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味复合调料行业概况图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4903848 上传时间:2024-02-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川味复合调料行业概况图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川味复合调料行业概况图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川味复合调料行业概况图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川味复合调料行业概况图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川味复合调料行业概况图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川味复合调料行业概况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味复合调料行业概况图(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川味复合调料行业概况(图) 近二十年来,随着GDP持续高速增长,我国已步入了消费结构升级、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的发展轨道,消费者更加关注自身生活品质的提升。近几年,我国调味品行业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产量销量迅速增长,品种日益丰富,“小产品、大市场”的格局已经形成,调味品行业成为我国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全国调味品行业销售收入为1,730亿元。调味品业的发展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我国调味品行业近年来销售收入增长情况: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消费者已不满足于过去简单的油、盐、酱、醋单一调味品的需求,复合调味品作为新兴的调

2、味品子行业,近年来更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的数据统计,2011年我国调味品行业总产值(不含味精)约为1,750亿元。调味品行业总产量(不含味精)约为1300万吨,其中酱油产量500万吨,食醋200万吨,酱类80万吨,鸡精(粉)42万吨,川味复合调味料51万吨。未来,随着消费者饮食习惯的不断多样化和调味品制造技术及工艺的不断改进,新型复合调味产品如火锅底料、川菜调料等将不断推出,调味品行业将向细分及定制方向发展,通过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及工艺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一)川味复合调味料行业情况 1、川菜的起源与发展 川菜是一个历史悠久、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文化的菜系,其发源地

3、是古代的巴国和蜀国,而四川火锅早在的三都赋中有记录,距今已有1,700年以上的历史,近现代四川火锅起源于清代道光年间。川菜具有取材广泛、调味多样、菜式适应性强的特征,晚清以来逐步形成地方风味极其浓郁的完整菜系。川菜以成都和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中心,并对长江上游和滇、黔等地均有相当的影响。川菜所用的调味品既复杂多样,又富有特色,故国际烹饪界有“食在中国,味在四川”之说。现在,川菜的踪迹已遍及全国,以至海外。火锅、四川小吃(如担担面、麻婆豆腐、夫妻肺片)、川菜(如鱼香肉丝、麻辣鸡丁、水煮鱼)等已经成为当地人、游客乃至全国消费者都喜爱的菜品。2、行业发展阶段 川味复合调味料行业出现与居民消费水平有较大关

4、系,其作为调味品的一个新兴子行业,起步产生相对较晚,发展不过数十年的时间。行业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行业起步阶段(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末):80年代初期,食品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始尝试对川味复合调味料进行初步研制和生产,但由于居民消费水平不高,消费习惯没有养成以及流通渠道不发达,该阶段产品品种比较单一,主要为火锅底料产品,生产也以手工作坊为主,没有形成全国性的品牌和销售渠道,产品主要在川渝地区销售。快速成长阶段(90年代末期至2005年):随着川菜饮食文化向全国传播,川味复合调味料逐渐向川渝以外地区销售,产品线逐渐丰富,麻婆豆腐、鱼香肉丝等川菜调料开始投放市场。企业开始按照公司制运行,形

5、成采购、生产、销售一系列完整业务流程,生产开始实现工厂化。同时,部分优势企业逐渐注重产品品牌和销售渠道的构建,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改进。高速发展阶段(2006年至今):大型优势企业开始确立竞争地位,全国性销售渠道开始形成,涌现出“大红袍”、“红九九”等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品品牌。主要优势企业纷纷加大新工艺和新产品的研发投入,生产工艺向自动化和机械化演进,产品线日益丰富,产品品质不断提高,质量安全得到保障,消费者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得到释放。近几年来,川味复合调味料行业发展迅猛,在我国调味品行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具有浓郁地域特色且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调味品细分市场。3、川味复

6、合调味料分类川味复合调味料按用途主要可以分为火锅底料和川菜调料两大类:(1)火锅底料火锅底料是以动、植物油脂、辣椒、蔗糖、食盐、味精、香辛料、豆瓣酱等为主要原料,按一定配方和工艺加工制成的,用于调制火锅汤的调味料。火锅底料按照原料的不同分为动物油型火锅底料和植物油型火锅底料。按照感官的不同分为红汤型火锅底料和清汤型火锅底料。动物油型火锅底料:又称红油型火锅底料,是四川传统的火锅底料,油脂成分主要是牛油,加入后火锅汤呈醒目的红色,表面可见少量红色浮油。植物油型火锅底料:是近年开发的火锅底料产品,油脂成分主要是植物油,经特殊技术处理,加入后火锅汤清澈透明。 红汤型火锅底料:是指汤色红亮,其中以具有

7、辣椒特征色泽的褐红色为主,风味香辣的一类火锅的总称。清汤型火锅底料:又称白汤火锅主要指三鲜、滋补类、菌类火锅底料,颜色呈乳白色或浅黄色。主要产品有大红袍火锅底料系列。(2)川菜调料川菜调料是专门针对四川特色菜肴和特色餐饮,研制开发而成的方便型复合调味料。其产品品种较多,主要包括:好人家鱼系列调味料,如水煮鱼、酸菜鱼、麻辣鱼等菜肴的专用调味料;炒菜系列调味料,如好人家毛血旺、回锅肉、好人家烧鸡公、好人家麻婆豆腐、好人家鱼香肉丝、好人家红烧牛羊兔、烧肉王、啤酒鸭等菜肴的专用调味料;汤系列调料如好人家酸菜汤、好人家酸辣汤、好人家酸萝卜老鸭汤、好人家麻婆汤等汤类的专用调味料;好人家川味香肠腊肉调味料,

8、集中于冬季使用。4、行业内企业分布格局在行业发展的初期,由于进入门槛较低,市场参与者较多,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部分不规范的加工企业逐渐被市场淘汰,生产企业家数有所减少,目前业内生产企业有200多家。由于川味复合调味料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主要生产企业基本集中在四川和重庆地区,地域集中度较高。近年来,虽然行业内品牌企业的销售规模不断扩大,但总体而言,行业内小企业数量仍较多,市场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的统计数据,2011年,前10家企业市场占有率仅为40%,这

9、为品牌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成长空间。5、市场容量及变化趋势 随着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养成,近年来川味复合调味料行业快速增长。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的统计数据,2006年至2011年,川味复合调味料行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速为21.43%;2011年,川味复合调味料的销售规模约为53亿元,到2016年销售规模将达到133亿元左右。6、行业技术水平、经营模式、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1)行业技术水平川味复合调味料的生产过程和工艺涉及到微波处理技术、新型杀菌技术、热反应增香技术、自动炒制技术、冷却干燥技术以及自动包装技术等多项高新技术工艺,其工艺研制难度较高,且业内缺乏通用设备。业内优势

10、企业利用其研发能力自行研制工艺设备,提高生产技术的自动化和机械化,而众多中小企业仍停留在生产设备小型化、生产工艺手工化阶段,行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高。(2)经营模式视企业规模大小不同,业内主要大型企业都建立了从采购、生产、销售全过程的生产经营模式,主要生产工序实现了半自动化或自动化,在销售环节上普遍采用经销和直销相结合的模式,销售网络分布较广,并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众多中小企业受规模的限制,生产还更多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没有建立规模化的销售网络,产品品牌影响力较弱。(3)行业周期性川味复合调味料行业属于日常消费品行业,稳定性强,没有明显的周期性。近年来,川味复合调味料需求越来越大,

11、行业发展迅速。(4)行业的区域性我国地域宽广、民族较多,人们的饮食习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产品品种及风味需求也存在着一定差异。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区域间人员流动的增多,人们饮食口味的多样化,各地群众对川味接受程度越来越广,川味复合调味料逐渐受到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喜爱。(5)季节性川味复合调味料中,火锅底料主要以麻辣口味为主,根据人们饮食习惯,冬季天气寒冷,食用火锅较多。因此,火锅底料销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第四季度是销售旺季,其它时期是销售淡季。相对而言,川菜调料销售的季节性不很明显。(二)行业发展趋势 1、行业整合加速,市场集中度将提高随着川味复合调味料行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食品安全

12、日益重视,国家对企业环保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部分规模较小、经营不规范的企业将逐渐被淘汰,优势企业发展将更加迅速,行业整合将加速,市场集中度将不断提高,企业规模化经营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场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维护行业形象,保障食品安全,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有效降低固定成本和管理成本,加大在食品安全、品牌、研发、营销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益。2、 市场竞争由单纯价格竞争转向品牌、质量和营销等综合实力竞争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作为快速消费品的川味复合调味料,价格已不再成为消费者关心的最重要因素。企业要在众多的市场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喜爱,必须在市场

13、上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建立独特的产品特色以及切实可行的销售策略,来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和变化的需求。川味复合调味料行业在经历了模仿、同质竞争和价格竞争阶段后,开始逐步走向以品牌、质量和营销等综合实力为基础的多层次竞争。3、生产工艺持续改进,新产品和新配方推出速度加快川味复合调味料的发展是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食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而发展的。人们对饮食的要求已从过去的吃饱向吃好转变,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健康、营养、快捷的饮食将成为消费者追求的目标。饮食习惯的改变将要求行业内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加强研发投入,持续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新配方,并加快从研发到市场的进程,精益求精、快速响应将成为市场的

14、趋势。4、快速消费品应用日益广泛,居民接受程度越来越高随着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快速消费品以其便利性、流通广和周期短等特点正逐渐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在食品领域,由于中国传统烹调工序复杂、用料繁多,越来越不适于现代生活的节奏,家庭烹调有逐渐向快速化和简单化演变的趋势,食品类快速消费品也日益受到老百姓的青睐。川式复合调味料产品,例如火锅底料和川菜调料,将众多基础调味品融合到一起,避免了家庭菜肴烹饪过程中的复杂和繁琐。因此,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烹饪过程中开始使用复合调味料替代部分基础调味料,产品接受程度越来越高。5、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近年来,我国川味复合调味料产品的市场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趋

15、势,行业市场销售规模和利润水平逐步提升。在国家对食品行业监管日益严格和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行业进入门槛不断提高,企业优胜劣汰和行业整合速度进一步加快,市场竞争将由单一的价格竞争逐渐转向技术、品质、品牌和营销等全方位的综合实力竞争,利润率水平较高的品牌类产品及高档产品的销售比重将逐步增加。行业集中度与规范化程度将不断提高,规模效益逐步显现,有利于业内优势企业继续维持较高的盈利水平,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 (三)行业竞争程度和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 1、行业竞争程度(1)属于完全竞争市场我国川味复合调味料行业属于完全竞争的市场,业内生产企业众多,并已形成了若干全国性品牌主导市场、部分区

16、域品牌作为补充的竞争格局。(2)行业集中度较低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11年末,川味复合调味料生产企业约有200家,其中销售收入排名前10位的生产厂家市场占有率合计为40%,销售收入达到0.5亿元以上的企业仅有不到5%。行业发展具有“小产品、大市场”的特征,企业整体加工规模较小,业内大型企业较少,中小型企业数量众多,甚至还存在部分家庭式生产作坊,行业集中程度亟待提高。2、行业进入壁垒(1)食品质量安全壁垒国家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重视,近年来,不断出台一系列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政策法规,加强对行业的监管,使一批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的企业退出市场。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