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组案例.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4887896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课组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数学课组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数学课组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数学课组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数学课组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课组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组案例.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申 报 书课题名称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 学科分类 数 学 课题负责人 负责人所在单位(盖章) 博罗县龙溪中学 填表日期 2007-10-13 联系电话 2007 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分层教学研究计划历时两年多的分层教学研究工作,为全面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了将分层教学研究向纵深推进,完善研究成果,特制定本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本学年度分层教学工作继续树立“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材”的人才观,提出“教研兴校,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坚持整体推进与典型研究相结合,坚持学校指导与学科研究

2、相结合,坚持分层教学与提高课堂效率相结合,严格研究计划,突出研究的实效性。在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空间的同时,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二、领导小组及实施对象1、领导小组:组长:刘玲华组员:郭嵘生 杨桂孙 徐容坤 肖西儿 黎德家 廖俊浩 林玉玲 李满生 张彩红 蒋贤。 2、实施对象:七、八、九年级 (共7个教学班)三、研究任务及目标为进一步完善研究,本学年分层教学,继续抓好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加强分层教学的研讨,提高研究水平。主要研究任务及目标是:1、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使每个学生在不同基础上得到提高与发展。2、形成一种便于操作的分层区别教学的模式。3、通过好、中生的相互协作,培

3、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4、通过对学困生的直接教学和个别辅导,消灭“陪读”现象,更好地补差、防差,实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素质教育要求。5、通过分组区别教学的教改实验,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他们驾驭教学的水平,和进行教育科研的能力。四、完成几项相关工作课题组成员集体备课。教师的研究要完成“四个一”,即“一份教案、一篇论文、一节课、一次展示”。各备课组要做到“三个一”,即组织一次有意义的研究活动,编写一本配套练习,及时反思,不断积累、总结、交流,积极撰写论文。开展分层作业设计评比。各年级组织两到三次示范课。狠抓新教师与青年教师的常规课督评活动。做好课题的资料整理,按序归

4、档。撰写结题报告。3、主要工作措施加强分层教学指导组成员的管理,包括每月组织一次分层教学指导组成员的集中学习活动;每人听、评课不少于20节;写一篇教学研究论文;推介一节分层优质课。进一步抓好对分层教学研究课的点评。把“四课”活动与分层教学有机结合。把分层与培优级辅差相结合,以便从实际出发,务实高效。学期结束,评选分层教学积极分子。认真组织好七年级、八年级的“希望杯”数学竞赛;九年级的数学竞赛的工作。并配备教练员精心辅导,以取得良好成绩。拟定教练员是:七年级:廖俊浩 ;八年级:李满生;九年级:刘玲华。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组,认认真真读几本书,以确定的课题为龙头课题,吸收和借助其他校级课题,树立科

5、研意识,选择科研课题,加强科学研究,促进个人专业发展。拟定示范课教师是:七年级:廖俊浩、林玉玲 ;八年级:李满生、张彩红;九年级:刘玲华 、肖西儿、 黎德家。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龙溪中学数学组 2007-9-3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数学教育理念,即人人数学观,它体现了数学的个性化特征: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学习上不是人人都能整齐划一地发展,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使人在学习上存在个性差异,承认差异才能结合实际,承认差异才能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发挥他的才能,获得他应该得到且能够得到的数学知识。遵循这一教学新理念,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

6、的一些探索。一、课题的基本内容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如何在现行班级体制下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的模式,并通过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全体参加实验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成绩。通过课题的研究,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加强组内的合作交流意识,使教师教学的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有较大提高,力争做科研型教师。实施分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

7、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学优生学习没动力,冒不了尖,学困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给其它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我组决定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与合适的帮助造成的。”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的研究实验表明,儿童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数学分层教学的涵义就是把同一班级(年级)的学生,按照学习基础,能力的差异分成若干个层次,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

8、内容和评价标准来实施教学,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二、实验分层教学应把握的基本原则通过我们开展数学学科分层教学的实践,我们认为,分层教学一定要把握以下原则。(一)、主体性原则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过程是建立在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基础上的。实验中,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差异,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启发他们自觉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二)、主导性原则由于一个班级有几十名学生,他们不但存在差异,而且在不同

9、时期存在差异的程度也不同,不同班级学生群体的差异不尽一致。因此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期,及时灵活地调控自己的教学安排,使各类学生得到的帮助与他们的个别需要相适应。(三)、保底性原则这是保证实验能获得教学质量大面积丰收的根本。RM托马斯的“掌握学习原则”认为每个学生都应有均等的机会去达到学习目标,尽管每位学生达标的速度不同,但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世界上任何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掌握、学会。所谓保底,即最终必须保证学习后进的学生达到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促使中等生向优等生靠近,允许成绩好的学生超大

10、纲学习。(四)、动态管理原则。学生所在层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的学习状况在不断发生变化,学生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对学生实施动态管理。由学生申请,每个实验组三个教师协商,对学生所在层次随时进行调整。其目的有二:一是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心理需求,把学生尽量调整到他比较满意的层次,二是在实验中形成竞争机制,激励学生不断追求进步,抑制学生中极易出现的“退步无所谓”心理。(五)、层次性与整体性原则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既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又要挖掘同一学生个体不同层面的潜质:既要面向学生全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又要坚持对每名学生全方位培养,切忌顾

11、此失彼。(六)、民主性与平等性原则营造民主、自由的教学氛围,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团结协作,不包办、不强制不同情况的学生同向发展;同时坚信每名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认真研究每个学生的发展长项,努力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做到“有教无类”。(七)、客观性与灵活性原则层次的划分应是公正的、客观的,反映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每一个学生,发现学生的进步或退步要及时调整“层次”,使进步者得到鼓励,退步者得到警示。三、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1.了解学生,对学生分层。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而不是象工厂中的产品的制造一样千篇一律。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前,教师首先必须对

12、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每当我们在接手一个新的教学班的时候,便用一些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进行一次或几次测验,然后按照学生的测验成绩将各班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动态”地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最基础的小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成绩优秀组。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需要,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后进生”这样的词语,我们在分组时称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优秀组,而且我们的分组只是暂时的,是一种“动态”的分组,所谓“动态”即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对学生进行重新调整分组,并且学生在学习中途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尽管目前在

13、A组,下次进步了,可以进入B组或C组,如果不努力,退步了,C组也可能进入A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A组也不会有自卑感,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也还有被分在B组或C组的同学主动要求去A组,以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补习。这样就改变了只抓少数尖子生的做法,使面向全体学生并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要求,真正使因材施教落到了实处。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能使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学有所获,兼顾了低差生,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懂,听得明,作业做得会,这便是学习上的一种良性循环,使单差生、双差生转化很快,厌学的学生人数大大减少。同时还将竞争机制引入到了教学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因而学习成绩的提高也较快。 学生分层后

14、可以按照高、中、低层1:2:1组成四人合作小组块状集中编排,或按纵向同质、横向异质集中编排,以便于辅导和相互讨论帮助合作学习。中途根据学生的情况或请求可以随意调整一次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数学考试成绩等情况对所教班学生分为优良、中等、后进三个层次,此分层不向学生公布,教师自己清楚就行了,这个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的成绩和平时解答的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划分的标准为:优良层:学生不但能模仿,而且要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应用、数学知识、问题的能力,少数学生有一定探究能力;中等层:能模仿,有一定的解题能力,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够强;后进层:不能模仿,或只能模仿,谈不上有数学能力。分层后对学生

15、的主体要求:A层次: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读书能力,具有勇于探索积极进取主体精神,具有全面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具有严谨思维和灵活的头脑。B层次:能自觉学习和有一定的读书能力,能全面掌握数学知识,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C层次:能坚持努力学习,上课用心听讲,能进行一些基本运算,能掌握一些与生产实践紧密相关的教学知识。2、教师要进行合理的分层备课(1)、按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具有导向和评价作用。按教学大纲要求,将认知能力、情感水平、行为操作三者融为一体,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全面提高素质诸方面考虑,确定与各层次学生学习实际水平相适应的分层教学目标。目标分层适宜低起点、多层次、有弹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认识知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练习、应用的强度等提出不同层次要求。将课程与每章节的教学目标分层时应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各层次学生最低要求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中层学生要能进行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对高层学生要求具有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