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周公诫子.docx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4916660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周公诫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周公诫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周公诫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周公诫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周公诫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周公诫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周公诫子.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周公诫子韩婴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认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现实意义3、对比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重点难点: 认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现实意义 对比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相信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都深有深有体会。古代人也非常重视家庭教育,比如我们熟悉的岳母刺字、孟母三迁等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周公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二、自主预习。解释下列字词的含义。诫( ) 骄( ) 哺( ) 相( )德行( ) 宽裕( ) 守( ) 恭( ) 荣( ) 俭( ) 尊盛( ) 聪明( ) 睿智( ) 愚( ) 哲( )三、朗读指导

2、。成王/封伯禽/于鲁。子/无以/鲁国/骄士。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四、合作探究 1、周公在大段诫子的话中,论点是什么?论据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得出了什么结论?“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是周公诫子的第一句话,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告诫儿子不要怠慢、轻视人才。“吾,文王之子由此德也”是正面阐述:首先周公以自己辅政“握发吐哺”的切身体会诫子;其次周公以圣言相劝,介绍自己所听到的圣言,即应遵循的六种“谦德”;最后写结果: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是反面论说。所以,本文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增强了说服力。结论

3、:可不慎欤?总结概括周公叙述的六种美德。答案示例:恭、俭、卑、畏、愚、浅。周公对这六种美德是如何评价的?用原文回答。答案示例: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周公作出这一结论的用意是什么?答案示例:周公叙述六种“谦德”后,进一步指出:那些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的人,都是因为遵从了这六种谦德。进而通过事实来证明奉行这六种谦德的重要性。这就达到从正面进行劝诫的目的。桀、纣是什么人?举他们的例子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桀是夏朝末代的君王,纣是商朝末代的君王,相传两人都是暴君。举桀、纣的例子论证了“不谦而失天下”的观点,从反面进行阐述,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奉行谦德的重要性,进而对儿子进行劝

4、诫。2、周公为什么诫子?这六种谦德在现在过时了吗?提示:提醒同学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身边人的事情来论证六种谦德的现实意义。五、拓展延伸。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提示:翻译课文、找出中心论点、论证方法、论据,在对比周公诫子分析。六、 总结全文:古人说:“满招损,谦受益。”谦虚谨慎指的是我们做人的态度和自身修养,要想在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绩,就需要修身上下功夫,做人做事保持一种敬畏之心,克己慎行,低调做人,踏实做事,少说多干,多看到自己的短处,多借鉴别人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七、 作业:1、背诵默写周公诫子、诫子书2、时刻牢记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美德。八、课外练习。1、练习册2、课后练习题三、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