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式初探.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4918523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式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式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式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式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式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式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式初探.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模式初探廊坊市教育局教研室 田国胜知识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过程中,我们也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其中,以预防为主,为弥补各科教学不足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或者叫心理辅导专门活动课),是我们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之一。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模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已居为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我以初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探索和实践为基础,谈谈我的看法。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涵和特点心

2、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就是指“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需要,有目的的对学生施加旨在促进其更有效地适应学校学习和社会生活的一种教育。”这种教育的表现形式或突出特点就是它的活动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尤其是学生的情感意志品质,帮助学生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调试自己的情绪,以保证有效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健全完善的人格。这是我们设计活动内容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另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属于活动课范畴,是一门新兴的、开放性、不断发展的门类,不能用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概念来界定它。它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关注热点组织活动内容,师生共同确定活动

3、目标,以学生学会自助为归宿,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整个活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多种形式的活动,诸如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讨论分析、谈话沟通、行为训练等,促进班级成员的互助合作。通过优化学生的活动过程达到优化提高学生心理品质和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因此,心理健康活动课要想取得满意的效果,达到既定的目标,就有赖于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互动,以提高给学生各种体验或经验,而不是仅仅由一方向另一方呈现教材。它更重视学生自我体验,并从中获得新的经验。同时,还重在学生的经验分享,经验分享便是学习间接经验和即时信息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这种“寓教于乐”,在活动情境中体验情感,在情感体验中获得经验的理念,是我们活动课设计

4、和实施的重要指南。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总体设计思路(一)对学生心理特点的大致分析这是制定学期计划前的必备工作。任何目标和内容的设置都要建立在此基础上,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帮助学生解决自己的问题。以初一年级学生为例,初一学生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1初一新生刚从小学进入中学,开始新的学习活动,在激动与兴奋的情感体验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与小学不同,中学学习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存在新的特点,面对新的环境,初一学生也有一个心理适应的过程,如何迈好这一步,也是我们重点思考的问题。2初一学生的智力水平较小学已有了迅猛提高。由于脑机能的发育和生活范围的扩大,他们的智力进入了新的发展

5、阶段。思考和认识问题的精确性、概括性发展迅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意义记忆开始占优势。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学习方法大有改进,独立思考能力进一步加强,能自觉主动地学习新知识,开始博览群书,向着更广阔的知识领域迈进。3由于身体和智力的逐渐成熟,初中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明显提高,表现为打破儿童时期协调的自我,由依赖心理急剧向独立方面转化,不断否定昨天的自我,同时又努力地建立起新的自我。在这种矛盾的自我意识中,压抑感、失调感、反抗心理接踵而来,会对从前十分相信的事物产生怀疑,对父母、教师和社会产生对抗情绪。也会如此反复运动,最终趋向较完善的自我意识阶段。4初一学生已开始面临青春期的种种矛盾,诸如冲动性与

6、理智性、幼稚性与成熟性、依赖性与独立性等。在情绪上常常表现出幼稚的感情冲动和短的不安定状态,孤独、忧伤和苦闷微妙地交织在一起。5由于第二性征的出现,也使学生的性心理骤然增长,性的生理冲动体验,使他们对异性的兴趣与日俱增,产生了强烈的与异性交往的愿望。这样,分析和把握了学生心理的一般特点,就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乃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规划奠定了基础,在设定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目标以及设计单元内容时也能做到心中有效。(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主要思路及主要目标1课程思路从我们进行探索和实践的经验来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总体把握。(1)通过问卷调查对以及交流谈话等方法,及时了解

7、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根据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困惑及时向他们介绍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并结合讨论、小品、讲演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应付这些心理困惑的技巧和方法,以减轻心理压力,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2)从面对的对象来看,绝大多数学生是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的。因此,也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优化其心理品质,发展其心理机能,开发其内在潜力,促进心理全面发展。由于这方面内容较多,而且不同的年龄段也有相应的针对性目标。还以初一年级为例,从初一年级实际来看,主要应以适应性辅导,自我认识,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等方面为主。2总体目标总体目标是对整个学期或学年预计实现效果的总体设计。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不同

8、的学期或学年都应该制定相应的目标。还以初一年级为例。初一年级是中学时期的起始阶段,也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青春期的开始阶段。初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根据初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当前学到遇到的主要焦点问题,坚持面向全体、助人自助、循序渐进、预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立足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主线,以学习心理、自我意识、情绪调节、人际交往辅导为主要内容,通过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讨论分析等多种形式的系列辅导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观念,树立理性的价值观,增强其情绪调控能力、耐挫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发掘学生潜能,提高学习能力。(三)

9、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程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是实施这项教育并取得实效的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我们重点探索的内容。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1明确活动的目标确立活动的目标就是确立活动所欲达成的最后结果。在确定心理辅导活动的发展性的或调适的目标时,除了要考虑到儿童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外,还要顾及到他们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其个人发展与特定社会变化交互作用的产物,这种交互作用因为发展而具有动态性。为了确定心理辅导专门活动的合适的目标,必须做到两点:(1)了解心理辅导活动的理论基础,包括对所辅导学生特点的分析和辅导所能取得成效的理论依据。这一点体现在课程设计

10、中称之为“活动理念”。(2)将活动目标具体化,使其便于实施和检验。这也即是课程设计中的“活动目标”。比如:在自我意识的辅导单元中,设计了“与众不同”一课,就是考虑到:人们在个性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现代社会更加注重人的个性,弘扬人的个性。充分发展的个性是自我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时期正是个性伸展的时期,通过赞美人的个性,强调人的个性,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自尊自爱,也能更好地尊重他人。这就是设计这一课的理论基础即活动理念。根据这一理念,再把教学目标具体分为两个子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和独特的个性;使学生把握自身的独特之外,更加自爱。2确定活动的内容活动内容是活动目标的载体,为了

11、实现活动目标,可以从不同角度设计几项内容来进行。内容的多少和层次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另外,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知识传授的学科,它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还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联系。3确定活动主题,制定实施计划这项工作主要是在明确了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后,明确实施的方法与过程。活动课中的活动形式划多种多样的,如:角色扮演、演讲、辩论、游戏、绘画、艺术欣赏、阅读和听故事等等。具体应用哪种活动较佳,需综合考虑活动内容的适合性、学校具备的条件、时间和地点以及精力是否许可等多方面因素。比如:还举“与众不同”一课的例子,使用的活动形式是配乐朗诵,在悠扬的背景音乐和学生情的朗诵中,使学生融入到对自我

12、的认同之中。三、课堂组织中调控技术的应用在这里主要谈谈在课堂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对一些环节的把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突出特点就是课程形式的活动性和课程结构的开放性。整个课程设计也是围绕目标用连接紧密,层层递进的几项活动组成。虽然活动课的结构是开放性的,没有十分严格的活动结构,但不论什么形式的活动,它的内容如何,都是为了整个主题活动目标的需要而设置的,即通过体验共鸣升华的过程,最后达到观念及行为的内化,形成固定的品质。这就要求我们在导引每项活动的时候,不时地对活动的趋向进行调控。在课程实施的具体活动中,需要对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控:(一)开场:在起始技术中应力求造成一种开放的、欢快的、接纳的和尊重的气

13、氛,在这种氛当中,学生才能积极的参与。比如可以用拍手游戏,情境导入,音乐导入、讲故事等方法,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二)时间控制:将时间把握好,在预定时间内完成活动。由于课程结构的开放性,学生一般都乐于参与到活动当中,尤其在激发起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时,也应及时进行引导和总结,既要保证学生参与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又要注意下面活动的连续性和整个过程的完整性。(三)主题的把握:当学生的活动偏离主题时,应提醒学生遵守规则,并将其引回到主题上来。这种情况在活动课中经常遇到,尤其是在广泛参与的情境讨论当中。(四)欣赏与反馈:以欣赏的态度去听学生的讨论、看学生的表演,并不时地给以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通过教

14、师及同学了解自己,藉别人的语言和态度来认识自己的形象。教师在进行反馈时,所用语言尽量到具体,以鼓励为主;如果是负性的反馈,则必须考虑对方能否接受和做到。(五)连接:对活动过程中所出现的零碎资料经过适当的梳理、连接、归纳和总结之后,以完整的资料使学生获得完整与系统的经验。(六)结束:根据不同的活动主题,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束方式,可以是回顾与反省式的,也可以是计划与展望式的,也可以是自然而然地结束,让学生自己去回味。对初一学生来说,前两种方式是较常用的。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效果与评价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通过和学生的交谈和调查,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还是给予了很大兴趣和接受。在一项调查中,绝大

15、多数(几乎100%)的学生认为心理课“有必要”,学生对心理课的感觉总体上都是“快乐”,“轻松”,“给我们带来欢乐和知识”,“能学到许多道理”等正面的评价。当然,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一个全新的事物,对于它我们还是感觉比较陌生,在实施过程中以下个问题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内容选择问题。主要是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充分,以至于出现有些内容并不太适合学生情况,导致实施过程中出现“断档”的问题:(二)课堂组织“活而不乱”的问题。怎样做到既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保证课堂讨论有秩序的进行,也是今后需要注意的问题;(三)及时并正确给予反馈问题。对于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和言谈及时并正确地给予反馈,创造和捕捉教育

16、时机方面,还需积累教学经验,有待提高。(四)活动实施过程中情感升华,反思内化问题。这是影响活动实效性的主要因素。不要让活动停留在表面化、形式化,“情感体验的升华”,也是特别需要注意的。五、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还需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一)鉴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本身的特点,通常应以小团体活动的形式进行为宜,一般不要超过30人,人数太多,情景不易控制,效果也大打折扣。面对班级人数较多的现实情况,如何寻找一条有效且适宜的教学方式,是今后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二)每周固定的课时安排,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时间上有了保证,并有了稳定的传播知识的阵地。但从目前开课的情况来看,仅仅开开设心理难以保证学校心理健教育的效果。首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许多属于非知识性的内容,综需要让学生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