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囚绿记》导学案.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4920681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课《囚绿记》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三课《囚绿记》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三课《囚绿记》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三课《囚绿记》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课《囚绿记》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课《囚绿记》导学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课 囚绿记学生用时:40分钟 共4页 2014年12月3日编写人:廖洪峰 审核:高一年级语文备课组【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体会象征手法的特点。2、学习作者将“绿”拟人化,来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3、把握作者寄托于绿的丰富的情感内涵:对“绿”永不于屈服黑暗的精神的赞美;对忠贞不渝的民族气节的赞颂;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愤慨。预 习 案一、走近作者陆蠡(19081942),原名陆圣泉,浙江省天台县人。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先后担任过泉州平民中学教师、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并创办少年读物半月刊。1942年4月被日本宪兵队逮捕,大义凛然,宁死不屈,惨遭杀害。1983年4月批准他为革命

2、烈士。陆蠡是一位勤奋且有才华的 。他的散文不仅内容厚重,充满激越的思想锋芒,而且艺术上独具一格。出版的散文和散文诗集 、 、 。二、了解背景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由此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的一树长春藤。这长春藤被自己牵进迎窗的案头,然而“囚进”的绿藤,尖端仍朝着窗外的阳光,颜色一天天变得萎黄,枝条也细瘦起来。直至抗战爆发,作者被迫南归,才将这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释放,并祝福它繁茂苍绿。这篇散文写的是“囚绿”的故事,实际上含不尽之意自在言外。本文借“囚绿”的故事,赞美“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歌颂忠贞不渝的民族,也是作者期望的祖国山河,

3、早日摆脱黑暗统治,重获光明自由的内心情感诉之于外象。三、预习检测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摺叠( ) 瞥( ) 揠( )苗助长蕈( )菌涸( )辙 脉( )络 脉脉(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涸澈 葱笼 攀援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揠苗助长: 淅沥:婆娑: 葱茏: 猗郁:探 究 案学始于疑一1.课文既然可划分为“寻绿”“观绿”“囚绿”“释绿”和“怀绿”五个层次,为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为“囚绿记”?2.绿枝条日见憔损,“我”却不愿意开释它,如何理解这种“魔念”?3.在作者眼里,绿枝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质疑探究二作者陆蠡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他怀念一年前在北平时所住公寓窗外的一树常春藤。作者

4、喜欢绿色,留恋绿色,引为绿友,是因为常春藤有一种绝不改变的品性,有一种“永远向着阳光”的执著,有一种“永不屈服黑暗”的精神。卢沟桥事变,祖国山河沦落,正像悲囚系而枯萎的常春藤;朝着窗外阳光的常春藤,那是我们坚忍不拔的民族象征,是中华民族光明前景的信仰。常春藤是作者向往光明的象征,是作者不屈不挠的体现,是作者高尚品格的证明。一首“绿的赞歌”寄寓了一个正直爱国者的情感和愿望。探究点1.完成课后练习二。探究点2.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囚绿”之后为什么又放绿?放绿之后为什么还怀绿?同学之间探讨一下这篇文章的深刻内涵。训 练 案1.下列各组词语划横线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瞥见(pi) 涸辙(

5、g) 炎热(yn) 公寓(y)B.纤细(qin) 嫩芽(nn) 婆娑(p) 蕈菌(xn)C.幽囚(qi) 固执(zh) 葱茏(lng) 猗郁(y)D.娇弱(jio) 触动(zh) 攀援(pn) 烽烟(fng)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墙壁 嵌着 果脯 视同至宝 B.心焦 爽直 安慰 急不暇择C.留恋 浆液 剪除 揠苗助长 D.炽热 嗔怒 悬垂 了接爽直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中美关系 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2)你比他只是 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3)这几天我 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A.一再 多少 往往 B.再三 多少 常常C.一再

6、 稍微 常常 D.再三 稍微 往往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伴随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生物芯片技术应运而生,并以完整的技术身份促进了基因组学的发展,带动了生物芯片技术的产业化。 B.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 C.金沙遗址是成都地区继三星堆之后又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对破解扑朔迷离的古蜀历史文化之谜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D.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交汇处的凌云山上,雕凿有一尊高达71米的栩栩如生的弥勒佛像,这就是闻名世界的乐山大佛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

7、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B.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C.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都被挂在走廊两边的墙壁上。D.最让人高兴的是,在全体职工团结协作、日夜奋战下,全年的生产指标终于超额完成了。7.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1题。我原是打算七

8、月尾就回南去的。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在我离开的时候,更是它恢复自由的时候。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不能再流连于烽烟四逼中的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离开北平一年了。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8画线句与第一段的哪一句相照应?它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_9为什么最后“我”让“绿囚”恢复了自由?_10联系上下文,说说粗体词语“珍重”

9、的深刻含义。_11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_(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16题。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得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地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湿润的碧玉,只

10、清清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地,脱不了鹅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12.文中加点的动词,用得非常准确,其作用是 13.按文中画线短语的意思,写出一个四字短语来,最好的应是 。14.对“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因为“瀑布在襟袖之间”,伸手可及已无必要记挂心间了。B.眼前的瀑布已

11、成了“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了。C.此时眼前“满是奇异的绿”,心为绿所“醉”。D.此时的“我”就“想张开两臂抱住她”,所以心中就不存在瀑布了。15.文中有“满是奇异的绿呀”之说,这“奇异”在文中体现在哪些地方? 16.这段文字除了运用 修辞格外,还用到 手法。写什刹海的绿杨、虎跑寺近旁的绿壁等都是为了 梅雨潭的绿。她在作者心目中 。二、语言运用17 标点符号往往能引发人们的联想,例如:“省略号像一条漫长的人生道路,等着你去书写它留下的空白。”请以一种标点符号(省略号除外)为描述对象,写一个比喻句,形象地阐发某种生活道理。(3分) 18请展开你的想象,在空格处填上恰当的词语。(1)绿色是多么宝贵啊!它是 ,它是 ,它是 ,它是 。(2)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