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4920013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策略探究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一线教师困惑最多的地方。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多以命题作文为主,“老、旧、虚、拼”现象屡见不鲜。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未能创设有效情境,指导写作方法,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缺乏观察意识,对作文缺乏兴趣。写作心理研究指出:作文必须经历“物意文”双重转化的过程,即将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化为观念或情感,再将这种观念或情感转化为书面言语。但在多数情况下,写作时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并不出现于眼前,赖以转化的物质基础其实就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留在人脑中的记忆表象。没有表象,“意”和“文”只是无源之水。不同的“物”在人脑中的表象并不处于相同的水平,同一表象在人

2、脑中也不完全凝固不变,常常会淡漠和遗忘。因此,表象储存的质量如何与作文质量直接相关,有效的情境创设就是为了丰富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据此,我以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为切入口,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情境体验式作文教学是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在课堂内科学有效地创设一种情境。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交流,丰富表象。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指导学生写作方法,把作文教学与语言表达、思维发展、性情陶冶等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写出有个性的作文。并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一、创设有效情境,丰富学生表象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学生兴趣,提供想象、联想和猜想的空间,使学生

3、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绪下进行观察和写作。如我执教的实验作文课莫比乌斯圈。上课伊始,我给学生一个难题怎么让一张白纸从两面变成一面?然后引入莫比乌斯圈。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了,当学生处在半信半疑时,我们顺其自然地进行实践检验。实验(1)自制一个莫比乌斯圈。将一个长方形纸条ABCD的一端AB固定,另一端DC扭转半周后,把AB和CD粘合在一起,得到的曲面就是莫比乌斯圈。实验(2)将莫比乌斯圈沿中线剪开,把这个圈一分为二。实验前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猜想。常理应该会得到两个圈儿,奇怪的是,剪开后竟是变成一个更大的圈。如此类推,当再将大圈再沿中线剪开,又会发生什么奇迹呢?又如在执教活动作文课趣“味”无限时,我是这

4、样创设情境的:先播放一段汽水广告视频,激发孩子兴趣。接着引导学生回忆平常的喝法,集思广益,让孩子们想出更多品尝的方式。然后就是现场品尝汽水,引导学生抓住这种瞬间的感受。创设这种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学生感知,指导学生观察,丰富表象,促进表达。二、紧扣年段目标,凸显训练重点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年段的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写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可见,在三年级习作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进行片段训练。如果说中年段的习作在学生写话与作文(写作)之间起着过渡、承接的作用,那么高年段的习作重点就应该是提高学生细致描写能力的同时,指导布局谋篇的方法。在上学期

5、精品课程建设中,我执教了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生活中的启示。该单元中每篇课文都是指导学生布局谋篇的优秀范例。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上台排列钓鱼的启示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两篇课文的篇章结构,用五角星代表作者受到的启示,两个小圈分别代表简单的开头和结尾。通过图形排列的方式,使学生更直观地领悟到本次习作的布局技巧,理清自己文章的写作思路、开头、结尾、精彩片段等。同时,这样的板书设计也为学生后面堂上练笔留下借鉴和模仿的样板。三、对比学习范文, 开拓学生思路当前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着两种较明显的观点:一是不该使用范文,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自由表达,使用范文会让的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二是认为应该使用范文,因为小

6、学生还小,自己的积累较少,对事物的认识也少,太宽的范围反而让学生不知从何下手。我觉得提供范文给学生未尝不可,因为我们是希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表达能力,暂时的模仿是为了更切实的发展。再者,如果我们能提供一些同类的“范文”进行对比学习那就更好了,因为这样既能防止思维受限的毛病,也能开拓学生的思路。 如我在一次习作课上指导学生为学校写一份解说词。我出示了六张校园照片:植物园、快乐园地、大操场、棋苑、优秀学子以及老师自己。学生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此类题材的训练,如何才能写得具体、生动呢?这时候,我出示了两个片段,进行对比学习:片段一:东方小学的整个操场铺着人工草坪,四季常绿,操场边还种了一些花草树木

7、,真美啊!我们经常在操场上快乐的活动和玩耍。 片段二:这是东方小学的大操场。整个操场铺着人工草坪,四季常绿,让人心旷神怡。操场边还种了一些花草树木,特别是两棵高大挺拔的罗汉松,想守卫校园的卫士,更像一位舞蹈家,伴着风儿,献上最美的舞蹈。大操场是我们的乐园,我们在操场上玩老鹰捉小鸡;我们在操场上举行运动会;我们在操场上踢足球,每次足球踢上天,我们的快乐也飞上了天。 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下,学生领悟到要把一张静止的照片写活需要联系活动、展开想象。他们触类旁通,兴趣盎然地选择其中一张照片写了起来。四、多元评价,增加评改乐趣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引导学生通

8、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习作分享不仅扩大了学生作文的读者,让更多的人读到他们的作品,使之拥有广大的读者,这无疑会大大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而且有利于学生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一)学生朗读,师生共评。学生写完作文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作文,查看句子是否通顺,有无错别字,标点符号是否正确,实现自改、自查、自纠的阶段。然后,教师出示评价内容:观题目、看开头;用事例、说具体;善用好词好句以及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方法;真情实感,结尾升华。结构包括:文章切题、中心突出;层次清楚、详略得当;首尾呼应、结构明了。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教予修改方法。在这一过程,教师要将

9、规范的修改符号演示给学生,并主要进行激励性评价,树立学生自信心。(二)小组互改,推荐佳作。同桌或者四人小组根据修改方法,运用恰当的修改符号交叉修改作文,在文章后面写上评语。这种由传统的教师批改转变为同伴评议的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习作水平,而且培养了学生欣赏他人、相信自我、积极向上的品格。最后小组内推荐优秀佳作,可以粘贴在教师公布栏,也可以放到QQ班群上共享,为学生创设了习作交流与体验成功的舞台。五、接力日记,培养写作习惯小学生好胜心强,喜欢竞争,利用这一心理特点,我开展了小组接力写日记比赛。具体做法是:将全班学生按座位分成8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组内成员轮流写日记,每天交一次

10、,老师根据日记质量酌情给分,每周统计一次,评出名次。日记命题有时为全开放式,有时是话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有时是故事接龙内容精彩纷呈,形式不拘一格。每天,日记本在一个同学中传递,智慧的火花、合作的激情也由此传递。讲评课上,教师挑选优秀日记在班上朗读,收到“点上开花,面上结果”之效。六、班级作文报,唤醒写作冲动写作本质上是一种公众的言说。作文的生命活力在于获得说话权,在舆论的平台、与读者见面的载体报刊上获得说话的权利。离开发表,也就离开了作文最本质的实用功能,离开了作文最能召唤人写作冲动的激励功能。办班级作文报,标题自拟,精选优秀作品,当中穿插同学、老师和家长的精彩点评,甚至还可以添加学生对作文课

11、堂的感受,然后用电脑排版、配上插图和花边,最后印刷,发到每个学生手中。七、从阅读到“悦读”,充实心灵体验。最直接、最便利的诱发体验的方式,其实是阅读。世事纷繁复杂,我们不可能都一一经历过,通过阅读交流等方式理解社会、理解他人,是体验生活的又一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的平台,以读促写,做到读写结合。阅读的范围是宽泛的,可以让学生读古今中外的名著,可以让学生读自己同学的作品,更值得注意的是要发挥语文读本的作用。并有意识地对课文阅读进行了有选择的拓展与链接,并以交流、朗诵、评价等形使学生走进“悦读”。这样才更有利学生走进阅读,使阅读成为孩子自觉的行动,成为孩子快乐的选择。习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创设有效情境,才能唤醒学生写作冲动,丰富表象,指导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