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谈诗歌鉴赏中的有效答题.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4936799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谈诗歌鉴赏中的有效答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谈诗歌鉴赏中的有效答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谈诗歌鉴赏中的有效答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谈诗歌鉴赏中的有效答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谈诗歌鉴赏中的有效答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谈诗歌鉴赏中的有效答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诗歌鉴赏中的有效答题诗歌鉴赏题,答题时,考生往往是写了很多,而得分却很低。这是为什么呢?且来看一道题:读李白的子夜吴歌,试分析两首诗是如何表达思妇之情的?子夜吴歌 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 冬歌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综观考生的答案,典型的大致上有这么几类情况:【第一类】秋歌通过夜间的捣衣声,通过秋风吹表达思妇之情,以动衬静;冬歌通过一件征袍引发了思妇之情,运用想象。【评析】这类考生思路混乱,将诗歌鉴赏中的的“表现手法”与“抒情方式”混淆了起来。语文基础知识手册中将“表现手法”与“抒情

2、方式”同归入艺术手法。其中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以视为表现手法。如渲染、烘托、白描、铺垫、照应、心理刻画、蒙太奇、象征、用典、联想、想象、托物起兴、以动写静、以小见大、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寓庄于谐、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明贬实褒、明褒实贬等手法。而抒情方式则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具体情况如下:(1)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如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直接抒发了对粮食来之不易,应惜之的思想感情。(2)间接抒情。它包括借景(或

3、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或物)和寓情于事。借景抒情也可叫托物言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写景,描绘了山河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在我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常把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作为借以抒情的对象。寓情于景(或物)。如柳永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寓情于事,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全诗貌似叙事,可实则抒发了作者急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第二类】秋歌通过间接地写万人捣衣的声音

4、、秋风来表达思妇之情,而冬歌通过直接地写思妇为临行前的丈夫缝征袍来写思妇之情。【评析】这类考生解题的思路倒是正确,把握住了从直接、间接角度来谈抒情方式。可惜分析错误。“秋歌通过间接地写万人捣衣的声音、秋风来表达思妇之情”表述不当。不是间接地写“万人捣衣的声音、秋风”,是直接地写“万人捣衣的声音、秋风”,间接地抒情。另外,“冬歌通过直接地写思妇为临行前的丈夫缝征袍来写思妇之情”表述上也不当。“直接地写思妇为临行前的丈夫缝征袍”,“直接”一词用错了地方,它不是问叙事,是问抒情方式“直接”还是“间接”。所以“直接”、“间接”应该用在对抒情方式的判定上。当然考生在表述上还有硬伤,“为临行前的丈夫缝征袍

5、”中“临行前的”与原诗有很大的偏差。丈夫早就去了,现在“缝征袍”是给他寄过去。【第三类】两首都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第一首秋歌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方式来表达的;第二首冬歌用了寓情于事的方式来表达的。【评析】这一类考生答题思路正确,分析也基本正确,但也得不到全分。其弊端在于空洞,泛泛而谈,没有结合诗歌的内容来具体地谈。【第四类】秋歌寓情于景。“长安一片月”是景语,但又能引起思妇的情思;“万户捣衣声”的特定的氛围,极易促发思妇之情,吹不尽的“秋风”更能撩起思妇的愁绪。“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直接表达了思妇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冬歌寓情于事,通过写赶在“明朝驿使发”之前“一夜絮征袍”以寄远道的情事,来表达女子思念征夫的感情。【评析】这一类考生答题思路清晰,分析正确,而且能联系诗歌的内容来具体地谈。这样答才是有效答题,可以得满分。答题就像打靶。打靶不在于打了多少枪,关键在于是否打中了靶心。答题不在于写了多少字,关键在于是否切中了采分点。有效答题对于考生尤为重要。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