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教案[108].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4905666 上传时间:2023-12-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山界》教案[10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老山界》教案[10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老山界》教案[10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老山界》教案[10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山界》教案[108].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山界教案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 二、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特点;三、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观察方法;勾画关键语句,揣摩其含义及作用;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写法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布置预习:1、仔细阅读课文,解决字词疑难(识记注释中的词语:攀谈、苛捐杂税、奇观、绝壁、峭壁、骨碌、酣然入梦、蜷、缀、细切、澎湃)2读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说明理由。 教学步骤 一、导入:我们学习的前两篇课文是用诗歌形式写长征壮举的,今天学习课文老山界,它是一篇回忆录,真实地记叙了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

2、程。 二、检查预习,要求学生复述课文,要突出文中关键词语,做到语言简洁连贯,声音响亮,内容周全(常规要求)教师可边引导学生叙述,边课件出示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行踪图。三、启发学生理解课文的思路和思想内容课文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山高,摆出困难。第二部分(第233段):叙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按翻山经过将这部分分为四层,标上“”号(常规要求),编写各层提纲。 第一层:(第2-11段),从当天下午写到天黑之际,从山沟写到山脚,记叙“我们”周瑶民的交往攀谈,表现红军纪律的严明,对瑶民的关心和瑶民对红军的支持与帮助。第二层:(第12-23段)从天黑以后写道黎明之前,

3、从山脚下写到半山腰,记叙陡山峭壁的高、险和红军在雷公岩前露宿,表现登山的艰苦和红军的乐观精神。第三层:(第2431段)从次日黎明写到下午两点多钟,从次日黎明写到下午两点多种,从雷公岩写到老山界山顶,记叙山路的崎岖难走和红军的坚强意志,点明红军翻山长征时为了北上抗日。第四层:(第3233段),在山顶休息以后,从山顶写到山峡,记述了红军下山的情景,表达了红军胜利到达营地的喜悦之情。 第三部分:(34),指出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走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四、组织学生课内探究活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1仔细读第3、6段,一处写“照着习惯”,一处写“照我们一路上的经验”,各反映了什么现实?课文中写了:“

4、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请你以一个红军宣传干部的身份向瑶民说明红军是什么。 2学生勾画写红军翻山艰难的语句,用如“走路难”三字的形式概括几难(还有“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 3学生议论:红军为何能战胜困难?人民的军队,坚强的革命意志,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力量等。 (六)布置作业:读全文,重点读星夜登山和山腰露宿两段,边阅读、边思考、边勾画关键词语。 第二课时 (一)理解作者如何观察、反映生活,研读生动描写的段落。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读星夜登山和山腰露宿两段。1星夜登山作者的立足点在哪里?选择了怎样的观察方法和观察角度?调动了什么感官进行观察?观察什么?怎

5、样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红军战士的喊声笑声(听觉),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2半夜山腰露宿。“半夜里睡不着。”写挨冻的感觉,冻醒了,冻得怎样?勾画关键词:逼、刺入、更卷、蜷。这些词的使用使冷的程度具体化。“天上几堆火没有熄”。观察方法:定点观察;写景顺序:由远及近,先写星星,次写山峰,再写四周的山。视线:仰视、平视、环视。形象描述:运用比喻。(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像巨人矗立;山谷像一口井)“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既是所见,也是所闻,由视觉到听觉,转入自然。“除此以外,又睡着了。”所闻:以声写静谧,用比喻描写不可捉摸的声响。这所见所闻既表现征途生活的艰苦,又有乐观情趣。 前文写登山的热烈,这里写夜宿的静溢,使文势变化多姿,起伏跌宕。(二)、讨论完成课后习题二、三总结全文:1引导学生归纳中心意思:本文记叙了_实况,通过对老山界_的描写,对红军_的描写,歌颂了红军_和_精神。2提示学习重点。3朴素与生动的语言相结合,文风质朴,真实可信。(三)布置作业: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参考下列题目写一篇观察日记。望星空在阳台上窗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