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加工名词解释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4915474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热加工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工程热加工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工程热加工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程热加工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热加工名词解释(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强度:材料对塑性变形和断裂的抗力。 抗拉强度:试样能承受的最大载荷除以原截面面积所得的应力。 屈服强度: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开始发生塑性形变的最低应力值。 弹性极限:试样有弹性变形过渡到弹塑性变形时所承受的应力。 弹性模量: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应力与应变的比值。塑性:材料断裂前具有塑性变形的能力。延伸率:试样拉伸断裂后的相对伸长值。 断面收缩率:断裂后试样截面的相对收缩值。 布氏硬度:以试验力除以压痕球型表面积所得的商值。 洛氏硬度:试验力作用后,测量压痕的深度,以深度大小表示材料的硬度。 冲击韧性:材料在冲击载荷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晶体:整个材料内部原子具有规律性的排列,原子呈长程有序排列时

2、称为晶体。 单晶体:晶格排列方位完全一致称为单晶体。晶格:将点阵用一系列平行线连接起来,构成的空间格架。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金属材料。相:合金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同一晶格形式并以界面分开的各个均匀的组成部分。 组织:由形状、尺寸不同种,分布方式不同的一种或多种相构成的总体。 固溶体:在固态下,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互相溶解形成的单一均匀的物质。金属间化合物:两组元A、B组成的合金时,若溶质含量超过其溶解度,形成新相,成分处于A在B中和B在A中的最大溶解度之间的物质,又称中间相。固溶强化:固溶体晶格的畸变使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升高,而塑性降低的现象。 结晶:由液态金属转变为晶体的过程。

3、时效强化:强化颗粒通过过饱和固溶体的时效处理沉淀析出的。 弥散强化:强化颗粒借助粉末冶金或其他方法加入的。 细晶强化:金属的强度、塑性和韧性都随晶粒的细化而提高的现象。 弹性变形:在载荷全部卸除后,变形完全恢复。塑性变形:在外力去除后,在材料中留有一定量的永久变形。 滑移: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晶面相对于另一部分进行滑动。 临界切应力:在滑移面上沿滑移方向的切应力达到某一临界值后,滑移才能开始,这一切应力称为临界 切应力。形变织构:经过强烈变形后的多晶体具有择优取向,产生形变织构。 加工硬化:金属在变形过程中,随变形量的增加,金属的强度和硬度上升,塑性和韧性下降的现象。 残余内应力

4、:去除外力后,残留于金属内部且平衡与金属内部的应力。回复:加热温度较低时,仅因金属中的一些点缺陷和位错迁移而引起晶内的变化,导致强度、硬稍有下 降,塑性略有提高。再结晶:加热温度较高时,变形金属的纤维组织发生显著变化,沿着含有高密度位错的原晶粒边界形成 晶核并不断长大。再结晶温度:发生再结晶的最低温度。临界变形度:预先变形度达到2%10%时,再结晶后的晶粒特别粗大,这一变形度称为临界变形度。 热加工: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变形加工。 冷加工: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变形加工。流线:经过一定量的热变形加工后,在金属中形成杂质的纤维状分布。 共晶转变:从某种成分固定的合金溶液中,在一定恒温下,同时结

5、晶出两种成分、结构均不同的固相的反应。共析转变:在恒温下,由一种具有特定成分的固相分解成另外两种与母相成分均不同的相的转变。 枝晶偏析:实际生产条件下,由于冷速较快,得到晶体内部化学成分不均匀的树枝状晶体的现象。 铁素体:碳溶解在a 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奥氏体:碳溶解在丫一 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渗碳体:铁与碳形成具有复杂斜方结构的间隙化合物。一次渗碳体:由液相中直接析出的渗碳体。 二次渗碳体:由奥氏体中析出的渗碳体。 三次渗碳体:由铁素体中析出的渗碳体。 珠光体: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共析体(机械混合物) 。 莱氏体:由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的共晶体。过冷奥氏体:当温度降至 A1 温度以

6、下时,奥氏体中尚未发生组织转变的奥氏体。 残余奥氏体:过冷奥氏体快速冷却至 Ms 温度下,残留下来未发生马氏体转变的奥氏体。 索氏体:珠光体型组织按层片间距大小之分,中间距的为索氏体。 屈氏体:珠光体型组织按层片间距大小之分,小间距的为屈氏体。 贝氏体:碳化物(渗碳体)分布在含过饱和碳的铁素体基体上的两相组织。上贝氏体:过冷奥氏体550C 350C之间转变的呈羽毛状的产物。下贝氏体:过冷奥氏体350E Ms之间转变的呈黑色针状的产物。 马氏体:高温奥氏体被快速冷却到 Ms 温度一下得到的组织。退火:将钢加热到低于或高于 Ac1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再以缓慢的速度冷却,以获得近似平衡状态组织 的工艺

7、。完全退火:将钢加热到 Ac3以上20E 30E,保温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等温退火:将钢加热到 Ac1 温度以上,奥氏体化或部分奥氏体化后,以较快速度冷却到珠光体型转变温 度,保温过冷使奥氏体产生等温转变,转变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球化退火:使钢中层片状碳化物变成球状的热处理工艺。 扩散退火:将钢加热到略低于固相线的温度,长时间保温后缓慢冷却,通过高温扩散使铸件、锻件成分 和组织均匀的热处理工艺。再结晶退火:将钢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温后随炉冷却,使其产生回复和再结晶,形成细小的等轴 晶粒的热处理工艺。去应力退火:将钢加热到 Ac1 以下某一温度,保温后随炉冷却,消除铸造、锻

8、造、焊接和冷变形等冷热 加工变形在工件内残留的内应力的热处理工艺。正火:将钢加热到Ac3或Acm温度以上的奥氏体区保温,在空气中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 处理工艺。淬火:使钢件奥氏体化或部分奥氏体化,保温后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下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单液淬火:将钢件奥氏体化后,在单一介质中连续冷却获得马氏体组织的淬火方法。双液淬火:将钢件奥氏体化后,先在冷却较快的介质中冷却,待避开珠光体转变的鼻尖温度,迅速转移 到冷却缓慢的介质中,降低低温阶段转变的速度。分级淬火:将钢件奥氏体化后,在略高于 Ms 温度的熔盐中保温,使钢件组织保持在过冷奥氏体的状态 下,均匀内外温度,再缓慢冷却产生马

9、氏体转变。等温淬火:将钢件奥氏体化后,在高于 Ms 温度的熔盐中保温,以获得下贝氏体组织的方法。 回火:钢件淬火后,为去除其内应力获得要求的组织和性能,将其加热到 Ac1 以下某一温度,保温后冷 却的热处理工艺。(淬火)临界冷却速度:过冷奥氏体避开珠光体型组织转变获得马氏体组织的最低冷却速度。 淬透性:钢在淬火时转变为马氏体的深度能力。淬硬性:钢淬火后能获得的最大硬度。 调质:淬火加高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回火脆性:随回火温度提高而冲击韧性下降的现象。 表面淬火:不改变钢件表面化学成分,通过强化手段改变表面层的组织状态的工艺。 渗碳:将钢件放在增碳活性介质中加热并保温,使钢件表面获得一定厚度高碳

10、层的工艺过程。 氮化(渗氮):将钢件置于含氮介质中,使活性氮原子渗入钢件表面,形成富氮硬化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铸铁石墨化:铸铁自液态冷却到固态时,按 Fl G相图结晶形成和析出石墨,这一过程叫石墨化。 合金钢:在碳钢中加入合金元素所得到的钢种。低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小于 5%的钢。 中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在 5%10%之间的钢。高合金钢:合金元素总含量大于 10%的钢。轻金属合金: 密度在 4.5g/cm3 以下的以有色金属作为基体, 加入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组分所组成 的物质。铸造性能:合金在铸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工艺性能。 液态合金流动性:液态合金本身的流动能力。 液态合金的收缩:液

11、态合金在凝固、冷却过程中,体积和尺寸减小的现象。 液态合金充型能力:液态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得轮廓清晰,形状准确的铸件的能力。 铸造:将液态金属浇注到具有与零件形状、尺寸相适应的铸型型腔中,待冷却凝固后获得毛坯或零件的 方法。砂型铸造:在砂型中产生铸件的方法。 熔模铸造:采用易熔料制成模料,然后在模样上涂挂耐火材料,经硬化处理,再将模样熔化排出型外, 获得无分型面的铸型。金属型铸造:将液态金属浇入金属型内,冷却结晶以获得铸件的方法。 压力铸造:将熔融的金属液在高压下快速压入金属铸型内,在压力下凝固,获得铸件的方法。 离心铸造:将熔融的金属液浇入旋转的铸型中,使液态金属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充填铸型并

12、凝固成型的铸 造方法。使用性能:保证零部件完成指定功能的必要条件。 工艺性能:材料加工的难易程度。锻造性能:金属变形时的抗力大小及塑性。 压力加工:金属材料在一定外力作用下,通过相应得模具,利用材料的塑性变形而使其成形为所需的形 状、尺寸,并获得一定力学性能的零件的加工方法。锻造比:拔长时,拔长前横截面积与拔长后横截面积的比值。镦粗时,镦粗前的坯料高度与镦粗后的坯 料高度的比值。锻造: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金属上下两个砧铁之间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锻件的锻造方法。 冲压:利用冲模使板料产生分离或成形的加工方法。拉拔:缩小坯料横截面积以增加其长度的工序。 焊接:通过物理化学过程,使两个分离的固态的物体产生原子或分子的结合和扩散而形成永久性连接的 工艺过程。熔化焊:在不施加压力情况下,将将焊处的母材加热熔化,冷却结晶后形成焊缝的连接方法。 压力焊:将被焊工件在固态下通过加压措施,使两个连接表面上的原子或分子相互接近到晶格距离,实 现永久性连接的工艺方法。钎焊:用熔点比母材低的填充料,在低于母材熔点,高于钎料熔点的温度下,借助钎焊熔化填满母材之 间的间隙并与母材发生相互扩散而实现永久性连接的方法。金属焊接性:在一定焊接工艺条件下,金属材料获得优质接头的难易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