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稿《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张丹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4884692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改稿《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张丹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修改稿《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张丹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修改稿《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张丹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修改稿《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张丹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修改稿《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张丹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修改稿《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张丹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改稿《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张丹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是鄂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课的一片重点阅读课文。本篇课文讲的是“我”(季羡林)在德国读书时,发现德国家家户户都把花养在邻街窗户外,他们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多年后,“我”又回到德国,发现变化很大的德国,“美丽”依旧没有改变。由此,我体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崇高境界。教材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语言优美且内容丰富,是一篇供学生细品的好文章。这篇课文篇幅较短,语言亲切自然,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还带给孩子美好的情感体验,更有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

2、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的作品,具有不同凡响的人文性价值。作者用生动的语言,雕刻精美隽永的短文,表达故地重游的真切感受。展现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在奇特的风景里,抒发了内心真实的感受。在“美丽奇特”的境界里,潜移默化的营造净化心灵的氛围。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揭示了意味深长的人生哲理,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自然而然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格教育,真正起到丰盈学生的人文精神内涵的作用。【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算 占 德 街 尔 锦 佛 耐”8个生字,会认“莞”“暇”两个生字。正确理解“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

3、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教学重、难点】:1、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通,读懂课文,读出感情。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教育。【教学准备】:1、课前,教师反复读课文,达到读通、读熟、读出感情。同时多种途径(书籍网络等)了解关于德国风情民俗以及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对德国和作者有所了解。2、利用课件媒体的辅助功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知课文内容,为品味课文内涵而服务。【教学过程】:一、以“图”引路,巧做铺垫,激发情感。 师:

4、(课件出示哥廷根街景)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一起观赏,看看你有什么感受?回想一下,我们也种花,我们是怎么种的?1、板书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二、初读感知,引发赞叹,直扣中心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扫清生字障碍,检查识字情况。 wn吃 惊 花 朵 真 切 家 家 户 户 莞 尔 一 笑 jn ch yn xi 花 团 锦 簇 姹 紫 嫣 红 应 接 不 暇 耐 人 寻 味 2、带着你们不明白的问题再读课文,想想你有什么想说的?3、是啊,季羡林先生年轻时留学德国,惊叹于那满

5、街窗台上盛开的鲜花,十年的德国生活给作者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四五十年后,他又回到了德国,故地重游,走在依然盛开着美丽鲜花的街道上,他又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请快速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感慨的句子。4、生说;师板书“多么神奇的景色!我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全班齐读句子。) 作者用了一个词来概括德国的景色“神奇”,什么是神奇呢?谁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一下“神奇”的含义,指导学生读句子。三、紧扣“神奇”,深度探究,体会画面。(一)学习第1、2自然段。师:德国的景色是神奇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1 、2自然段,想一想这种神奇表现在哪里呢?1、我觉得德国的景色是神奇的,因为“家家户户”都养花。

6、理解“家家户户”。(看图读。)(想象读)指导学生有感受的朗读课文。师:是呀,德国的景色是如此神奇,是因为家家户户都养花,你还可以从哪里感到德国的景色很神奇呢?2、他们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枝叶。 你为什么会觉得这儿很神奇呢?(与其他人养花大不一样)(齐读、指名读句子)。师:德国人真奇怪,自己养花却没有欣赏到花的美丽,那他们为什么还要养花呢?我们来看看作者和自己一位德国朋友的对话就知道了。3、出示对话:我曾问过我的一位德国朋友:“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1)分角色读,齐读。(2)理解“莞尔一笑”的意思(轻松地微微一笑。多

7、指女子)。(3)说说关于“笑”的四字成语。(生众说纷纭。如:笑逐颜开、笑口常开、眉开颜笑、哈哈大笑、喜笑颜开)师:透过德国朋友的这“莞尔一笑”,我们看到了德国人的不同寻常的民俗风情,那就是把自己劳动创造的美让给别人分享。让我们带着敬意再次走近这位德国朋友吧!(再齐读对话句子。)是呀,德国人如此的爱花,家家户户都养花,都把花养给别人看,让每一个人在街道上都能欣赏到美丽的花儿,难怪季羡林先生说:“我在德国读书的时候,曾多次对德国人爱花的真切感到吃惊。”谁来读读。(指导读书。)那第一自然段中有没有神奇的地方呢?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占有 重要的地位齐读一、二自然段。师小结:看来大家都了解了德国的景色是非

8、常神奇的,这种神奇一方面表现在德国人非常的爱花,另一方面更表现在德国人将自己的花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将自己的花种给别人看,作者又是如何用语言将这种神奇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4、出示生字。 1)出示算 占 德 街 尔 2)你用什么方法记这些字,如何把它们写美观? 3)师生交流。师范写“德” 4)生练写,师巡视指导。5、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家家户户都养花 神奇 花是给别人看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见识了一个爱花的民族,那里的景色别提有多神奇了,谁能来说说看?(二)重点研读第3自然段。1、师: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爱花的德国人在屋子里看到的只是花的

9、枝叶,那么行走在大街上的人们看到的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色呢?我们来读读这段话。2、出示句子: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3、指名读、师生合作读。4、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体会花的美;抓住“花的海洋、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体会花的多。(板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5、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用“应拉不暇”造句。6、(课件展示威者花儿的画面)师:除了课文中用“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来形容这些美丽的花以外,你还想用什么词来形容这些美丽的画面?(生各抒己见。如: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彩斑斓、万

10、紫千红、百花齐放、百花争妍、春暖花开)师:说得太好了。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多,看来你们平时读书的时候很注意积累一此优美的词语。许多鲜花争奇斗艳,簇拥在一起,这奇丽的景色!走在这满是鲜花的大街上,我们会感觉到了世外桃源。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街头吧!7、情景引读:师:多美的大街啊!放学后,孩子们走穿过街头,他们看到的是(生齐读)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师:工作了一天的人们,下班回来,走过街上,他们看到的也是(生齐读)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师:年轻的留学生季羡林初到德国,走在街上,他看到的还是(生齐读)家家户户的窗子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8、教师配乐范读句子:(

11、走过任何一条街,应接不暇。)(1)学生听教师范读,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了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都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生2:我仿佛听到了,花儿们窃窃私语,好像在说“我们要感谢我们的主人啊!”生3:我仿佛闻到了,花儿们散发出的阵阵香味。师:看(出示课件),大家所描述的就是这样美丽的景色,人们每天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望着窗外一朵朵、一簇簇,竞相开放,姹紫嫣红的鲜花,真是一种美的享受。作者也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师指板书,生读:多么神奇的景色!师:看到这的景色,此时,作者思绪万千。他心中想到了些什么?请同学们来读读这

12、段话。(出示第3自然段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学生自由读)。9、出示句子: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师:“这种境界”是怎样的一种境界?(生说师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1)理解“颇”、“耐人寻味”的意思。(2)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并举例说说。如:“每人捐一本书建图书角”、“轮流值日打扫教室”10、引读:德国是个爱花所族,但他们更乐于把自己养的花让给别人看。“每一家都是这样,颇耐人寻味”。师:我为人人,这是在奉献美;人人为我,这是在收获美。原来在奇丽的景

13、色背后,竟隐藏着如此崇高的思想境界呀!老师把这八个字调换一下位置,你们知道为什么?生:(只有每个人做到“我为人人”,才有可能营造“人人为我”的美好世界。)11、变换形式,配乐朗读,巧读成诵。出示:描写景色奇丽和民族奇特的句子。(1)师:现在,我们把作者的赞叹加进来再配上音乐读一读,会有怎样的效果呢?(全班分角色读第三自然段。)师:听完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就像走在街上,融入花的海洋,花的世界。(2)师;我们再换一种方式来读,相信大家会有更深的感触。(全班分角变换形式读第三自然段。)师:同学们,感受到花的美了吗?在优美的音乐中,我仿佛看到了四五十年前,德国人们的这种境界(指板书生读:人人为我,我为

14、人人。)(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当你来到德国,漫步在这花的海洋,你一定会惊地发现: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间候, ;走在街上的时候, ,这真是 的境界呀!四、感受“美丽 ”,升华情感。1、师:四五十年后,季羡林先生又一次踏上了德国的土地,来到了昔日熟悉的街道。故地重游,他发现许多事物都变了,但依然没有改变的是美丽,他感慨万千(出示图文结合的幻灯片:“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1)师:同学们猜猜,这几十年来,德国发生了哪些变化?生1:德国新添了许多高楼大厦。生2:德国的街道比以前更宽了,车更多了。生3:花比以前更多了,更美了。(2)“美丽”指的是什么?(花美、城市美、环境美、人的人灵更美)2、小练笔: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适当运用课文语言:四五十年后,我又到了德国,我发现很多东西变了: ,可当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 ,是的, 始终没有变。3、出示幻灯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情感共鸣。1、师:是呀,德国不仅花美,人更美。感谢我们的语言大师季羡林先生,把我们带到了德国,让我们看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