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管理水资源-推进水利新跨越.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4917646 上传时间:2023-12-3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严格管理水资源-推进水利新跨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严格管理水资源-推进水利新跨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严格管理水资源-推进水利新跨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严格管理水资源-推进水利新跨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严格管理水资源-推进水利新跨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严格管理水资源-推进水利新跨越.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严格管理水资源推进水利新跨越今年3月22日是第十九届“世界水日”,第二十四届“中国水周”的宣传活动也同时拉开帷幕。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 为“城市用水:应对都市化挑战”,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严格管理水资源,推进水利新跨越”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 高度重视水资源问题,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取得 显著成效。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 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不断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深入推进节水 型社会建设,积极开展水生态治理和修复,超额完成了 “十一五”规划 确定的万元G

2、CP用水量降低2(?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的目 标,全社会用水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水环境和水生态状况得到有效改 善,有力地保障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但要清醒地看到,人多水少、水 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仍然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基 本水情,长期以来形成的水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污染严重、生态 恶化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水资源问题仍然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 颈。目前,正常年份全国年缺水量500多亿立方米,近城市不同程 度存在缺水,单位(I?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 海,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近 19万平方公里,水功能区达标率不到50%不少地方水资源开发已超出承载能力,引发了一系列生态与环

3、境问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资源形势更趋严峻,强化水资源节 约保护工作越来越繁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 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中央一号文件鲜明提出, 要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实行最 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 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 核制度,到2020 年,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l=Jl=J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 55以上,主要江河

4、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这是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 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水情,科学判断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形势, 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已成为 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国家的重大战略。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 策部署,着力强化水资源管理,切实加强监督考核,坚决守住三条红线, 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一是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依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加快制定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建立覆盖流域和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 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严格实施取水 许可和建设项目

5、水资源论证制度,加快开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和项目建设布局水资源论证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 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尽快核定并公布地下水的禁 采和限采范围,实行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双控制度,抓紧制订南水北 调 东中线受水区、地面沉降区、海水入侵区地下水压采方案,逐步实现 采补平衡。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坚持兴利服从防洪、区域服从流域、 电调服从水调,协调好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二是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把节水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 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优化调整产业布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 节水灌溉,形成节水型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严格控制

6、水资 源短缺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发展高耗水项目、盲目扩大灌溉面积,做到 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加快制定高耗水工业和服务业用水 定额国家标准,及时修订区域和行业用水定额,强化用水定额和计划管 理,实施重点用水监控。抓紧制定节水强制性标准,实行节水标识管理, 建立节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制定公布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淘汰名录, 普及推广节水技术,促进工业和城镇生活节水。三是不断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依法提出限 制排污总量意见,为开展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严 格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地区, 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湖排污口。完善监测

7、预警监督管理制度,建立 水功能区达标评价体系,加强省界和重要控制断面的水质监测。加强水 源地保护和综合治理,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备 用水源,确保供水安全。四是积极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加快划定水域岸线控制利用分区, 落实水工程规划同意书制度,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活动,严禁建设项目非 法侵占河湖水域。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生态影响评估论证,维持河流合理 流量和湖泊、水库以及地下水的合理水位。加快编制全国水生态系统保 护与修复规划,研究建立生态用水及河流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继续推进 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 江河源头区、湿地的保护,遏制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8、。五是切实落实水资源管理责任。把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 主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水资源管理行政 首长负责制。抓紧制定出台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逐级 建立水资源管理考核指标的统计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把水资源 管理目标任务和考核指标层层分解到各级行政区,实现能操作、可检查、 易考核。强化水资源管理监督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地方政府相关领导 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既是解决我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 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的重大任务。我们要 进一步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加大力度、狠抓落实,全面落实最严格的 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 出新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