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引路》教学设计与评析.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4899161 上传时间:2023-01-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与评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与评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与评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与评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与评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蜜蜂引路》教学设计与评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蜜蜂引路教学设计与评析执教:第二实验学校 陈晓昀评析:县教研室 李荣芬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派、引”等9个字,理解“附近、往常、常常、谈天、果然、惊讶”等词语的意思。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阅读故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3、了解列宁找到养蜂人的过程,学习其通过仔细观察,用心思考解决问题的品质。教学重点:1、理解“附近、往常、常常、谈天、果然、惊讶”等词语的意思,学习“联系上下文”、“比较”、“语气朗读”等理解词语的方法。2、了解列宁找到养蜂人的过程,学习其通过仔细观察,用心思考解决问题的品质。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喜欢读故事吗?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读一个故

2、事。(课件出示课题,齐读)2、板书课题,指导“蜂、引”二字的书写。二、自读故事,解决字词。导语:一个好故事只读一遍可不行,要多读几遍,每读一遍都要做不同的事情,这样才能把故事读懂。看老师的阅读提示:1、出示阅读提示:(1)出声读第一遍,标出不认识的字,加拼音;画出不懂的词,想想它的意思(可以自己查资料,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或向同学、老师请教)。(2)迅速默读第二遍,给自然段标序号,想想这个故事讲了关于谁的什么事。(3)出声读第三遍,争取把故事读熟练。2、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教师指导。3、检查生字词。(1)出示生词指生读。(2)出示生字,学生边读边书空,记忆字形,指导“敲、派”二字的书写。(3)出

3、示带生词的句子指生读。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谈天。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养蜂的人。三、引读故事,了解内容。导语:学好了生字词,接下来我们就要抓住重点的词语和句子把故事读明白。1、指生说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若学生答不出可进行分步引导:(1)引导学生找出故事的两个人物,教师板书并指导“列”的书写;(2)引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在“列宁”与“养蜂人”二词之间补充“找”字。)2、结合句子,理解“谈天”。(1)提问:列宁常常找养蜂人干什么?(板书“谈天”,指导“谈”字书写)(2)出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谈天”句指读,想象:

4、他们会谈什么?(学生答)(3)教师总结:随便谈,什么都谈,这就叫“谈天”。3、比较理解“常常”与“往常”。过渡:这句话中有一个“常常”,课文中还有一个带“常”的句子,我们看。(1)出示“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一句指生读。(2)提问:这里的“往常”跟“常常”意思一样吗?(引导学生说出二词的近义词)4、引读后半部分,理解“惊讶”。(1)过渡:列宁找到养蜂人了吗?(学生答,教师在“找”后补充“到”)你是从哪句话知道的?(引导学生读第三段最后一句)(2)引导学生读第四段。导语:他们见面后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同桌分角色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要读出他们两个

5、人不同的语气,脸上还要有他们当时的表情。A、学生分角色朗读。B指名读,指导读出“惊讶”的语气,理解“惊讶”。四、引读第三段,了解列宁找养蜂人的过程。1、设疑过渡:蜜蜂真能做向导,主动给列宁引路吗?列宁到底是靠什么找到养蜂人的?(板书“靠”)请大家用心读读第三段。2、学生默读第三段,边读边画出列宁在找养蜂人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并思考他当时会想什么?3、交流,板画:(1)过渡:我们把列宁找养蜂人的过程用图画画在黑板上好不好?(2)板画列宁住处,理解“附近”。A、提问:先说说列宁住在哪儿?(板画“莫斯科”)B、板画“小山”,调整其与“莫斯科”的距离理解“附近”。C、引导学生用“附近”说话:学校附近有什

6、么?你的家在什么附近?谁能自己用“附近”说一句话?(3)引导读第三段第一句,板画“花丛、蜜蜂”,引导思考:列宁看到蜜蜂会想什么?(4)引导读第二句,板画“园子、小房子”,引导学生抓住“附近、旁边”二词把园子和房子的位置画准确。思考:这时列宁又会想什么?(5)房子里是养蜂人吗?(出示“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养蜂的人”一句指读,结合句子理解“果然”的意思。)4、再读第三段,补充板书:列宁靠( )和( )找到养蜂人。五、小结。1、看板书,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事。2、想一想通过这一课你学到了什么?附:板书设计蜜蜂引路板画列宁 靠 仔细观察和用心思考 找 到 养蜂人 。评析:蜜蜂

7、引路是二年级的一篇课文。陈晓昀老师这节课“教的实在”,“学得扎实”,充分体现了“常态课”的基本特点,值得低年级语文教师借鉴学习。一、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有效辅助教学。陈老师在课堂上使用了电教媒体,如为了让学生根据要求展开学习,出示了“阅读提示”;为了方便生字词语的教学展示了本课的生字、词语及重点语段,既有效辅助了教学过程,又不喧宾夺主、过分倚重电教手段。课堂上学生有更多地时间去阅读、去思考、去透过文字本身获得语文修养。教学的媒体有很多,并不单单是电教媒体。教材、黑板、粉笔等等一切,都可以认为是教学媒体。陈老师采用“简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演示了“列宁找到养蜂人的过程”,不但将学生的阅读理解用具体可

8、视的形象展现出来了,而且对“附近”、“旁边”等词语的理解也更准确了,给学生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这说明传统媒体在语文教学中仍然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而发挥和发掘传统媒体的作用,同样可以上出语文味浓厚的语文课堂。二、抓住字词教学,凸显低年级特点。很多语文课,教学目标设计过多或在理解文本内容这个层次上不惜“重彩浓墨”,学段特点模糊不清。结果看似精彩纷呈的课堂却没有实际效果。对于字词的真正掌握,甚至还得通过课下大量的时间去巩固。我们说陈老师这节课上得很实在,是因为这节课的重点很突出:学习生字词,学段特点很明显,没有虚假、造作和作秀的东西。语文课标对低年级阅读更关注的是阅读的乐趣以及通过阅读理解和积累词

9、语,蜜蜂引路一课就完全摆脱了“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这一内容的窠臼,而将故事本身作为识字学词、培养阅读能力的凭借。在教学实践中,始终围绕这个目标行进,即便有一些向生活经验的拓展和链接,也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词语为主,并不过多地“发散辐射”、“旁逸斜出”,所以目标的达成显著而高效。三、寓教于乐,顺学而导,积极打造高效课堂。“寓教于乐”是我们挂在嘴边的一个词,这个“乐”并不是一种简单地高兴,而是对学习材料本身、对学习过程本身产生的积极体验。如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帮助下,阅读的态度很积极,大脑的思维很活跃,这种状态就是教师“寓教于乐”的呈现,是实现高效学习效果的基础和保障。“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也在这节课上体现地比较充分。教师的“教”是建立在学生“学”的基础之上的。教师通过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交流,抓住学生的精彩发现,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已知带动未知,一步一步将字词教学落到实处。所以,咋看此课,似乎没有精到的环节设计,实则时刻以学生为中心,行云流水,润物无声。课堂上既有字词的学校效果,又有阅读水平的提升,是为“高效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