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4928733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鞅变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商鞅变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商鞅变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商鞅变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商鞅变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鞅变法》.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资中县骝马镇中心学校学员姓名:李彬课题名称商鞅变法科 目初中历史年级七年级教学时间2011年10月学习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历史,对历史为学科有新鲜感,在教学过程中以故事为线索力求强化新鲜感,并激发起学习兴趣,要求对教学内容有了解:对变法的原因及内容及效果明确,明白落后要挨打、变法可图强的道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商鞅变法的必然性,知道商鞅变法的措施和内容。学习全面思考问题,加深对改革活动的认识。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商鞅变法的背景、措施、结果的学习,提高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前准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了解商鞅变法的过程和意义,使学生认

2、识到任何观念、制度、政策都要随时代的发展而改革,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通过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变法遭遇阻力的学习,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并适时对学生进行不畏困难、追求真理、进取创新等良好品格的教育。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变法的内容及评价;难点:变法内容的含义及作用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1、导入新课:我们在前面学习战国七雄一节,了解了战国有两个特点,一是“乱”、二是“变”。如果战争是“乱”的主要表现的话,那么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则主要体现了“变”的特点。今天我们就学习商鞅变法一节。教学活动2、商鞅变法的原因:在战国前期,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和社会的进步。秦国在七

3、个大国中相对弱小,被东方六国看不起,正所谓“落后就要挨打”,所以常受到其他国家的欺负。秦孝公为了改变现状,决心改革内政、变法图强,于是发布了求贤令。(为让学生深入理解并增加学生兴趣,视课堂情况对魏国攻打秦国的故事作介绍)教学活动33、商鞅到秦国。A、简介商鞅:商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卫国人,原名叫公孙鞅,后来他在秦国因功封为商,号商君,所以历史上称他为商鞅。他从小好学,精通儒、墨、道、兵、阴阳各派学说。早年为魏相公叔痤的家臣。公叔痤在病危时向魏王推荐任商鞅为相,但魏王没有答应,公叔痤又建议将商鞅杀掉。后来公叔痤偷偷告劝商鞅逃跑。于是商鞅离开了魏国,奔向了能够实现自己梦想的地方秦国。B、学生

4、自习P45页上关于是否变法的争论,明确商鞅变法的必要性,即时代的变化发展需要改革,急于富国强兵的秦孝公听了商鞅的变法主张后,支持变法,这是变法得以实现的关键。C:对商鞅的话“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法循其礼”。作分析讲解,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初一学生文言文知识欠缺)教学活动44、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先在课件上显示5个内容,然后教师逐一讲解)、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在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而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现在国家通过法令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这就从法律上维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有利于地主经济的发展。、重农抑商。即奖励耕织就是奖励一

5、家一户的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以生产粮食布帛多少为标准,凡是努力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免去其本身的徭役。这就促进了小农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财源和兵源。禁止弃农经商,凡因弃农经商或懒惰而贫困的人,要罚作奴隶。奖励军功。规定军功以在前线斩得敌人首级多少来计算,按照军功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和田宅。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没有爵位,不能享受特权。这就严重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鼓舞将士勇敢战斗,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 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这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使县成为直属于国君的地方组织,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严明法令。公布法律,编制户口,实行连坐法,使百

6、姓互相监督。(穿插讲小故事:徙木立信和p46页上的另一个小故事)教学活动56、商鞅的结局:一系列新法的实施,沉重打击了奴隶主贵族们,于是他们处处破坏新法的推行,而商鞅就用酷刑来镇压破坏新法的贵族,虽然保证了新法的贯彻,但使贵族对他恨之入骨,不断寻找时机来报复商鞅。所以就在商鞅推行新法数年,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保护,新国君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以“车裂”而死,付出了血的代价。虽然商鞅被处死,但总的来说变法还是成功的,他制订的新法在秦国已推行了20多年,深入人心,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商君之法”,谁也不能阻止新法的推行了。可见,一场变法的成功与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人的生与

7、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秦孝公希望富国强兵的愿望达到了,秦国发展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所以变法总的来说是成功的。但商鞅也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这也只能说明当时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教学活动6(一)、试分析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在学生讨论的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小结。(二)、秦国的变化:1、商鞅变法的性质: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2、变化:A政治上: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军事上:秦军战斗力大大提高了。C经济上: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如修建了都江堰和郑国渠。总之,有利于秦国的富国强兵。为以后秦国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教学活动7课堂小结。从我们关于是

8、否变法的争论中,我们知道了时代的发展要求改革;从我们对商鞅变法的措施分析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商鞅变法的意义。明白了只有不断的变革,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从商鞅身上,我们看到了改革家的崇高精神境界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任何一场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所以同学们应该好好学习,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积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过程中了解、认识商鞅变法的原因、经过、内容和秦国之的变化。一、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握住初一学生的心理状态,在课堂

9、教学中穿插会声会色小故事,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直至学习都不再枯燥。如徙木立信等故事不仅让课堂活跃也让学生兴趣盎然,也会让学生若有所思:现实中的诚信真的很重要。当然,课堂上语言的风趣幽默、态度的和蔼可亲也是必须的,是拉近师生有效方式之一, “亲其师、信其道”, 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充分利用多媒体体教学其实充分利用多媒体体进行教学,可以创设多种形式,更为逼真的问题情景,是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印象的有效方式;同时更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相比的优点,避免了老师讲解过多的填鸭式、注入式教学。如本节课中商鞅图片的展示、徙木立信动画的播放、变法内容的幻灯展示等。三、回

10、归本质,让历史学习富有“历史味”历史教学的三大目标总而言之,就是让学生在了解相关历史知识的同时,激发起相应的情感,并从历史受到教育。所以历史教学在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从现象到本质都要对学生进行历史情感教育。本课中商鞅这个人物的命运,要让学生明白他的诚信、他的爱国爱民、他的为国家大义敢于斗争;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商鞅变法表现好像是失败了,但其实却是非常大的成功(新法对国家作用巨大)。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节课下来,我深感还有很多地方处理得不够到位。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需要完善:一、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重视不够。二、教学中仍有应视的嫌疑。比如:课中明确提出来哪些学生应该掌握等。三、对教学中细节处理不够重视,时间把握上有所欠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