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4927033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丁晓梅单元导读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经的无比仇恨;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

2、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本组教材将“勿忘国耻”作为一个专题,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二是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三是要从课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达能力;四是引导学生交流归纳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

3、能力。配合本组专题,在课后面安排了“选做题”,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多项内容。引导学生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学写读后感,开展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培养学生演讲能力;交流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收获,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学习本组课文,我们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还要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认真研读整组教材后我们不难发现,本单元语文学习的重点是“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运用”。因

4、此我们在备课时应把整组教材作为一个整体,注意单元中各学习内容之间的铺垫和照应。教学的总体思路:课前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背景资料,积淀情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当时历史的回顾,把握文本内涵;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抒发爱国之情。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这些课文内涵深厚、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保留的课文在本册教材中因为被编入了新的单元,体现了新的教学功能,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用新的教学理念重新设计。主要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搜集、整理、运用相关资料了解中华民族的屈辱史,领悟课文表达的方法。一、借助资料,丰富文本体验那段屈辱的历史,与学生的生活有距离,文章字

5、里行间饱含的浓厚情感,学生较难体会。为克服这一阅读障碍,相关资料的拓展在教学中显得十分必要。“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是本单元的语文学习的重点,这一要求也贯穿了整个单元的始终。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2课中教师紧扣语言文字补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3课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资料并进行初步的分类整理或进行拓展阅读二、揣摩表达形式,体会表达效果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光是走“从内容上寻求”这一步,不是完整的语文课,必须“着眼于语文形式方面”,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获。从另一

6、个角度来说,语文学科在文本方面与其他学科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让学生认识并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是怎样通过语言形式来表达的。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揣摩课文的表达形式,体会表达效果。1着眼于遣词造句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提出问题,特别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并结合资料体会。再在全面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就会收到理解内容和学习语言相得益彰的效果。教师不仅要能用问题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语言,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指导学生学习提“语言问题”,不仅会提思想内容方面的问题,而且会提词、句、段、篇表达上的

7、问题,通过围绕这一类问题进行读、议、练,使学生既知道在表达上哪些地方好,又知道好在哪里,为什么好。以达到迁移和运用的目的。【课例】(一)自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三次出现的部分。1、划出感动你的词句,多读几遍,谈谈你的感受。2、在学不明白的地方打个“?”。(二)交流抓住重点词句出示,并适当展开引导。如下:A、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学生先谈自己的理解,相机引出:这普普通通的几个字,为什么要一笔一画地写?理解“光复”教师作故事背景介绍。指导读好这句话。)B、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8、学生谈体会。什么是“真挚”?是的,他们是怀着对祖国热烈真诚的感情在读每一个字的。被这句话感动的同学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创设情境:现在,我就是那位台湾教师,你们就是那群可爱的台湾孩子,请跟着我读。)C、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学生谈体会。理解“崇高”。把自己当成那位被吸引了的船员,把你的敬意,你的感受读出来。)D、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

9、情呢?(学生谈体会,这可是个长句子,能更清楚地说说感动你的地方和理由吗?把反问句换个说法。同桌互读后齐读。)2着眼于篇章结构 文章的布局谋篇是需要读者用心体会琢磨的,如果课内阅读的关注点只在文章内容上,势必影响阅读的质量。“为什么这样写?”这样的练习设计让学生注意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去领悟文章的布局谋篇。让学生在自己思考,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明白作者布局谋篇的用意,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更深层次的意义,也有利于学生自己习作时有意识的运用。关于这一点,教材在课后思考题中也提示了重点。狼牙山五壮士课后4:“课文中两次讲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教学时可以先找出课文描

10、写两次胜利完成任务的部分,然后加以比较,明确第二次是重点。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五位壮士虽然第一次已经完成了任务,但是他们如果当时就去追赶部队,敌人有可能尾随而来,使群众和主力部队重新陷入危险境地。为了更好地保证群众的安全,他们决心把敌人引上绝路,并做好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思想准备。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五位壮士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白,突出人物特点与中心思想的部分详写,其余内容略写。像这样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到一些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的例子,这篇课文中还有很多,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写具体;有多个人物时既突出重点人物,又兼顾其他人物等。当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必全面总结与讲解本文的表达特点,学生能领悟多少就算多少,能对学生平时的写作有所启示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