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4909237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3.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教学重点:理清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教学难点: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唐太宗对魏征的评价。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

2、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二、文学常识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学生展示标注的易错字音,教师补充。帙丽(y) 朝服(zho) 衣冠(un) 窥镜(ku)期年(j) 朝于齐(cho) 间进(jin)()学生有感情试读课文,教师根据情况纠

3、正句读。吾/孰与徐公美?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学生推选学生展示朗读,其余同学点评。4.译读课文,理解文意。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自主完成,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小组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答疑解惑。教师指导归纳:(一)重要实词(1)邹忌讽齐王纳谏

4、(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谁。)(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的确,实在。)(4)今齐地方千里(地:土地,疆域。方:方圆。) (5)莫不私王 (莫:没有谁。)(6)王之蔽甚矣(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当面指责。过:过失。)(8)能谤讥于市朝(谤讥:议论。) (9)时时而间进(时时:常常,不时。间:间或,偶然。)(10)期年之后(期:满。) (二)一词多义 (1)朝 朝服衣冠(早晨)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能谤讥于市朝(公共场所) 皆朝于齐(朝见)(2)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 孰视之(同“熟”,仔细)(3)上 受

5、上赏(上等的 ) 上书谏寡人者 ( 呈上 ,上交 )(4)若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比得上) 门庭若市(像)(5)美 不如徐公美(美丽) 妾之美我者(认为美)(三)古今异义词(1)邹忌修八尺有余 (古义:长,指身高;今义:改正。)(2)朝服衣冠(古义:穿戴;今义:衣服。)(3)明日徐公来 (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今天的下一天。)(4)窥镜而自视 (古义:照,看;今义:从小孔或缝隙里看。)(5)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地点,处所。)(6)能面刺寡人之过 (古义:指责;今义: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7)臣之妻私臣 (古义:偏爱;今义:自私。)(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君主左右

6、近侍之臣;今义:方位词,“左和右”或表示范围的副词“大概”。)(9)谤讥于市朝 (谤,古义: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今义:诽谤。)(四)词性活用(1)朝服衣冠(名词作状语,在早上。)(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当面。)(4)闻寡人之耳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5)私我也(形容词作动词,偏爱。)(6)令初下,群臣进谏(名词作动词,下达。)(五)通假字(1)邹忌修八尺有余(“有”同“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2)孰视之(“孰”同“熟”,仔细。)(3)受上赏(“受”同“授”,给予、授予。) (六)重要虚词(1)之 齐国之美丽者也/

7、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臣之妻私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助词,的。)问之/孰视之/(代词,他。)吾妻之美我者/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王之蔽甚矣(助词,不翻译。)暮寝而思之/由此观之/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这件事。)(2)于欲有求于我也;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向) 能谤讥于市朝(在)皆以美于徐公(比)(3)而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窥镜而自视(连词,表并列。)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连词,表承接。) 暮寝而思之(连词,表修饰。)(4)者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的人。)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的原因。)虽欲言,无可进者(的话、的事情。)(七)特殊句式(1)判断句 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丽者也

8、。(用“者,也”表示判断。)(2)倒装句忌不自信。(宾语“自”前置,正常语序为“忌不信自”。)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语句可调整为“此所谓于朝廷战胜”。)欲有求于我。(状语“于我”后置,正常语序为“欲于我有求”。)谤讥于市朝。(状语“于市朝”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市朝谤讥”。)(3)省略句(邹忌)与(之)坐谈。 (八)重要句子翻译(1)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译文: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3)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

9、徐公美),然后再问他的妾:“我与徐公比谁更美?”(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译文:宫廷里的侍妾和左右近侍之臣,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5)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文: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使我听到的,受下等奖赏。(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译文: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5.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出示习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以为美,意动用法)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当面,名词作状语。)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今

10、齐地方千里(地:土地,疆域。方:方圆。)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君主左右近侍之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公开指责、议论。)(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把握“孰与”的句式)忌不自信。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把握宾语前置)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王之蔽甚矣。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朗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本文主要讲述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五、研读课文1研习第一自然段(1)诵读指导:此段从邹忌与徐公比

11、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爱恋之情、其妾畏惧拘谨之情、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都要读出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三个问句,一问其妻,二问其妾,三问其客。要读出邹忌窥镜后的自得又不自信。“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读出融融的爱恋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妾之答,要读出怯怯的拘谨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读出阿谀奉承之情。“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此句则是邹忌通过“孰视”“窥视”终于发现自己远远不如徐公而引起的深思,他的自言自语道出了

12、妻、妾、客阿谀自己的原因。要读得深沉、恳切,并注意其节奏感。(指名一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教师指导后,学生齐读)(2)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明确:与徐公比美。(3)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明确:通过邹忌的三问,即问妻、问妾、问客,及妻、妾、客的三答。(4)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明确:“暮寝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邹忌在三问三答之后,经过“孰视”“窥视”,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说比徐公美。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是邹忌经过一番思考得出的结论。至此他豁然顿悟,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多媒体出示背诵提示,学生背诵课文。六、布置作业背诵原文和翻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