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4929161 上传时间:2023-12-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例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例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例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例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例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摘要:兴趣是指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从认知元认知。但兴趣不是先天固有的,而在于后天的培养。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兴趣又是学习数学的最佳营养品和催化剂。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历经观察、实验、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尝试成功等途径来培养好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更好地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兴趣 培养 唤醒 激发

2、 提升 巩固 一、 创设情境,唤醒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恰当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能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在字母能表示什么的教学中,笔者创设这样的情境: 大家一起拍手念儿歌: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1声扑通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2声扑通跳下水;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3声扑通跳下水; 4只青蛙4张嘴,8只眼睛16条腿,4声扑

3、通跳下水;开始两句学生念得挺整齐的,后面的就不是那么整齐了。在学生参差不齐的儿歌声中老师开始提出问题。 师:这首歌唱得完吗? 生:唱不完。 师:唱到后来比较累了,能否用一句歌词把它全部唱完?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思考) 生:能。“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n声扑通跳下水。” 师: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字母能表示什么,好吗? 这样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二、 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科学家们认为:“问题”是引起人们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的“发动机”。而数学家则认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适当的提问,能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潜伏状态转变为活跃状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创设疑问的时机,有意地设置疑问,以刺激思维,丰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的教学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问: 无盖长方体展开后是什么样?(边讲边慢慢演示); 如果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制成一个无盖长方体,你觉得应该怎样剪?怎样折?(与同伴进行交流); 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与折成的无盖长方体的高有什么关系? 制成的无盖长方体的体积应当怎样去表达? 随着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的增大,所

5、折的无盖长方体的容积怎样变化? 通过这样层层设疑,学生的心理也随之紧张起来,求知欲也高涨起来。当学生处于这种未知其意,口欲言而又不能达其辞的状态时,就造成了“愤”“悱”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三、 探索交流,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的实践、体验、探究与交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历经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

6、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能追上小明吗的教学中,学习了两道基本行程问题后,给出一道开放性问题: 七(3)班某学生在做作业时不慎将墨水瓶打翻,使一道作业题只能看到如下字样: “甲、乙两地距离40千米,摩托车的速度为45千米/小时,运货车的速度为35千米/小时 。”(涂黑部分表示被墨水覆盖的若干文字)请将这道题补充完整,并列方程解答。 题目刚一出来学生们就议论纷纷,有的疑惑不解,有的则迫不及待地要展现自己。 学生甲:“两车

7、同时相向而行,几小时后相遇?”若设x小时后相遇,可得方程 ;学生乙:“两车同时同向而行,摩托车在后,经过几小时追上货车?”若:设经过x小时后摩托车追上货车,可得方程 ; 学生丙:“若货车先出发20分钟,摩托车在后面追多长时间能追上货车?”若设摩托车x小时候追上货车,可得方程 .甲乙的答案大家很快就认可了,但丙刚说完方程,马上就有一个学生喊道:“不对,不对。没说清货车的方向,如果货车开始时就向摩托车开,这就成了相遇问题。这个条件应该为货车背对摩托车方向先开出20分钟,这样问题才严密。”他的意见马上得到了一致赞同。教师也立刻做出评价“他的意见非常好,我们学习数学就是要有一个严谨的态度,考虑问题要全

8、面。” 紧接着学生丁提出“两车同时开出,经过多少小时后两车相距10千米?” 学生戊:“这题没法做,条件不全,不知道这10千米是两车相遇前的距离还是相遇后又离开的距离。” 学生己抢着说:“这道题没说两车是同向行使还是相向行使,不能判断是相遇问题还是追及问题。” 学生们纷纷点头称是。 教师:“同学们说得太对了。那么怎么改进条件,让它更完善呢?”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加工”,有的添加了方向,有的说明了两车是否相遇过 时间在学生们激烈的辨论中过去,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解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关键是从速度、时间、路程这三个角度去挖掘,明确行使方向及是否同时出发的关键要素,分析快慢两者的行

9、程及距离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 四、 尝试成功 ,巩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后会带来无比快乐和自豪的感觉,产生成就感,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驱使他们向着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迈进,形成稳定的持续的兴趣。所以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和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按问题的梯度都能够“跳一跳,够得着”,进而巩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探索规律:(1)计算并观察下列每组算式: 55=46=1212=1113= 88=79=(2)已知 2525=625,那么2426= ; (3)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4)从以上的过

10、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用语言叙述这个规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规律吗? (5)你能证明自己所得到的规律吗? 实践表明: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尝试成功,让学生知道数学就象一个大花园,里面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多姿多彩的,让学生知道各行各业中的广泛应用和重要作用,可以巩固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保持下去。从而获得成功。 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数学老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只有这样,学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有效提高,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成尚荣.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江苏教育研究J,2000。3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 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