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学的概念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4911617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文学的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水文学的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水文学的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文学的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学的概念(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文学的概念:研究地球上水的科学就是水文学(Hydrology)。具体来说,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和变化规律,以及与地理环境、人类社 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各种不同的水体是水文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水文循环是水文学的核心内容;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是现 代水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地理水文学具有宏观性、综合性、区域性三大特点绪论水文现象定义: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在形成和运动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物理现象。水文现象的基本特点:(1)水文循环永无止境(2)水文现象的周期性和随机性(3)水文现象区域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水的密度水温。C -20 -10 0(冰)0(水)3.98 10 100(水)

2、密度(g/cm3) 0.9403 0.9186 0.9167 0.9999 1.0000 0.9997 0.9584水色与透明度1、水色纯水是无色的。水色是水体对光的选择吸收和散射作用的结果,与天空状况、水体底质的颜色也有关。测量:水色计。2、透明度透明度是表示各种水体能见程度的一个量度,也是各种水体混浊程度的一种标志。测量:透明度板(白 色圆盘直径为30厘米)。世界大洋中透明度最大值在大西洋的马尾藻海,达66.5米。中国南海最大。海水的密度指单位体积内所含海水的质量,其单位为g/cm3。海水的比重即指在一个大气压力条件下,海水的密 度与水温3.98C时蒸馏水密度之比。因此在数值上密度和比重是

3、相等的。海水的密度状况,是决定海流运 动的最重要因子之一。海水的密度与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关系比较复杂,凡是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变化的地理因素,都影响 密度变化。在垂直方向上,海水的结构是稳定的,密度向下递增。二、水资源涵义与特性1、水资源的涵义(1) 广义水资源:世界上一切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土壤水、地下水及大气中的水分,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即 水资源。(2) 狭义水资源:仅仅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一部分动态水体。主要指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土壤水等淡水,个别地方还包括微咸水。2、水资源的特性(1) 水资源的循环再生性与其有限性;(2) 时空分布的不均匀

4、性;(3) 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代替性;(4) 利与害的两重性。季节变化河川年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条件。按照河流补给情况,全国大致可分为三区: 秦岭以南主要为雨水补给区,主要受降水季节分配的影响,夏汛比较突出。因流域的调节作用,河 流少雨季节一般比多雨季节滞后一个月左右。 东北地区、华北部分地区、黄河上游和西北一些河流,为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区,有春、夏两次汛 期。 西北内陆地区的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以及青藏高原部分河流,主要由高山冰雪融水补 给,径流量的变化与气温有密切关系,年内分配比较均匀。水资源条件和问题(1) 水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亩均水量较少,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5、应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国策。从 水资源总量来说不算少,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地表水量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可见我国水资源 并不富裕。(2) 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进行水量的地区调配是水资源开发利用 的重要课题。可采取的措施:除开源节流、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外,研究跨流域调水工程措施对水 资源进行地区上的再分配。(3) 水量的年内、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抗旱防洪涝始终是一项艰巨任务。我国位于东亚季风区, 降水和径流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年际变化大,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4) 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增加了江河防洪困难,降低了水利工程效益。人类活动森 林覆盖率很低,只有12.9%,水土流失严重,其流失面积为120万km2(表1-26)。(5) 地下水是我国重要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防止过量开采。我国北方地表水资源相对贫乏,但平原 区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且易开发利用。(6) 天然水质相当良好,但人为污染日趋严重,防止水质恶化,保护水源巳是当务之急。水循环基本过程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 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化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