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8.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4938444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8.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8.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学习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静谧、精神大振、枉费心机、浩如烟海、飞渡重洋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3、学习读文后能将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教学重、难点】在读文中感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重要意义。【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读题设疑板书课题,读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去阅读课文。二、自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自学反馈。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帮助解决。3、指名分节朗读。4、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

2、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5、找出课文的相关段落,再次朗读。三、观察、读文,相互印证1、分组观察世界地图或地球仪,找到南美洲巴西的陆地和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看看是否像魏格纳说的那样。再看看其他陆地与海岸线是否相似。2、熟读第五自然段“崭新的奇想”。说说这个奇想与我们刚才观察所得是否相同。研读证据,探究过程 过渡: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 研读第七自然段,对魏格纳的推理过程进行梳理。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归纳: 中龙是一种爬行动物,它既见于巴西,又见于非洲。爬行动物是不可能飞渡重洋的,由此证明:当时中龙是生活

3、在同一块大陆上。四、熟读课文,交流感受1、学生再次默读全文。2、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你从这件事中感受到什么? 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说一说。五、布置作业1、黄冈第8课2、同步阅读【板书设计】 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无意发现 产生奇想 寻找证据 引起震动【教后反思】 学生在交流读书感受时,我参与其中,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围绕“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这一问题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让学生体会到: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在学生情感升华、意犹未尽之时,可以鼓励学生继续查阅有关大陆漂移学说的其他资料,以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和愿望。 语文园地二【学

4、习目标】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的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课前准备】1、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2、准备“爬山虎”图片。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读读写写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a自由读记,读中正音。b、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a,住宅 住址 隐蔽 隐藏

5、b洞穴 倾斜 平坦 宽敞c、均匀 重叠 空隙 痕迹d引人注意 毫不可惜 随遇而安二、读读记记1、读中正音。a,指名读词,随时正音。b按顺序齐读。c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2、解疑说话。a、 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b、 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三、我的发现1、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2、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3、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4、读“小林”“小东”的话。四、成语故事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

6、容,懂得成语含义。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a、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b文中第二自然段及第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4、说故事。五、日积月累1、是呀,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 (在原有歌曲中选择合适的曲调)2、读句正音。3、仔细读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这一切无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4、熟读成诵,吟唱成诵。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1、我们的生活千姿百态,我们的世界丰富多彩。

7、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看了这儿的三幅图画,大家都会发觉“细心观察”的感觉真的不错。2、独立看图,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还可告诉同学你是怎样发现的?3、再次观察其他的几幅图,也许还有奥妙没被发现呢。4、全班交流评议,谁发现的最多、最有趣,谁讲解得最清楚、最精彩,将获得“独具慧眼”奖。a、可以讲讲你最得意的一个发现。b可以讲讲经过同桌提醒后,自己的第二次发现结果及心情。c、可以讲讲你和同桌就某一幅图的争论过程。 d还可以讲讲第一次看图和第二次看图的不同发现和感受。 5、这三幅图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以外,还带给你什么呢?6、评议“独具慧眼”奖得主人选。

8、7、拓展:这幅图构思奇妙,用好你的慧眼也许会得到丰收的喜悦。仔细看图,清楚的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朋友。 第三课时 习作指导1、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下几点人手:a、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b有什么新的发现?c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每个人根据这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一个题目。a、学生说题目,师整理。b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若把它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得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a,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b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观察日记。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地进行修改加工。作为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c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5、学生起草,教师巡视。6、学生就某一片断交流,共同评议。7、修改或互批,着重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第四课时 作文讲评1、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可选以下几类典型,作为学生评议内容及方向。a、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对比。b同一内容描写,粗略与细致的对比。c、优秀习作的赏析。2、根据评议自我修改文稿。3、誊写习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