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乎世界之潮流》导学案.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4924745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顺乎世界之潮流》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顺乎世界之潮流》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顺乎世界之潮流》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顺乎世界之潮流》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顺乎世界之潮流》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顺乎世界之潮流》导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如 何 搓 好明治维新的举措 的 一 桌 麻 将 浅谈“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和“阶级史观”的课堂应用 近几年来的新课改已经成就了历史教育的一些基本定势,例如,对于一个历史事件的看法和见解不再像过去那样总是给一个规定性的解释或评价。为什么会是这样?我想大概是为了适应当今文化多元化发展的需要。信息时代的中学生们不再需要死记硬背的历史,他们需要的是将历史课当成是智慧的行囊,而不是知识的行囊。过去的我们强调的是“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那就像夹心饼干一样叠在一起,很好理解,就三层嘛!而如今,在三维目标中,我们看到有这么一个不好理解的地方,第一层叫“知识与技能”,顾名思义;第二层

2、叫“过程与方法”就不好理解了;第三层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不叫“三层”了,叫做“三维”了。这三个维度是怎么构成一个完美的课堂真的是个大学问。要说清楚,何其难也。从“三层”到“三维”的华丽转身,这新课改便要求我们意识到:原来课可以这样上,课还可以那样上,试卷可以这样出,试卷还可以那样出。如今的“同课异构”教研已经是种很时髦的形式了,想必每个老师在安排自己的课堂时都会有不同的想法,我现在就明治维新的举措的备课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如何去体会新课改那是每个教师自己的事情,但是无论如何,我们的教学还是离不开一个字,那就是“考”。高考是如何体现新课改的呢?想必当下大家都不陌生的新事物便是新史观了,也就是我

3、们常常说的“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再加上我们过去独霸天下的“阶级史观”,可谓是如今历史学研究领域的“四大天王”了。 这是一个关于四大天王来“搓麻将”的故事。 用全球化的视角导入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也是培养全球史观的一种常见的方式。【导课部分】 “同学们,最近我们的邻国日本发生了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与核泄漏。这一事件立刻在中国引起轩然大波,影响最大两个:一个是关于作为一个中国人该“祈福日本”还是该“冷眼旁观”的网络口水战;还有一个就是担心核辐射而引起的全国抢盐风潮。不管怎么说,这次日本地震确确实实的影响到我们中国了。 凡是我们都要问个为什么?好,请问 一 为什

4、么日本的这次地震会引发中国网民如此规模的口水战? 二 同样的核辐射危机在日本没有发生抢购碘盐事件,而中国却引起了巨大轰动,这说明什么问题? 让我们一个一个来解决吧” 用最新的新闻材料一下子就会把历史课本和现实生活拉的很近很近,这样才会引起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正如袁腾飞所说的他教历史就是要让学生喜欢历史而已。对于如今的学生来说,口味正那才好,喜欢才是王道,不喜欢历史课的话一切免谈。 学生的想法和答案自然很多,现在就是要体现老师的主导地位的时候了。新课程要的就是老师对课堂有充分的驾驭能力,只有这样三维目标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展开。 首先第一个问题,还是要重点解决的。因为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所在。在这

5、里我指的是教学内容上的重点,用三维目标也就是“知识与能力”目标。要说明的是这节课的内容还是很多的,就知识层面来说,就是要弄清“明治维新”的内容。 如何由网络口水战引入到教学内容,这是一道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序。既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又不要拖泥带水,陷入无用之论。我们既要细心又要快速引题,而设计这道工序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要让我们的学生区别“军国主义”与“日本国民”是有本质区别的两个概念。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不会陷入狭隘民族主义这个泥潭,做一个合格的“世界公民”,我们的国民就不会出现诸如为纽约911拍手称快,对日本地震大声叫好,对福岛核泄漏冷嘲热讽这样可悲局面了。 【教师指引】众所周知,在

6、近代历史上,日本曾是屡次侵略中国的国家,他们为何要侵略我们?他们为什么有能力侵略我们,他们又是日本人中的哪一些人呢? 上一节课我们看到,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和当时的满清王朝一样都面临着类似的内忧与外患,但与盲目自大的满清统治者不同的是:刚刚倒幕成功掌握实权的明治天皇以及倒幕派们切切实实看到了西洋的先进与当时中国的落后。在强大的工业文明的冲击之下,农业文明的反抗即显得悲壮,又有几丝悲凉。全球史观认为在近代以前,世界上各民族各国家处于封闭发展状态,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英法美等西方国家逐步向世界其他地方扩展,生产力发展和世界交往是人类历史横向发展的动力。日本的明治维新便是在欧美殖民主义扩张这样一个大的历史

7、背景下展开的。不说明这一点就难以理解日本面临怎样的民族危机。日本自古以来就是个多地震海啸的国家,日本文化中天生就渗透着一种危机感。在这种极大的民族危机感的笼罩之下,他们开始醉心与发展像欧美一样的近代工业文明,明治政府毅然选择把目光放眼全球,广泛涉猎西方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方方面面,最终他们走出了一条属于他们自己的强盛之路。虽然他们也会存在一种对陌生事物的恐惧心理,但是好奇心已经打败了这种恐惧。在这里,授课的过程中渗透了“文明史观”的一些要素。这些都有助于从文化背景这一层面理解日本明治天皇为首的改革派有何等决心。比如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近代史上的强弱之分;日本传统文化心理对日本明治维新的

8、推动等。暂时抛开明治天皇的阶级属性来看问题,正是这位天皇具备全球视野以及对时代潮流的把握,才有了打造日本成为工业文明的壮志雄心。如果撇开这些我们就很难理解这位君王和他的支持者的决心 在课堂上,学生可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补充材料及自己对教科书的认识和理解,学会使用讨论法、分析法和归纳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进行书本字面上的一些探究。近代化史观用于说明某国或某地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工业化的发展,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明治维新是一个绝好的例证,其核心是经济

9、方面的工业化和政治方面的民主化。当然基于课堂现实的需要以及教材的编排逻辑,我们从政治方面入手。 【探究一】 作为一个新生的统治集团,明治政府如何做到有能力将改革的政令颁布于全国?首先就要握有实权,每一场改革都会涉及广泛的利益重新分配,只有握有实权才有足够的马力开启推土机,破除旧制。明治天皇等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学生】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中央集权,实现国家统一。“废藩置县”;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发布建立天皇亲兵法令,组建“御亲兵”,保证这一措施的实行。 【教师点拨】这些措施的意义在于:削弱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初步加强天皇的中央集权。使日本在政治上向近代资本

10、主义国家体制迈出重要一步 【探究二】 “什么是资本主义,怎样建设资本主义”,这是摆在明治政府官员眼前的头等大事。为了让日本迅速的完成向近代化的转变,为了能够更具体的借鉴西方各国最先进的文明,明治政府采取了何种举措? 【学生总结】派岩仓具视使节团考察欧美,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关于“明治政府的全球视野”的一道思考题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89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据材料,指出

11、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和局限性。特点:全面向西方学习;有选择地学习。局限性:保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教师点拨】学到了许多有助于日本实现独立和富强的有用经验,找到了一条适合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探究三】 19世纪60年代的欧洲各国,大多都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美国和德国已经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相比而言,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远远落后与欧美各国,日本明治政府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赶上欧美列强? 【学生总结】第一个阶段:大力创办宫营业带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第二个阶段,19世纪80年代后大力扶植、保护私人资本主义。 关于“建设有日本特色资本主义”的一道高考选择题 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

12、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 D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教师点拨】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显著特点:国家创办示范工厂带动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殖产兴业”步骤:创官营企业创军事工业创模范工厂劝业政策廉价转让 【探究四】 “富国”与“强兵”是明治政府的两大梦想,日本如何走上一条军事强国之路的?(此处课本较为简单,无需过多引申,故省略) 【教师点拨】强兵之道使日本能够依靠自身的实

13、力,逐渐废除不平等条约,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的自立自强。历次改革中的“强兵”一般说来主要有三种目的:一来对内,用于镇压反对力量,二来对外,用于维护民族独立,三来也是对外,用于对外扩张,争夺霸权。 【探究四】 日本的文化是一种被称之为“蒜头式”的文化,其文化的内核是由多个要素组成的,例如如日本本土的神道教文化,中国的儒家文化,以及近代发展迅猛的“西方文明”。 随着日本明治维新的发展,势必改变日本社会的习俗风尚,在这里,日本近代的“文明开化”有何内容?与西方家的文化教育相比较,日本明治政府如何建设“日本特色精神文明” ?【学生总结】.文化教育上的:文明开化主要有:第一,整顿旧的教育机构,建立符合

14、资本主义发展的近代教育制度。【教师点拨】内容包括:建立文部省,统辖全国的教育事业;颁布学制,明确普及初等教育的方针。参照欧美教育制度,建立三级近代学校体制,设立师范学校,培养合格师资;创立各种专业技术学校,培养专门技术人才(发展“实业教育”)。普及小学教育使国民素质得到提高;这些“实业教育”的发展为日本培养出了大批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日本早在1907年就已经实现了普及国民的免费义务教育(6年制),而我国受到各种原因的影响,直到1982年才开始真正执行九年制义务教育,真正的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直到现在尚未完成。这便是现实的差距,日本在教育立国的100年后的今天,我们便看到这样的画面。天灾面前,日本

15、国民在蜿蜒的白线内非常有秩序的排队领取救济品,几乎见不到拥挤,插队的现象。然而插队买东西对于中国公民来说几乎是司空见惯的,我们的秩序写在墙上,而日本人的秩序却刻在心里。这便是100年的差距,也就是我们说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真正含义。现在我们就可以解释“为何中国出现的抢盐热潮而日本没有了? 科教兴国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第二 宣传资本主义思想,进行启蒙教育意义 【教师点拨】为了更好得学习西方的文化,于是成立了日本第一个学会,因为是明治六年成立,所以取名为明六社。在日本“明六社”的推动下,提倡自由主义和欧化主义。除了宣传民权思想,日本的文化精英们着手在整个社会生活上下功夫。第三废除旧风俗和陈规陋习。【教师点拨】实行“断发”;移植西方的生活方式,在衣食住行方面进行欧化运动.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这样写道: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