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4890796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习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习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 芝田中心小学校新权满怀着深切的缅怀和钦敬之情,我认真阅读了焦裕禄这本书,焦书记那高大的形象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中。焦裕禄是艰苦朴素的典范常年穿的是打着补丁的衣服,一件旧大衣成了他御寒的唯一之物。他吃的是窝窝头,小咸菜。他坚持生活在群众之中,和众同甘共苦,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他的身影。焦裕禄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的忠诚,带领全县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治理“三害”;他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仍是麦子的长势、群众的生活;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的奋斗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焦裕禄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令人肃

2、然起敬。他所闪耀的精神的光芒,聚焦成同一个璀 璨夺目的闪光点,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要结合实际,学习和弘扬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从焦裕禄精神中不断汲取力量。第一,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大兴服务群众之风。我们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要多办利民 之事,深入条件艰苦、矛盾集中、困难突出的地方,尽力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认真解决民生问题,努力把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各项

3、工作落到实处。第二,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勤俭节约、艰苦创业,大兴艰苦奋斗之风。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我们党的立业之本、取胜之道、传家之宝,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精髓。我们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要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自觉践行艰苦创业、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优良作风,发扬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保持不畏困难、坚忍不拔、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奋斗。第三,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求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实事求 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灵魂。我们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要坚持实事

4、求是,尊重客观规律,深入调查研究,真正把求真务实融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之中,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就全力以赴去做,不符合的就毫不犹豫去改,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想、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第四,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不怕困难、不惧风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精神,大兴知难而进之风。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品质,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重要内容。面对当时兰考十分严重的自然灾害,他以共产党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创造性地制定了一套简便、易行、实用而又符合规律的治理“三害”方法,最终在重重困难中闯

5、出了一条生路。这种精神,与今天我们所倡 导的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精神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要始终保持一种敢做善成的勇气、保持一种逆势飞扬的豪气,不怕矛盾复杂、不怕任务艰巨、不怕责任重大,敢于挑起重担,敢于克难制胜,敢于奋勇争先。第五,学习和弘扬焦裕禄同志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我们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党和人民事业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造福人民群众。要把人生价值与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多想群众少想自己,多想事业少想名利坚持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要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坚持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利,坚持慎独慎微,不该做的事 情坚决不做,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我们要深刻理解焦裕禄精神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紧密结合现在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力弘扬焦裕禄同志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用以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把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实践特色的重要着力点,切实搞好学习实践活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