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4903251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中共彝良县委督查室 2011年11月11日对加快彝良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曹阜忠农业产业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彝良是农业资源大县、农业产业小县。近期,笔者就如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开展了调研,对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行了思考。一、彝良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一)农业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彝良县辖15个乡镇133个村4个居民委员会2921个村民小组。全县有耕地85.43万亩(常用耕地60万亩),林地230.1645万亩。多年来,县委、政

2、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立足资源优势,确定了“科学规划、分类建设,发挥优势、培育重点,基地示范、龙头带动,政策扶持、片区开发”的产业发展思路,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巩固传统产业,壮大特色产业,培育优势产业,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初见成效。1.传统产业稳中有升。一是粮食产量产值逐年增长。坚持加大粮食科技推广力度,向科技要粮、向样板要粮,“两杂”良种种植面积逐步扩大,粮食产量不断提高,产值得到突破。2010年,实现粮食产量33819.2万斤、产值6.17亿元。二是生态优质烟基地建设成效明显。紧紧围绕打造“山区生态特色优质示范烟基地”的目标定位,狠抓现代烟草农业建

3、设。2010年,实现烤烟产量1150万斤、产值0.85亿元。三是畜牧业规模化发展势头强劲。按照提升科技养殖水平、扩大养殖规模的思路,建成野猪、土鸡、白水江河鱼等生态养殖示范点11个,建成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区5个、示范场1个,肉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区2个,肉羊标准化养殖示范区1个,畜牧业科技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升。2010年,实现畜牧业产值4.51亿元。2.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按照“规划先行、规模发展、以奖代补”的原则,大力发展天麻、核桃、花椒、竹子等优势产业。“十一五”末,完成天麻种植2万亩,产量550万斤,产值1.925亿元;核桃种植41.8万亩,产量196万斤,产值1176万元;花椒种植8.5万

4、亩,干花椒产量44万斤,产值1320万元;竹子种植34.8万亩,鲜竹笋产量1900万斤,竹材1260万斤,产值3989万元。3.特色产业初见成效。紧紧抓住市委、市政府把小草坝天麻作为全市8大优势特色产业的重点进行培育打造的契机,充分发挥小草坝天麻具有世界天麻原产地的独特优势,加大力度培育天麻产业。一是基地建设初见成效。相继建成技术较为成熟的“两菌”和制种生产基地,小草坝天麻种植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每年规范化种植天麻1万亩以上)。今年,投入资金1200万元,实施天麻规范化种植3.2万亩,实现鲜天麻产量1000万斤、产值5亿元以上。二是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彝良县功能保健食品开发公司推出了“朝天马

5、”牌干天麻、天麻片、天麻精粉、天麻蜂蜜、天麻酒等系列产品,其中天麻精粉获得“中国著名品牌”殊荣,盒装天麻在泰国荣获中国优质农产品及科技成果设备博览会金奖,天麻酒在北京中国食品专家展示会上获金奖,小草坝天麻品牌深受消费者青睐。4.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农田水利投资4.26亿元,是“十五”的10.6倍。完成一大批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恢复蓄水300多万立方米。建成小(一)型和小(二)型水库各1座。投资3.6亿元的双河中型水库正在建设中。截止2010年底,全县耕地灌溉面积12.7万亩,有效灌溉率从2005年的7%提高到2010年的18%。(二)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彝良县农业

6、产业化发展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处于初始阶段,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产业规模小,产业建设分散。农业产业发展方式粗放,集约化、规模化不高,产业集中度不够;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农业深加工严重滞后,现有的加工企业基本是作坊式,带动力弱,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未形成产工销一条龙的良性机制,农产品增产不增效。二是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所占比重过大,畜牧业比重过小,加工业所占比重极低,结构比为55:40:5。种植业结构中,仍然是以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为辅的二元结构,而经济作物又以单一的烤烟为大头;常年种植面积上万亩、产值达千万元的仍然是玉米、马铃薯、烤烟等传统产业,竹子、核桃、花椒等优势产业还

7、未真正转变为经济优势。三是农业基础差,综合生产能力弱。水利基础配套设施不强,有效灌溉率仅18% 。村社公路等级低,社社通公路里程少,农业田间生产性道路几乎没有,导致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要素的运输成本过高。四是资金投入不足,科技实验示范力度不够。由于县级财政困难、上级财政转移性支付不足,每年投入农业资金仅3000余万元,导致对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的试验示范、科技培训滞后。五是流通不畅,农产品转化率低。由于缺乏有力有效的中介组织及各种营销组织,市场需求信息不畅,玉米、马铃薯、畜牧产品分别仅有15%、20%和30%转化为商品。二、彝良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势资源优势独特。全县立体气候明显,洛泽河、发达河

8、、白水江流域低热河谷区光热资源丰富,适宜水果、蔬菜种植面积广、潜在空间大。白水江流域梯级电站建成后,电站回水里程长、水域面积大、水质污染小,为大力发展原生态水产网箱养殖提供了巨大的优势。尤其是特色产业天麻,优势产业竹笋、核桃、花椒等农产业初具规模,因其生态、绿色、保健功能明显,市场发展前景较好。政策机遇难得。按照国家提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要求,彝良县被列入省级的有4个,列入市级的有9个,其中:优势农产品示范区4个,特色农产品示范区建设4个,烟、林支柱产业1个。后发优势明显。随着驰宏、天力、旺立达等一批大企业大集体相继落户彝良,彝良县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9、,为工业反哺农业提供了强大的财力支撑。三、彝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目标发展思路:“十二五”期间,坚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原则,走“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之路,以巩固传统产业、培育优势产业、壮大特色产业为抓手,鼓励土地有序流转,积极引导发展种植业专业村、社,着力引进和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壮大中介组织,发展规模化经营,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推动农业向生态、集约、安全、规模方向发展,努力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发展目标: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任务,到2015实现农业总产值69亿元的目标。一是优势产业发展目标。发挥优势,落实责任,到2015年

10、种植天麻菌材林50万亩、核桃50万亩、竹子50万亩、花椒30万亩,实现产值31.36亿元,农民人均林产业收入达5670元。二是传统产业发展目标。推广运用新科技新技术新品种,稳定粮食种植70万亩,创办高产示范样板45万亩,产量达2.43亿公斤,产值5亿元;大力发展冬早蔬菜和夏秋冷凉蔬菜6万亩,实现产值9300万元;科学化、规模化种植烤烟4万亩,实现产值1.1亿元;稳健发展畜牧养殖,实现产值10亿元,促进农民人均收入3500元以上。坚持以角奎、洛泽河、奎香、海子、龙安为重点,辐射带动全县其他乡镇大力发展獭兔养殖,形成獭兔产业规模化。2015年,培育年出栏1万只以上獭兔养殖专业户50户,带动周边群众

11、1000户饲养獭兔,户均年出栏500只以上,实现年出栏商品獭兔100万只,总产值0.5亿元以上。三是特色产业发展目标。科学种植天麻10万亩,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其中基地产值8亿元以上。四、加快彝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机遇,重在建设科技农业、规模农业、设施农业、信息农业、特色农业、组织农业,实现农业产业科学化、规模化、集团化和效益化发展,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一)建设科技农业,提升农特产业品质。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支撑。一是狠抓科研创新。引导现有加工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姻”,形

12、成产学研结合,进行科技攻关和新产品研发,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综合利用技术。二是狠抓品种创新。围绕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创优品牌和农业标准化生产要求,引进推广优质高产新品种,加大本土优质品种选育力度,扩大良种、良畜覆盖面。三是狠抓技术创新。抓好农作物高产示范、标准化种养和无公害生产、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综合防治、生物多样性栽培、农业机械化和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重大科技成果的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四是狠抓素质创新。对天麻、獭兔等重点特色产业,整合培训资源,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和校企培训,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加强以种植、养殖和市场经营为主的实用技术培训。加大对基层农技人员、协会技术骨干、种养

13、业大户和农村乡土人才的培训力度,造就一批土生土长的农科技术辅导员,不断强化科技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五是搞活激励机制。结合事业单位改革,鼓励农业科技人员通过技术入股、技术服务咨询、技术承包等形式,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或领办农业产业化项目,领建或合建农产品规模化基地和加工企业。(二)建设规模农业,促进农产业规模化发展。推进产业基地规模化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一是要科学规划。按照“一心两轴三纵四片五区”的发展布局,结合各乡镇气候特点,重点抓好天麻、核桃、花椒、竹子、畜牧、果蔬等农业产业规划,以规划指导种植。二是要狠抓建设。积极稳妥地引导农户转租、转包、转让、合作等形式,加快土地

14、经营权流转,使土地向种植大户、种田能手集中,持之以恒,全力抓好天麻、核桃、花椒、竹子、畜牧、果蔬等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原料基地上规模。具体工作中要以生物资源开发与加工片区为平台,在牛街、柳溪、洛旺片区大力发展优质柑橘、养殖基地;在角奎、洛泽河片区大力发展优质核桃、樱桃、李子、桃子基地;在小草坝、龙海、钟鸣、两河、龙安大力发展天麻、竹子、冷凉蔬菜基地;在树林、奎香、龙街片区大力发展中药材基地。同时,要以昭通天乙养殖有限公司入驻彝良发展獭兔产业为契机,强化技术支撑,扎实抓好獭兔养殖产业发展。三是要搞活经营。充分依托优势农产品资源,按照“扶优、扶强、扶特、扶大”的原则,引进1至2家经济实力雄厚、技

15、术力量强、具有稳定市场销售网络的大公司入驻彝良,规模化开发天麻、核桃、竹子、花椒、畜牧、果蔬等特优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能力,龙头企业上水平。(三)建设“设施”农业,夯实农产业发展基础。基础设施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一是要着力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建成双河水库、发达水库,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一批“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确保耕地有效灌溉保证率达35%以上。二是要着力抓好高稳产农田建设。以实施中低产田(林)地改造、现代烟草农业、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开发整理、中小河流域治理等项目为重点,扎实抓好高稳产田地建设,到“十二五”

16、末,新增高稳产田地10万亩,全县高稳产田地达到46万亩。三是要着力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田间生产性道路建设力度,实现社社通公路,确保村社级公路良好畅通,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出行难”问题。四是要着力抓好农村能源建设。加快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和其他清洁能源项目,到“十二五”末,新建沼气池1.2万口,推行节柴改灶5000户,使85%以上的乡镇建立健全农村能源建设服务体系,沼气池、节柴灶利用率达到80%以上。五是要加快农网改造进度,尽快完成农网改造,确保农业生产用电需求,降低生产成本。(四)建设信息农业,健全现代流通体系。信息流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一是要加强对农民信息知识普及,扩大农民信息需求,利用好彝良电视台、彝良县委政府网、彝良广播电台、彝良远程教育播放点等现代化载体,建立农业科普栏目,全方位宣传和普及农业科普知识。二是要建立农村信息服务市场。充分发挥农业信息网站功能,积极与省市网络媒体和报刊等信息单位对接,及时发布各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