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经典题目50.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4932464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经典题目5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经典题目5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经典题目5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经典题目5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经典题目5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经典题目5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经典题目50.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经典题目50一、阅读理解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陆游 陆游是宋朝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教育,立下了报国之志。 他30岁那年,参加了礼部举行的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但遭至了大奸臣秦桧的打击,被除掉了姓名。然而,这一打击并没有使陆游灰心。回家以后,他仍然刻苦地攻读兵书,认真练武,准备为国建功立业。 陆游34岁时当上了一个县官的属员。后来,他凭着才能又担任了一个较大的官职。可没过多久,他又一次因为坚决主张北伐,到了投降派的排挤,被罢免回乡。公元1170年,45岁的陆游投奔于积极抗金的王炎旗下,真正过上了军旅生活在军旅生活中,他竭尽全力为收复

2、朝廷北方的失地而努力,多次亲临前线去视察由于感受到了广大人民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所以他写下了不少爱国诗篇后来,因南宋皇帝屈膝投降,陆游的愿望又一次破灭了。 公元1210年,陆游已经是85岁的老人了,但他仍然念念不忘北伐,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有一天,他的身体十分虚弱,躺在床上动也不能动,眼神失去了光彩,嘴里不停地喘着粗气。但是,当他看到乡亲们和他的儿子来到他眼前时,他忽然振作起来,睁大了眼睛,吃力地抬起头,要儿子把纸和笔拿来。 当他的儿子把纸和笔捧到他面前时,他用力支撑着,写下了示儿这首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写完之后,他慢慢闭上眼睛,与世

3、长辞了。 陆游虽然逝世了,但他的爱国诗篇却永远被广大人民所传诵,直到今天还激励着千万人的斗志。(1)文章是围绕着哪句话写的?请你在文章中找出来。 (2)围绕主题内容,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3)如果在文章题目中的横线上填一个词,你认为应该填什么?为什么? (4)你还读过陆游的其他爱国诗吗?请抄写积累一至两首。 【答案】 (1)陆游是宋朝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2)刻苦读兵书,练武;主张伐北,从军;临死也不忘收复国土,写下示儿一诗(3)爱国诗人(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者:陆游 (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解析】【分析】(1)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

4、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开头。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4)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 故答案为:(1)陆游是宋朝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 (2) 刻苦读兵书,练武;主张伐北,从军;临死也不忘收复国土,写下示儿一诗 (3)爱国诗人 (4)十一

5、月四日风雨大作 作者:陆游 (宋)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点评】(1)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4)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感恩的习惯 小侄儿在乡下读书,三年级要学英语,便利用暑假提前随我入城。学习之余,他每天总要画张画给我或大或小的白纸,用铅笔勾出一花一草或一小人,写上一行不算整齐的铅笔字,有时是:“姑姑,谢谢你!”有时是:“姑姑,你辛苦了!” 我问小侄儿:“干吗送我礼物

6、?”不善言谈的侄儿红了脸,轻声说:“老师教的。老师让每个小朋友都要学会感恩。任何时候受到帮助,都不能忘了说谢谢。”我说:“姑姑是家里人,还用客气吗?”小侄儿说:“家里人,更不能心安理得。” 小侄儿的话让我感动了好长时间。我不知道是怎样的老师,能让孩子养成如此好的习惯。侄儿的行为,竟在( )中改变了我。 第一次,在我过生日时,我为母亲买了件羊绒衫,花掉三个月稿费。母亲摸了又摸,不相信地问我:“这么薄的东西,能比羊毛衫暖和?”冬天过了一大半,母亲也未曾舍得穿,倒是拿出来看过多次,每次都仿佛看自己熟睡的孩子,有一点折痕,都抹了又抹。她幸福地眯着眼睛,骂我浪费。这一切都深印在我的脑海中。我为母亲创造了

7、快乐,也分享着母亲的快乐。 第一次,在父亲节,我握着父亲的手祝他节日快乐。父亲不善言辞,以前一个月和我说的话,加起来没有母亲和我一天说的话多。我曾羡慕人家的女儿勾着父亲脖子撒娇,为自己有父亲没父爱而伤心。现在想来,没有父亲( )用辛苦的劳动铺平我的大学之路,我又怎能有今天?不知是不是因为我成人后,第一次牵了父亲的手,他和我的话竟多了起来。这让我悟得:原来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也需要表达。 感恩之习,不仅给我创造了生机,亦给我的女儿带来了希望。( )中,7岁的女儿亦学会了感恩。有一次,她英语考了100分,她说成绩的取得,是老师和她一起努力的结果,于是自己动手制作了谢师卡送给老师。后来的课堂上,老师提

8、问她的次数,竟因此增多了。她也终于不再害羞,敢于举手发言了。(1)把下列词语的序号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A潜移默化 B耳濡目染 C起早贪黑(2)短文画横线句子的意思是_。 (3)侄儿的行为对“我”的影响具体表现在:_;_。 (4)对“感恩之习,不仅给我创造了生机,亦给我的女儿带来了希望”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侄儿的感恩之习,改变了“我”,让我懂得表达对父母的感恩B.侄儿的感恩之习,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希望C.女儿学会了感恩,这给她的学习带来了帮助(5)写出文中描写母亲因“我”的感恩而感到快乐的句子。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最想对谁表达出你的感恩之情?请在下面写一写。 (7)请你以

9、“感恩”为内容,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答案】 (1)A;C;B(2)不可以把家里人的帮助当成是理所当然,要学会感恩(3)“我”过生日时,“我”为母亲买了件羊绒衫。;父亲节,“我”握着父亲的手祝他节日快乐。(4)B(5)她幸福地眯着眼睛,骂我浪费。(6)我想对当年的启蒙老师表达感恩之情。方老师,是您当年的言传身教,在我的心中播下勤学的种子。(7)心怀感恩,温暖你我。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

10、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3)、(5)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理解句意,比较判断正误。 (6)要用概括的语言表达出你的感恩之情,语句通顺即可。 (7)此类试题常常给定一个主题,让考生根据这一主题拟写公益用语,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公益用语的特点,主题突出,字数简洁,活用修辞,语言要温馨委婉。 故答案为:(1)A;C;B (2)不可以把家里人的帮助当成是理所当然,要学会感恩 (3)“我”过生日时,“我”为母亲买了件羊绒衫。父亲节,“我”握着父亲

11、的手祝他节日快乐。 (4)B (5)她幸福地眯着眼睛,骂我浪费。 (6)我想对当年的启蒙老师表达感恩之情。方老师,是您当年的言传身教,在我的心中播下勤学的种子。 (7)心怀感恩,温暖你我。 【点评】(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3)、(5)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的能力。 (6)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7)设计公益用语语言要简练,紧扣宣传主题。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

12、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敦。距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那个妇女牵着一条毛色纯正且闪闪发亮的小狗急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女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就会做生意!”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多尔先生的眼睛也流露出鄙夷的神色。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

13、大财的呢。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 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看到这个瘦骨嶙峋的小乞丐,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这个孩子的父母太狠心了,无论如何应该送他上学。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到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都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树上的鸣蝉不停地鸣叫,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他有几次在这里

14、买过礼物送给朋友。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居然是刚才的小乞丐。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 “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啦地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

15、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 这个小男孩还蛮有情趣的,这是多尔先生没有想到的。 火车终于驶出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地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1)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谁?他所做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2)文中部分语句描写得十分生动,请找出一个比喻句抄写下来,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3)小乞丐从卖花姑娘手中“虔诚地接过下面有纸牌的花”,在风雨中“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前行,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这表现了小乞丐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文章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