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训练.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490745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完整版)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完整版)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完整版)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完整版)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版)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训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初中语文散文阅读专题训练.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散文专题一、散文的基本知识:1.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2.特点:形散神不散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3.分类:(根据对象及内容)记叙散文写人的散文:描写人的某种精神面貌,进一步对要写的这个人的行为品质进行评价,表明作者对某种精神的评价 ,对人的某种精神的评价,或赞美,或否定。叙事的散文:记事的目的是写人,写人的目的是突出人的性格,写人的性格的

2、目的是展示人的精神,表明对这种精神面貌的态度,或赞美,或否定。抒情散文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借景抒情 ):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眼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回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状物类的散文(托物言志的、以物喻人):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的特点与人的性格的某一方面有相似点,从而使所写对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即具备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进一步评价这种人类才具备的精神内容突出主题,回扣中心,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议论散文哲理性散文(初中不作要求)二、考点分析1、把握文章内容, 概括文章主题看标题。有的文章的标题很鲜明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可

3、以根据标题确定中心,相应地也可以根据中心拟写标题。 依据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态度;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态度。 看抒情议论句:叙事散文的目的就是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 看反复出现的句(段):为了使自己所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观点更鲜明,作者有意采用反复这一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感情、观点,从而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要领:(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1)线索 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

4、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常见的散文线索类型有:事件的来龙去脉;作者的见闻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某一具体事物。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答题要领:状物散文的线索往往就是所写的“物”:如背影中的“背影”;高尔基海燕中的“海燕”;珍珠鸟中的“珍珠鸟”叙事散文的线索往往就是所写的“事情的经过”或“作者的所见所闻”:如散步中“一家人的散步情景”;鲁迅的藤野先生中的“我与藤野先生的关系”。抒情散文的线索往往是“作者的情感变化”。(2)思路、顺序: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答题思路:要看材料或段落

5、、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形式,一般我们不主张同意调整,但无论是否同意调整,都必须要有充分的理由分析。(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答题思路: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3)以叙事为主的散文,对顺序的考查,主要考查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的判断或作用。顺叙(作用:叙事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倒叙(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使情节有起伏,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作用:对主要情节或主要人物起补充、铺垫、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

6、出中心)插叙作用的答题格式:补充交代了-,表现了-,为下文-作铺垫。3、品味语言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1)字词含义:字面意思 + 语境义。答题思路: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关注词语在文中的引申义、比喻义。(2)词语妙用: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答题思路: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表达作用,看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3)赏析句子指出表现形式(修辞、句式、谐音、叠词

7、等)指出该句的表现力及所写内容(形象、生动、简洁、传神、新颖地写出了)指出表达效果或作者的思想情感答题格式:运用了-的手法,(形象、生动、简洁、传神、新颖)写出了某事物的-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4.标题(1)考题形式:标题的含义: 答题格式:表层含义 + 深层含义(联系中心)(+文章主旨/表达的感情)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和文章内容相关的基本意思 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2)考题形式:标题的作用。答题方法技巧:贯穿全文线索、表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所叙之事、揭示情感主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答题格式:(标题若使用了修辞,先要分析)以-为题,引起读者兴趣。或标题 概括了文章的主要

8、事件。或揭示了文章主旨,包含了-情感。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3)考题形式:拟写标题。答题方法技巧:以文章的线索作标题以文章的中心作标题以文章的主要情节作标题以写作对象作标题。5.揣摩人物语言考题形式:补写人物心理活动技巧:1、必须用第一人称; 2、须在整体感知基础上,仔细研读具体语境。例如: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4题:他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请发挥想象把孩子未说的话补写出来。考题形式:分析(归纳、写出)心理活动。只需归纳出人物的心理特点。6.人物形象分析这类题一般从两个角度来命题:一是结合全文内容概括文章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或人物形象;二是结合文章中的某段文字或某

9、个事例,说说人物的性格特点。解题思路:一看写人方法,也就是分析具体的描写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侧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二看抒情和议论句,这类语句往往在叙事之后、文章结尾处、,少量在叙事之前的过渡处,常常是对人物精神品质的升华;三看中心找角度,人物形象与作品的中心是密切相连的,在对人物定位时,对人物用赞扬(或批判)的情感,用积极向上(或贬斥)的语言概括人物身上的优秀(或低俗)的品质或性格即可。方法总结:人物形象有三看:一看描写析方法;二看议论抒情句,作者评价析词句;三看文章找中心,褒贬定位要分清。三、试题演练:(一)感谢贫穷(1)贫穷,是生活中的一道沟坎,是岁月里的一段

10、艰辛,是人生境遇的一种无奈。之所以这么说,是由于我曾切身体会过贫穷。那滋味让人难以忍受,无法言表。但是,经历多了,时间久了,竟也品味出不一样的味道(2)我十五岁那年,得了一场大病。为治病,家里不仅花掉所有积蓄,还借债万元。二十年前的万元,和如今相比,可以说是个“天文数字”。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境,更加雪上加霜。(3)当我考上大学时,家里凑来凑去只有五百元钱,全部给了我。学校离家千里,父母虽不放心,但也没去送,因为要省下路费作为他们儿子上学的费用。在父母担忧的目光中,我独自一人坐火车前往学校。(4)到校后,交完各种杂费,兜里只剩下二百多元,这就是我一个学期的生活费。很长一段时间,自己只吃食堂里最便宜

11、的饭菜,有两个菜的价格至今仍然清晰记得,土豆丝三毛、萝卜粉二毛五,而一些好菜的价格反倒忆不起来了。说来有些尴尬,老乡到学校来看望我,我却撒谎说自己不在校,原因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害怕请他们吃饭,一顿饭钱虽然只要几十元,却是我一个月的生活费用。(5)坦白讲,贫穷实在不讨人喜欢,让我那段人生充满艰难与沉重,在无人的夜里,自己也曾抱怨过、痛苦过、自卑过,在最绝望的时候,甚至嚎啕大哭过。但如今却深深感谢此番经历,因为贫穷是我另一所大学,教会我很多东西。(6)贫穷告诉我,要学会珍惜。由于领教过一无所有的滋味,在自己眼中,得到的一切都是如此来之不易。一点小小的收获、一个浅浅的微笑,都会让自己满心欢喜。当遇到

12、挫折和烦恼的时候,回头看看来路,就会觉得,曾经赤贫的我,没有什么输不起,那么难的日子都过来了,大不了一切归零,从头再来,没必要患得患失,内心也就坦然起来。这种状态让自己变得豁达,在纷繁复杂、光怪陆离的世界中,保持着一个良好的心态。(7)贫穷教会我,如何去爱。对于情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无论走多远,心中永远珍藏着父母省吃俭用给我治病、供我求学的伟大的爱;记着朋友之间不为金钱设防的坦诚;感动于妻子可以不要钻戒、不要婚车、不要住房就嫁给我的真挚爱情贫穷让我剥开事物的表层,看到真实的内核,使我不用去怀疑感情的纯度与爱的温度。人生中又多了一块试金石,能够去伪存真,感受真情的可贵。(8)贫穷更教会我,要

13、去努力。可以说,自己最早的哲学老师就是贫穷,它让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明白:一个人金钱上穷不可怕,可怕的是志气上的穷,只有奋斗才能改变命运的道理。在大学读书时,自己同时兼作三份家教,寒暑假经常在外打工,尽量为家里减轻一点儿负担。参加工作后,从来不敢荒废时间,一直在加倍努力。如今,自己已在社会的坐标中找到了位置。虽然在很多人眼中,这微不足道,但对于我,已经足够开心,足够庆幸,足够珍惜。(9)说来这世界其实也公平,每个人在得到的时候,也在失去,在失去的同时,也在得到,很难说谁更贫穷,谁更富有。所以觉得,面对贫穷没必要唉声叹气,妄自菲薄,其实贫穷也是一笔丰厚的财富。1.“贫穷,是生活中的一道沟坎,是岁月里的一段艰辛,是人生境遇的一种无奈”根据自己对贫穷的理解,再续写两句话。贫穷,是 (2分) 2.简要概括作者遭遇过生活中的哪些贫穷?(2分) 3.纵观全文,作者是如何面对贫穷的?(2分) 4.作者为什么要“感谢贫穷”?(3分) 5.文章最后一段说“说来这世界其实也公平,每个人在得到的时候,也在失去,在失去的同时,也在得到,很难说谁更贫穷,谁更富有”结合自身,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二)牵手母爱1那一次,我应一位朋友之邀,客串为他的学生讲了两堂作文课。他们即将面临高考,学习生活异常紧张。课堂上,我给他们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如果命运之神可以满足你一个心愿,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