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4892105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冒顿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是对中国历史做出的贡献,培养学生运用正确的观点,观察和分析民族问题的能力。 (2)通过运用大量史料讲述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及其意义,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讲述匈奴族统一开发蒙古草原作出的贡献,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2)通过学习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难点:正确理

2、解当时的民族关系三、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2.讲解法 3.比较分析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导入新课 (展示万里长城图片)教师:从浩瀚的外太空向下看,我们会看到人类伟大的建筑之一万里长城,那么同学们回忆一下,长城最早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学生:战国时期。老师:大家想一想长城修建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是为了抵御匈奴。教师:那么匈奴是什么样的民族?汉王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这 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二)讲授新课 1.匈奴族的兴起 教师:匈奴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哪位同学告诉我匈奴族生活在什么地区,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学生:(阅读

3、课本回答)教师:(讲述)蒙古草原;游牧生活,逐水草而居。教师:秦汉之际他们杰出的首领是谁? 他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 学生:展开讨论,积极发言。(学生可以发表各自的观点) 教师:冒顿。 冒顿励精图治,治军有方;建立了一支纪律严明、 听从指挥的骑兵队伍。教师:在学生讨论完这个问题后,接着引导学生思考,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教师:(讲述)统一使匈奴生产迅速发展,势力不断壮大,进入鼎盛时期。匈奴经济迅速发展,一是畜牧业繁盛;二是匈奴地区受汉族影响逐渐有了农耕,这说明汉匈两族人民生产上已经有了密切的交往;三是手工业有了发展,尤其是冶铸业,能

4、够铸造铁制农具和兵器,而且金属制品上装饰着动物图案表现出游牧民族的特点。(展示相关图片,说明手工业发展状况) 2.两汉时期民族关系的演变 老师:秦朝末年,中原大地狼烟四起,边境松弛,匈奴趁机再次夺取河套地区,并继续南下。匈奴强大之际,正是西汉建立之初。请大家回顾西汉初年的经济状况? 学生: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 老师:在这种情况下西汉对匈奴采取了什么政策? 学生:和亲政策。 老师:(简要介绍一下“和亲政策”的背景,可以请学生看小字,理解什么是“和亲”)“和亲政策”效果如何? 学生:“和亲”就是把皇室女子作为公主,远嫁给匈奴单于为妻。每年还送给匈奴大量的谷物和纺织品,并开放边境市场,与他们

5、进行贸易。没有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但大的冲突暂时避免,为西汉争取了发展生产的时间。 老师:“和亲政策“并没有能阻止匈奴南下的进攻。那么这种局面到何时才结束呢?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老师: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认识到和亲不能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于是下定决心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那么汉武帝时是否已具备了攻打匈奴的条件呢?(带领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内容,进而总结如下:西汉王朝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已具备了反击匈奴的物质基础)汉武帝时有两位杰出的将领,他们因大破匈奴而名垂青史,这两位将领是谁呢? 学生:卫青、霍去病。 老师:(老师讲解汉武帝时汉与匈

6、奴之间的交战情况,重点讲解公元前119的漠北之战)想一想:你认为汉武帝为什么能够取得对匈奴战争的胜利?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教师:总结如下: (1)武帝时国力强盛是反击匈奴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2)反击匈奴的战争顺应了人民渴望边境安宁的愿望,得到人民积极支援。 (3)卫青、霍去病等汉军将士英勇善战。教师: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有什么影响?在和学生探讨的基础上得出: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战争,符合各族人民的利益,具有非常突出的积极意义。具体表现在:消除了匈奴的威胁,使北方边境呈现出和平兴盛的景象;边境的和平兴盛,也给匈奴人民本身带来了安宁、和平和利益。教师:你怎样看待汉武帝时对匈奴的战争?学

7、生:虽然反击匈奴的胜利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文明的发展。但是反击匈奴战争也导致汉武帝晚年的财政危机。教师: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一位奇女子:她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风华绝代,深明大义;她的一生关系到两大民族风云激荡的历史;她被誉为国家和平,民族和谐的女神;她的美名流传千古,演绎了两千多年的文明与传奇,她是谁呢?她就是具有落雁之姿的王昭君。(在讲解的时候,播放电视剧王昭君的剪截视频) 教师: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互相攻杀。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南迁长城附近。他表示愿与汉朝和亲。汉元帝同意呼韩邪单于的请求,宫女王昭君自愿前往,汉元帝把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教师:(幻

8、灯片打出王昭君的简介,让学生了解“昭君出塞”是怎么一回事)昭君出塞为什么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昭君出塞是民族友好往来的见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点,打出历代名人对昭君的评价)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提出或思考一些问题如:西汉初年的“和亲”与“昭君出塞”有什么不同? 学生:(锻炼学生比较、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师:(讲述)汉初和亲是在白登之围大败的情况下实施的,统治者采取了纳贡求和之策,具有屈辱性,这种和亲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边境上匈奴的骚扰问题。而昭君出塞时,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请求和亲,且昭君也是自愿前往的,双方是平等互利的结合。昭君出塞和亲为汉匈奴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此

9、后半个多世纪,西汉与匈奴保持了和平友好的局面。老师:东汉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同汉朝和好逐渐内迁。北匈奴仍在蒙古高原,并控制西域,经常派骑兵进攻东汉的边境,河西走廊的郡县常常白天关闭城门。东汉王朝先后派大将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恢复了汉朝对西域的统治。北匈奴战败以后,部分向西远迁。(这部分内容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看书,了解即可,不做重点掌握) 老师: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正确理解汉匈的民族关系?(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的出:匈奴和汉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当时,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匈奴南下掠夺是非正义之战,因为它给汉匈人民带来了灾难。汉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既有

10、民族之间的战争矛盾也有和平往来,它们总是存在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共同缔造着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合作是历史的主流) 三、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1.选择题 (1)匈奴历史上称首领为( ) A可汗 B单于 C皇帝 D大王 (2)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为( ) A汉武帝 B冒顿单于 C汉高祖 D呼韩邪单于 (3)汉初采取和亲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密切与匈奴的友好关系 B匈奴单于主动请求 C汉高祖对匈奴施恩 D汉初国力不足 (4)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是( ) 卫青 霍去病 窦宪 窦固 A B C D 2.问答题 (1)冒顿单于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汉武帝时期为什么能大规模反击匈奴?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的是什么战役?是什么时候由谁和谁指挥的?起到了什么作用? 3.探究题(1)匈奴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今天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2)你认为王昭君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3)汉武帝的大一统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 (四)板书设计 匈奴的兴起 匈奴的习俗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蒙古经济的发展 汉初的“和亲”政策 两汉时期民族关系的演变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昭君出塞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