后将他的衬衫带回来 。寻找 幸福的人碰到人就问:“你 幸福吗?”回答总是说:不 幸福,我没有钱;不 幸福,我没亲人;不 幸福,我得不到爱情就在他们不再抱任何希望时,从对面被阳光照着的山岗上,传来悠扬的歌声,歌声中充满了快乐 。他们随着歌声找到了那个“ 幸福人”,只见他躺在山坡上,沐浴在金色的暖阳下 。“你感到 幸福吗?”“是的,我感到很 幸福 。”“你的所有愿望都能实现?你从不为明天发愁吗?”“是的 。你看,阳光温暖极了,风儿和煦极了,我肚子又不饿,口又不渴,天是这么蓝,地是这么阔

6、,我躺在这里,除了你们,没有人来打搅我,我有什么不 幸福的呢?”“你真是个 幸福的人 。请将你的衬衫送给我们的国王,国王会重赏你的 。”“衬衫是什么东西?我从来没见过 。”每个人都在追寻 幸福,每个人对 幸福的诠释各有不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幸福是一种象征,是一种自我感觉,关键是如何把握这种象征和感觉 。同样的道理,班主任的育人目标就应该去追寻学生 幸福的象征,追寻学生 幸福的感觉 。这种象征、感觉是什么?这难以用一两句话说清楚 。但我们知道学生 幸福的象征,学生 幸福的感觉都写在学生的脸上 。这需要班主任的万能定律:“呵护那一点点光”解读 。班主任育人目标就是学生 幸福的象征,学生 幸福的

7、感觉 。五、适合自己的 教育就是最好的 教育有一则井蛙归井的寓言故事:井里的青蛙向往大海,请求大鳖带它去看海 。大鳖平生第一回当向导,非常高兴,便欣然同意 。一鳖一蛙离开了井,慢慢前行,来到海边 。青蛙见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惊叹不已 。它“呱呱”大叫,急不可待地扎进大海的怀抱,却被 一个浪头打回沙滩,措手不及喝了几口咸水,还被摔得晕头转向 。大鳖见状,就叫青蛙趴在自己的背上,带着它游海 。一蛙一鳖漂浮在海面上,乐趣无穷,青蛙也逐渐适应了海水,能自己游一会儿了 。就这样,它俩玩得很开心 。过了一阵子,青蛙有些渴了,但喝不了又苦又咸的海水 。它也有些饿了,却怎么也找不到一只它可以吃的虫子 。青蛙想了

8、想,对大鳖说:“大海的确很好,但以我的身体条件,不能适应海里的生活 。最要命的是,这里没有我能吃的食物 。看来,我还是要回到我的井里去,那里才是我的乐土 。”于是,青蛙向大鳖告别,回到了自己的井中,过着平安快乐的生活 。原来如此,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 教育就是最好的 教育 。马尔比?D?马布科克说:“最常见同时也是代价最高昂的 一个错误,是认为成功有赖于某种天才、某种魔力、某些我们不具备的东西 。”其实,成功的要素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成功的 教育方法是不容易学不到的,假如容易学得到的话,我想领导们就会不惜一切代价让我们出去学习,专攻“点金之术”,那 教育就简单了 。故事给我们

9、很好的启示,适合自己的 教育就是好的 教育,不必太在意与名家的不同 。可能你会说:“井底之蛙,见识少,才会这样说 。”或许你说得也没错,我们生活的世界真的是很有趣,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善与恶”、“积极与消极”等等,就看你看到那一面 。我看还是努力把别人的 教育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不断提高自身的 教育能力,使自己的 教育行为具有鲜明的个性 。适合自己的 教育就是最好的 教育 。六、以积极的态度面对 教育难题拿破仑?希尔曾讲过这样 一个故事,对我们每个人都极有启发 。塞尔玛陪伴丈夫驻扎在 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里 。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她 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天气热得受不了在仙人掌的阴影

10、下也有华氏125度 。她没有人可谈天身边只有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而他们不会说英语 。她非常难过,于是就写信给父母,说要丢开一切回家去 。她父亲的回信只有两行,这两行信却永远留在她心中,完全改变了她的生活: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出去 。 一个看到泥土, 一个却看到了星星 。塞尔玛一再读这封信,觉得非常惭愧 。她决定要在沙漠中找到星星 。塞尔马开始和当地人交朋友,他们的反应使她非常惊奇,她对他们的纺织、陶器表示兴趣,他们就把最喜欢但舍不得卖给观光客人的纺织品和陶器送给了她 。塞尔玛研究那些引人入迷的仙人掌和各种沙漠植物、物态,又学习了有关土拨鼠的知识 。她观看沙漠日落,还寻找海螺壳,这些海螺壳是几万

11、年前的,这沙漠还是海洋时留下来的原来难以忍受的环境变成了令人兴奋、留连忘返的奇景 。是什么使这位女士内心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呢?沙漠没有改变,印第安人也没有改变,但是这位女士的念头改变了,心态改变了 。一念之差,使她把原先认为恶劣的情况变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 。她为发现新世界而兴奋不已,并为些写了一本书,以快乐的城堡为书名出版了 。同 一个学校,班主任的知识水平应该说没有明显的差异,差异很小 。但这种很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了 教育效果的很大差异 。积极的 教育心态容易使 教育成功,消极的 教育心态必导致 教育失败 。在这方面应该说,我们有切实的体会.七、 教育行为开始之前一定要换位思考有一位作母

12、亲的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 。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 。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真是一位细心的母亲 。知缘斋主人“蹲下身来看看孩子的世界”,与学生换位,反思我们的 教育,真的有点可怕 。学生犯了错事时,经常采取一些责问、训斥、罚站等做法 。这样的做法学生根本不会有安全感,设想一下没有安全感的 教育怎么会有效呢?难怪很多老师在 教育学生之

13、后,没有期待到想象的效果时,也多半觉得委屈,“好心没好报” 。其实,这样的大动肝火,不如宽容、谅解和体贴入微的感情上的感化 。 教育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 。以关爱学生的态度 教育学生,这样的 教育有安全感,有安全感的 教育才会有效,学生才会有自信,才会有追求,才会有奋斗的行动 。老师给予学生一分关爱,然起学生一分自信 。切记, 教育行为开始之前一定要换位思考 。八、班主任完美定律有三个这样的孩子: 一个孩子岁才会说话,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 。”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 。 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中,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

14、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 。他叔叔绝望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这个答案不会让你感到意外吗?我们做过类似的傻事吗?曾被我“预言”不成器的学生中,虽没有像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似的著名人物,但也不乏活得滋润、 幸福的,事业小有成绩的 。我真的担心那些被我“预言”不成器的学生,现在是否真的就不成器了?其实,每个学生都心存着 一个梦想,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天堂,我们不能发现它,那是我们还缺少一双智慧的眼睛 。面对学生应该怎样做呀

15、?再看看下面的故事,我想会有答案 。有个孩子对 一个问题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他的同桌想考第一一下子就考了第一 。而自己想考第一却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回家后他问道:“妈妈,我是不是比别人笨?我觉得我和他一样听老师的话,一样认真的做作业,可是,为什么我总比他落后?”妈妈听了儿子的话,感觉儿子开始有自尊心了,而这种自尊心正在被学校的排名伤害着 。她望着儿子,没有回答,因为她不知道怎样回答 。又一次考试后,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桌还是第一名 。回家后,儿子又问了同样的问题 。她真想说,人的智力确实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脑子就是比一般人的灵 。然而这样的回答,难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吗?她庆幸自己没有说出口 。应该怎样回答儿子的问题呢?有几次,她真想重复那几句被上万个父母重复了上万次的话-你太贪玩了、你在学习上还不够勤奋、和别人比起来还不够努力以此来搪塞儿子 。然而,像她儿子这样脑袋不够聪明,在班上成绩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时活得还够辛苦吗?所以,她没有那么做,她想为儿子的问题找到 一个完美的答案 。儿子小学毕业了,虽然他比过去更加刻苦,但依然没赶上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